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親子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為父母,責任重大。

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所必須的物質條件,還要在精神、心理上給他們提供動力、安慰、自由。

沒有人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所有物,想當然地以自己的意志教育孩子,這不但不能實現春風化雨般的家庭教育,還使許多父母忽視了孩子成長中的現實需求。

如何樹立正確的親子觀和教育觀?

家長要學會尊重幼兒。

家長不能把幼兒當作自己的附屬物或私有財產,期望通過幼兒去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和理想,去補償自己生活中的缺憾。

幼兒是獨立的、有意識的、有思想的個體,應該得到家長的尊重與平等對待。

尊重幼兒才是父母最深刻的愛。

在家庭教育中,存在這樣的誤區:父母發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麼地方不行;父母過分看重孩子的分數,忽視了對孩子心靈的關注,等等。

也就是說,父母不善於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完全以成人的視角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家長要注重幼兒的今天。

幼兒的發展是自然、有階段、有規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這一規律,在從尊重幼兒的興趣、個性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促進幼兒智力開發。

然而許多家長考慮最多的是幼兒的明天將會怎樣。

許多過於擔憂和心急的家長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與財力,用興趣班把幼兒的時間填得滿滿的,以犧牲幼兒的今天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美好的明天"。

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幼兒的成長首先在今天,如果我們以犧牲幼兒的今天為代價來換取明天,那後果只能像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的那樣,"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因此關愛幼兒,並不是給幼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滿意",也不是用各種所謂的知識、能力訓練來壓迫幼兒,而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予以科學的引導,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與自由,讓幼兒在自然成長中享受快樂,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獨立的意志品質與健全的人格。

怎樣正確進行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這是父母一生要學習的功課,唯此才能成為「學習型父母」。

否則,所有的親子教育將步入誤區。


1. 誤區一:從小拔苗助長。

早期教育對人才成長有特殊意義和異乎尋常的作用,是人生和人才的奠基工程。

但很多家長一味追求其智力開發,1歲以內就忙著學認字,不到3歲就學起了外語,不遵循寶寶身心發展和智力成長的規律。

其實,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能高低。

「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使孩子負擔過重,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

2. 誤區二:找不准問題在哪裡。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僅看到問題最刺激的那個現象,而不去找現象背後的原因。

父母經常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而從未去考慮製造問題的是我們家長和父母自己。

看不清問題的本質,是親子教育中最大的問題。

3. 誤區三:給孩子貼「標籤」。

父母和教師,往往會給一些自己不滿意的孩子貼上各種「標籤」,諸如「壞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

這種違背孩子純真天性和發展規律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害的。

怎樣面對所謂的「壞孩子」,並能善待他們、關愛他們、信任他們,激發他們的自信和自尊,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親子教育的重大課題。

4. 誤區四:嚴父慈母式教育組合。

這種傳統的教育組合在現今的親子教育中並不鮮見,過於嚴厲的長輩,過於嚴厲的活動要求,會對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會令孩子處於不安之中,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懦弱,變得膽怯怕事,甚至變得神經質,變得富有攻擊性,最終令親子關係失和。

5. 誤區五: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孩子的選擇。

由於「望子成龍」心切,或為了塑造一個「天才兒童」而忘記了「以人為本」,一切都是以家長意志為轉移,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孩子沒有任何可選擇的餘地,從而養成孩子膽小、怕事和依賴的性格。

親子教育與其說是教給孩子好多的東西,倒不如說「不讓孩子失去很多東西」更為恰當。

教育是幫助而不是硬性塑造。

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特天性的個體。

具有愛的智慧的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發揮天性中的長處,從而因勢利導地讓孩子成長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

事實上,孩子成長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從0歲到18歲,孩子每天都在長大,不但身高逐漸增加,心靈的成長也跟隨時間的腳步前進。

所以,父母必須重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關節點」,主動跟隨這些節點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主題,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身心的需求。

比如,3歲的時候,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時候,父母就要注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吃飯、說話習慣,給他們樹立榜樣;6歲的時候,是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時期,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學會有計劃地學習。

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差,有的甚至大字不識幾個,就放棄了家庭教育的責任,把自己家長的職責等同於保姆,只是負責幼兒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夠了。

其實,家長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幼兒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長應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養,學習幼兒教育的專門知識,加強與幼兒園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形成家庭與幼兒園強大的教育結合,使幼兒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薰陶與培養。

相關研究證明,幼兒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與父母素質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關。

改進教育方法,妥善解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家長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必然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家長就必須運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

譬如:當幼兒提出難以回答的問題時,家長不能不懂裝懂,亂說一氣,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煩死了"之類的話壓制幼兒提問的積極性。

對那些愛發問、好活動、喜探索的幼兒,若能進行正確的引導,恰恰是創造性人才的雛苗。

家長應實事求是地告訴幼兒,等看了書或請教了別人後再告訴他,也可與幼兒一起尋找答案或是鼓勵幼兒自己去尋找答案。

當幼兒確實犯了錯誤時,父母的態度、做法應一致,要給幼兒講清道理,分析錯誤所在,並以正確的行為和思想加以引導。

優化家庭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父母要為幼兒樹立榜樣。

幼兒來到世界上,首先是從父母那裡開始學會認識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環境的氛圍,每時每刻都會給幼兒的情感、氣質、行為、道德、個性等多方面產生影響。

要教育好幼兒,父母要嚴於律己,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在思想、生活、學習、工作、勞動和社會等方面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去影響、感染幼兒,以道德榜樣引導幼兒,讓他們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

在一個充滿民主、寬鬆、體貼、關心的家庭中,永遠不會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發生爭執,傷及感情。

父母之間感情融洽、關係和諧,愛幼兒但不驕慣,使幼兒感到輕鬆自如,沒有任何精神壓力,這種環境會使幼兒自發地陶醉於充滿樂趣的創造活動之中,這對幼兒獨特個性的形成、創新意識的萌發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因此父母們應學會誘導幼兒,這比恐嚇、哄騙、打罵都管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Get這些早教知識,寶寶早教so easy

當下,幼兒早教概念普遍為嬰幼兒家長所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大家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早早地把寶寶送進早教班,有的家長購買大量早教教材,潛心研究……那麼,什麼是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