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孩「三分鐘熱度」?恭喜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毛毛今年8歲。

他今天想學彈鋼琴,明天想學跳街舞,後天又叫嚷著讓媽媽給他報名畫畫課。

前幾天和家人一起看電視節目,他被節目裡的詩歌朗誦吸引,爸爸專門去給他報名了朗誦班。

結果剛上了兩節課,毛毛就不想去了。

「他對什麼都好奇,都有興趣,但是就是堅持不了多久,狗熊掰棒子似的」。

毛毛媽媽害怕:毛毛就像掰玉米的小熊,看著這個好,那個也好,結果最後卻兩手空空。

孩子「三分鐘熱度」,令很多家長頭痛。

因為,這個標籤一旦貼上,似乎就代表了自己的孩子做事情虎頭蛇尾、喜新厭舊、沒有長性。

其實,「三分鐘熱度」並沒有那麼可怕,甚至不能說是一件壞事。

為什麼呢?

首先,

孩子做事情「三分鐘熱度」,

很正常。

孩子需要接觸更多的東西來學習,如果只專注在一件事上,也就意味著屏蔽掉其他的,不利於孩子的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研究發現,每個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是不一樣的。

越是低幼的兒童,注意力越難維持。

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像成年人一樣專注,他們畢竟正處在「一張白紙」的階段,一切都在探索、學習中。

其次,

「三分鐘熱度」,

是孩子發現興趣愛好的過程。

孩子看起來調皮又叛逆,實際上TA正處強烈探索渴望的時期。

他們只有在積極的嘗試中才能發現自己喜歡什麼,這是一個充滿期待和樂趣的過程。

反觀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會權衡利弊,也越來越不敢嘗試新的東西。

因為害怕被否定,害怕自知自己不夠完美不夠優秀,慢慢的就失去了嘗試的勇氣。

小編的姨媽喜歡書法,卻不想跟著老師學。

她說自己寫的不好看,怕老師笑話她。

再次,

孩子「三分鐘熱度」,

父母不要過度擔憂和焦慮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慢慢的發現自己興趣所在。

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孩子,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慢慢的引導孩子「專心致志」。

當孩子對某種東西感興趣,但是很快放棄的時候,試著鼓勵TA繼續嘗試、勇敢嘗試。

我的表妹悠悠每次到書店,看到喜歡的繪本就一定要媽媽買給她,但是買回家之後,她一兩分鐘就翻完了,並且不想看第二遍,她說「那些故事太簡單了」。

直到有一次,悠悠的媽媽問她,「你知道狐狸為什麼不早一點種玉米麼」,悠悠一下子回答不上來。

隨後,她找到那本繪本,認真的研究了好半天......

在習以為常的平凡事情中,發現新的興趣,也是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做的。

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讓他們慢慢的理解堅持的意義。

理解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必然可能面臨的挫敗感,甚至是失敗。

最後,

某個層面上,

我們要向孩子學習。

你發現沒?那些「三分鐘熱度」的人,往往是對生活充滿好奇、充滿熱情的人,也是最有活力的人。

他們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對未知保持開放的心態。

這反而是我們要向孩子們學習的。

一開始,我們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我們聽見、看見,便驚喜不已。

我們從蹣跚、行走、再到奔跑。

一路上跌倒,再爬起。

直到我們變成了大人。

我們聽見、看見,卻變得熟視無睹。

我們用「有沒有用」來評價一件事情,

而不是「有不有趣」。

在這一點上,

可能我們要向孩子學習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