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孩子最愛哭鬧不想上學?你家孩子屬於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總有些孩子會時不時地跟父母說:「我不想上學」。
「我不要上學,我要在家裡,嗚嗚……」鄰居小女孩背著書包,雙手緊緊抓著門柄,無論父母如何哄都不願妥協……最後被孩子的爸爸抱起來「扛」出門,小女孩在爸爸肩膀上還一邊哭鬧一邊喊:「爸爸,求求你別讓我上學,我很難過……嗚嗚……」孩子的話讓人聽起來揪心。
孩子的媽媽尷尬地跟我說:「每天早上都這樣,感覺自己就像對孩子做了壞事……但孩子總該長大……」
這位媽媽說出了多少糾結父母的心聲呢?開學沒多久,就有不少父母留言說他們的孩子不想上學,孩子們的表現也是五花八門:
有些孩子「裝病」,「媽媽,我肚子疼,我能不能在家?」
有些孩子「一本正經」撒謊,「老師說今天幼兒園會被暴風吹走,讓我們不用上學」;
有些孩子以各種磨蹭拖延出門,比如刷牙花了半小時還沒出來;
有些孩子很直接:「媽媽,我上學會很傷心,我不想離開奶奶」;
有些孩子乾脆哭鬧和撒潑打滾:「我不要上學」,「我討厭上學」……
▷哪些孩子最容易排斥上學?
那些哭鬧不想上學或排斥上學的孩子,根源常常是因為安全感不足導致,這份安全感的缺乏,有時是因為父母,有時是孩子對環境的感覺,他們寧願選擇在熟悉的家裡。
哪些孩子最容易排斥上學?有以下三種:
1)年齡較小的孩子
一般來說,10個月左右的寶寶,當他們看不到熟悉的家人在身邊,或被陌生人抱離時便會啼哭和反抗,這是嬰兒早期分離焦慮的表現。
當他們成長到3歲,心智已經發育到能讓他們明白,跟父母家人分離只是暫時現象。
意思是說,那些讓孩子3歲前或年齡更小便上學的父母,他們將經歷孩子更為心力交瘁的分離焦慮;當孩子年齡很小便上學,表現出來的分離焦慮越嚴重,分離焦慮持續的時間也越長。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3歲的孩子已經知道上學跟家人分離是暫時的,但因為對新環境的忐忑和其他安全感因素的影響,還是會給他們帶來或多或少的焦慮感。
2)從父母處獲得的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在一些心理實驗室中不乏這樣的情形:當一個小嬰兒躺在嬰兒床上,聽到媽媽的聲音是來自身旁較近的位置,這位寶寶表現出來的表情是平靜愉悅的;當這個小嬰兒聽到媽媽的聲音不是來自身旁,而是來自遠處或錄音機,表情便會焦慮繼而開始啼哭。
所有出生後幾個月大的小寶寶都有這樣的現象。
寶寶的安全感,是需要在他們成長中不斷地被媽媽或其他家人的擁抱和陪伴獲得的。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肌膚饑渴症」,是因為父母擁抱寶寶過少導致的焦慮心理。
那些從小被爸媽越多地陪伴、關注和擁抱的孩子,他們親子間的安全感連結也越好。
這些安全感較好的孩子上學時會更容易適應,分離焦慮也較短。
3)對學校環境的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對學校環境的安全感不足,常常是因為那裡的環境讓孩子感覺不安從而讓他們抗拒。
比如孩子被老師批評或不信任老師;又比如孩子被同學欺負排擠或未能跟同學建立良好的相處關係,這些因素會讓孩子感覺挫折和孤獨。
另外,那些嬰兒期被父母和家人過度保護的孩子,也會讓這些孩子從小對外界環境缺乏信任感。
比如有些大人一看到孩子爬高就會驚慌失措;有些大人認為街上車輛多,經常阻止孩子外出玩耍;還有些大人總提醒孩子外面壞人騙子多等,會讓孩子不敢接觸外界。
▷面對孩子哭鬧不想上學時,父母應該基於安全感,給予孩子正確的應對法:
1、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一開始對上學感覺不安和哭鬧是很正常的,是大多數年幼孩子必定會經歷的階段,父母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很重要。
「我小時候也這樣,一想到上學就不能吃奶奶做的油鹽飯,也不能玩我的粉紅布娃娃,還要被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圍著,想想就感覺可怕呀!」當兒子聽到我這樣說時,露出驚訝的表情:「媽媽你也不適應呀?原來媽媽小時候跟我一樣呢!」「那麼你怎麼辦呢?」兒子繼續問。
我說「當我走進學校,老師跟我說上學會比在家裡好玩,讓我堅持幾天就知道。
過了幾天,我果然發現學校比家裡好玩多
了。
你也可以試試看!」兒子半信半疑,但他還是被「好玩」的字眼吸引了,他也覺得媽媽不會騙他。
後來,兒子適應了上學後跟我說:「怪不得那麼多小朋友都要上學,因為學校真的會比家裡好玩一些……」
2、千萬別恐嚇威脅孩子
「你不上學,我就不要你」,「你再鬧,我就把你留在學校了」,「你不乖乖上學,我就再也不給你買玩具」……很多家庭在面對孩子不願上學時,總喜歡通過恐嚇的方式,以為恐嚇一下孩子,孩子就會上學。
其實並不是如此,那些經歷恐嚇後被逼上學的孩子,只是因為父母的恐嚇而不敢再哭鬧和堅持而已,但他們內心的安全感已經被傷害,他們感覺不到父母的愛,未來還會激起孩子的叛逆。
父母這種做法還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減緩孩子適應學校的進程。
3、幫孩子建立對學校的良好印象
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說,孩子童年積存正向情緒愈多,孩子就愈有勇氣面對困境,消除負向情緒。
有些父母會選擇在孩子放學後或晚睡前,讓孩子分享學校發生的趣事或高興的事情,這便是幫孩子積累正向情緒的方式。
在孩子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鬧矛盾或有不良情緒時,父母適當引導孩子從友好的角度、以同理心的心態看待他人,也能幫助孩子積累正向情緒。
「小南踩壞你的鉛筆削,他是因為沒留意你的鉛筆削剛好掉在地上呢,他不是有意的」,類似的引導能讓孩子建立對校園環境的良好印象。
4、小技巧,給孩子建立安全感依託
有些聰明的媽媽會給分離焦慮的孩子扣胸章,或往孩子的書包里放爸媽的相片,「你看,當你捏著這個胸章,或看到爸媽的相片時就知道,爸媽白天只是在上班,晚上就可以跟你一起玩」。
「它總會在那裡」,這便是安全感依託。
類似的小小技巧能幫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父母尤其需要警惕的一種兒童心理模式
記得前段時間,靳東的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痛哭流淚,靳東的妻子躲在牆角,心疼忍住沒衝出去抱孩子。
這種做法是正確的。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哭鬧時,不要讓孩子養成這樣的心理模式:當我哭鬧/撒謊/裝病時,便可以不上學。
即當孩子因為不想上學而故意做出某種行為讓父母感覺心疼時,父母不應該輕易同意孩子可以不上學。
因為這樣會讓孩子學會「耍手段」,以後他們很可能會通過耍手段以達到「我不用上學」的目的。
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說,當一個孩子哭著要東西的時候,不論他是想要更快地得到那個東西,還是使別人不敢不給,都應當乾脆地加以拒絕。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親子是一場分離。
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勇敢地成長、快樂地上學!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心理學家們知識,分享科學、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孩子又哭又鬧不上學怎麼辦,媽媽怎麼做比較好?
孩子又哭又鬧不上學怎麼辦?孩子因為上學情緒反覆無常,作為家長要怎麼辦呢?下面我們看看如何應付又哭又鬧不上學的孩子?孩子情緒老反覆?說實話,即使做了自認為充足的準備之後,米藍還是挺擔心的。但還好,...
當孩子不想上學,父母尤其要警惕的一種兒童心理模式
總有些孩子會時不時地跟父母說:「我不想上學」。「我不要上學,我要在家裡,嗚嗚……」鄰居小女孩背著書包,雙手緊緊抓著門柄,無論父母如何哄都不願妥協……最後被孩子的爸爸抱起來「扛」出門,小女孩在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