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這是我見過最有效的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時候聽到寶媽朋友抱怨,孩子越來越「自私」了,不懂心疼大人,只為自己著想,白疼他了......
孩子還小,想讓他學會分享其實很簡單,小編給你支幾招~
堂哥家的女兒嬌嬌,今年馬上就要4歲。
堂嫂話家常提起最近的煩心事:「嬌嬌從不來允許任何人動她的玩具,有次全家人去飯店吃飯,她點了一盤茄子豆角,別人誰也不許動,哪怕吃不了扔了,那也是他的。
」
堂嫂說著搖頭嘆氣,「平時家裡要是買了零食什麼的,她在吃的時候你問她要,她就睜著大大的眼睛委屈的望著你不說話。
好半天才從裡面挑出自己不太喜歡的種類給我,如果你再繼續問她要她就說什麼也不肯了。
」
而且還會嚷嚷著:「這是我的,給我!堂嫂覺得特別難過,孩子這樣下去,以後越來越自私怎麼辦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
幼兒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最初階段,他們心理活動都單純圍繞自我出發,接觸、了解與自己緊密相連的人和事,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認知能力的增強,兩到三歲的孩子逐漸懂得區分出「我的」和「你的」,開始出現了占有欲,產生了「自私」心理。
3歲之前,孩子不懂分享,那是正常的,叫「自我」,不叫自私。
這是由孩子們的發展階段特點決定了的,這是兒童思維發展的典型特點「自我中心主義」。
所以,案例中的嬌嬌有「不捨得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等表現,是幼兒自我中心的表現。
但是,在幼兒心理發展的早期階段,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行為問題。
1、旁敲側擊——講故事、做遊戲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不要隨便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可以適當對孩子加以引導。
簡單的說教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不一定能理解這些道理的。
可以通過講故事或做遊戲等孩子喜歡的形式幫助孩子理解他人,學習站在他人的角度去體驗他人的感受。
比如可以來個角色扮演,媽媽扮演孩子,扮演時可誇大自私的惡劣後果,完全模仿孩子剛才的表現,引起孩子足夠的重視和看法。
讓孩子來體驗一下在這種情況下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角色遊戲使孩子能經歷、體會別人的情感,知道自私給別人的害處,從而促使他改變這樣的行為。
2、正面啟發——分享獲得更多快樂
孩子之所以不願與人分享,是因為他覺得,分享就是失去。
父母應該理解孩子這種難以割捨的「痛苦」,讓孩子明白,分享其實不是失去,它是一種互利。
分享體現了自己對別人的關心與幫助,如果孩子表現出分享,就設法肯定孩子這麼做的價值,讓孩子感覺良好,感覺自我價值得到認可。
當孩子得到別的孩子或大人的分享時候,就告之這是他人對孩子分享行為的回報,別人也同樣感到溫暖和快樂。
比如,在分享食物時,不妨先從孩子身邊熟悉的親人開始練習,然後到平時熟悉的小夥伴,最後才是身邊陌生的人。
這樣彼此關心、愛護、體貼,這樣多次,孩子的利他接受能力增強了,他自然地去關心別人。
3、潛移默化——為孩子做榜樣
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環境,這對防止孩子養成「獨享」意識有積極的意義。
父母做好榜樣,比如家裡有好吃的,第一個先給家裡的老人嘗,孩子看到了,也就學會了。
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關心別人的習慣,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
而當孩子缺乏分享意識的時候,父母應該在旁邊及時提醒,當孩子有分享的行為後,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恰當行為予以及時的肯定。
這樣孩子的「自私自利」行為就能逐漸得到改善。
作者|十七
該文版權歸公眾號「親子早教分享」所有,授權請添加微信:bbmm0777
驕縱依賴的個性得改改!如何培養寶寶更聰明?第3條特別重要
寶寶要養成好性格,在幼兒階段就要打下基礎。在第10~12個月,寶寶開始進入幼兒階段,這時寶寶身體和心智的發育都有很大改變,開始顯現個性,嬰兒的自我主張很強烈,並且比較倔強。這個時期,家長應對寶寶...
如何正確的親子教育?
身為父母,責任重大。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所必須的物質條件,還要在精神、心理上給他們提供動力、安慰、自由。沒有人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所有物,想當然地以自己的意志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