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你會打他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孩子犯錯,老是去做危險的事情,作為家長的你,會打他嗎?

有些說孩子太小,你打他也不懂。

有些說:「黃荊棍下出好人!」

有人說:「慈母多敗兒!」

……

一般分成兩派,當然還有不管孩子的,這一類不在我們的談論範圍。

記得汪涵說過這麼一句話:「父母的雙手是用來擁抱孩子的,而不是用來打孩子的。

」點點媽也是擁抱孩子這一派。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甚至會對孩子動手。

爸爸媽媽們需要知道的是,3歲以內的孩子不能打!

3歲以前是孩子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

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

這一階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


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自主性與羞怯、疑慮之間搖擺的狀態。

如果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打罵,不僅沒有警示作用,還會讓孩子對自身的行為感到疑惑,進而感到羞恥。

長此以往,就會養成膽小的性格,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最重要的是,3歲都不到的孩子怎麼能經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

孩子嬌嫩的皮膚,即使下手很輕,也很容易造成傷害,尤其是孩子的頭部,稍微有碰撞,就很可能發生腦震盪,影響大腦的發育,還有家長一巴掌下去,孩子沒了。

家長要怎麼做?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既管住孩子,又不會傷害到他們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呢?

首先可以冷處理,當孩子無理取鬧時,爸爸媽媽可以不去搭理他,慢慢地,他就會形成一種意識:這種哭鬧的方法是沒用的。

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予以積極回應,這會讓他們在自己哭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聯繫。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

這個階段正是他們探索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啟蒙階段。

家長還可以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正如上面所說的,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了。

你把憤怒生氣寫在臉上,孩子看到了自會停止。

生氣的表情和生氣的言行是不一樣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混為一談。

這樣的方法也不能頻繁使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帶孩子時經常說「媽媽生氣了哈,奶奶生氣了,爸爸生氣了……」這樣的話語用太多是會失效的,孩子會因為怕父母生氣停止錯誤動作,但是他們並不懂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點點媽看到過有些小孩子當爸爸媽媽說生氣時馬上糾正了錯誤,可是當父母一轉身立馬變本加厲。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除了阻止孩子犯錯,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當然,如果寶寶還在3歲以內,爸爸媽媽們不要企圖和他們講道理,他們太小基本不懂(當然有天資聰穎的孩子早慧不在此列),而是應該從生活中潛移默化正確引導,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有時候孩子做不好的地方,我們需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做過同樣的動作讓孩子學了去。

對於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嚴防死守,為孩子創造一片健康的空間!

下一次孩子再犯錯,我們要先提醒自己深呼吸、深呼吸,冷靜、冷靜,然後再處理孩子的這個問題!讓我們都成為更棒的爸爸媽媽吧!

【特別說明:視頻、圖片、資料來自網絡、家長必讀,由點點媽整理髮布,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或者內容,請聯繫點點媽,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欲知更多內容,請移步(點點媽手記)查看,你要的答案這裡都有,為寶寶的健康成長加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