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和善而堅定的父母,讓孩子在愛中如花綻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種愛,和善而堅定,

有一種養育,育兒先育己,

有一種父母,不驕縱不懲罰,

用理解與尊重、鼓勵和接納

陪伴孩子一路前行。

做一位和善而堅定的父母,

養育一個陽光而自信的孩子。

這是每一位父母的願望。

如何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望呢?

Delia,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和學校講師、 IRCES國際認證軟技能培訓師、共創教練、父母教練 、前世界500強外企資深市場總監、一位六歲孩子的媽媽,跟家長們分享如何在正面管教體系下養育孩子。

這也是「智·樂·匯」親子活動群第二期微課內容,點擊下方音頻即可收聽語音版內容。

「正面管教」體系近40年前源於美國,由世界著名教育家、作家Jane Nelsen(簡·尼爾森)和Lynn Lott(琳·洛特)基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個體心理學理論結合兒童教育特點完善而成。

經聯邦政府資助推廣於中小學,現已成為美國主流家長教育體系之一。

這種體系是基於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家長教育課程。

家長通過正面管教的學習,採用積極、正向的思維、語言、行為和方法去養育教導孩子,做和善與堅定並行的父母,幫助孩子從小建立終生受益的良好品格。

這是一種針對成人的培訓,教大人怎麼對待孩子。

通過一張圖來認識,圖中有四個象限,橫軸是和善,從左往右和善越來越高;縱軸是堅定,從下往上堅定越來越高。

每一個象限都代表不同類型的父母,如果要養成一個自立、自律、自主、自信的孩子,就要做到既和善又堅定,就是一種「高和善、高堅定」的父母。

一個原則(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三件事(看見孩子、看見自己、鼓勵鼓勵再鼓勵),幫助你養育一個陽光而自信的孩子。

一個原則: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愛孩子就愛孩子本來的樣子,千萬不要比較,這是做到無條件的愛與接納的前提。

有一段話分享給大家:每個孩子天生是一個圓,幸福而快樂。

後來為了生存,在世人的評判中慢慢失去身上一些寶貴的東西,慢慢不再完整。

一些幸運的圓會在某一天覺醒,開始在後半生努力去尋找他們失去的部分。

這些幸運的圓中的一部分有幸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找回了自己,又變成了一個圓,一個幸福而快樂的圓直至終老。

可是大多數的圓,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讓自己還圓。

孩子天生不會比較,是成人用「看誰誰家的誰誰」教會了他們比較,然後他們開始比較自己,比較別人,比較他們的孩子,越比越氣餒,越比越自卑,越比失去的越多。

於是一個天生快樂幸福的圓變得支離破碎。

所以愛孩子就愛孩子本來的樣子,千萬不要比較。

第一件事:看見孩子

孩子是宇宙能量的彰顯。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和與眾不同的,怎麼能去比較呢?如何做到不比較呢?答案就是「看見」——看見真實的孩子,看見他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根據我們成人的經驗做出的主觀臆斷。

第二件事:看見自己

把對事情和對人的態度分開,讓孩子看見你。

告訴孩子一句話:我愛你,但不喜歡你正在做的事。

這句話中的「我愛你」其實是在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愛你這個人,和你做了什麼事沒有關係」。

從小被這樣告知的孩子安全感會比較強,會更加獨立自信,因為他們不是活在別人的評判中,所做的事情也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發自自己的內心。

也就是「follow my heart」。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能在大多數時候聽從自己內心呼喚的人,他的快樂指數,幸福指數都會高於那些大多數時候活在別人的評判下的人。

第三件事:鼓勵鼓勵再鼓勵

鼓勵在正面管教里是最重要的理念和工具,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其實,表揚和鼓勵有很大的區別,表揚就像糖果,大多數人都很喜歡,但是太多的表揚會有一些副作用,容易讓人對自我的認識產生偏差,經常被表揚的孩子有可能會成為「尋求認可上癮者」,會不太愛冒險會容易犯錯。

因此要學會健康的鼓勵,不同的鼓勵方法對孩子也產生不同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分為描述性鼓勵、致謝式鼓勵和鼓勵嘗試。

正面管教體系中有50多種正面管教工具,「共情」就是一個具體的正面管教工具,通過認可情緒去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安全感。

當孩子的情緒被認可時,就不會擔心因為自由表達了自己的感覺、想法、質疑和觀點而被拒絕或者被懲罰。

孩子會覺得「可以自由的做自己」,父母也能更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

具體句式:媽媽得出來(知道/明白… … )、你現在覺得___________(感覺詞彙)、是因為___________(孩子相信的原因)、我猜,你但願_______(孩子的願望)。

Q:小嬰兒一歲之內?應該怎樣培養?是否需要管教?

A:一歲孩子的養育有兩點:一是生理需求的護理,比如吃飽、穿暖、母乳的餵養、定期曬太陽、補鈣等;二是在早期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很重要的。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陪他沒用,等長大了再陪伴,其實這樣就錯過了最需要重視和培養安全感的最佳階段。

Q:怎樣引導孩子能自主的看書、學習或者是家長怎麼做孩子才能聽話?

A:對於這個問題,應該理解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成,一是讓孩子從小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越早形成越好

二是家長需要以身作則。

行大於言,不能只要求孩子學習、讀書,家長則在旁邊玩手機,小時候家長可以陪伴閱讀,長大了之後,家長和孩子可以各拿一本書一起看。

三是讓孩子堅持一件事,要培養孩子的興趣,鼓勵是很重要的。

我家裡有一面女兒的鼓勵牆,每一天都會把值得鼓勵的事情寫下來、畫下來貼在牆上,睡覺前也會有互相致謝的環節。

比如我寫:寶貝,看到你練完舞蹈回來已經很累了,又把英語作業做完了,因為你堅持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

這是一種描述式鼓勵,這種鼓勵讓孩子知道她哪裡做的對,當對的行為在不斷強化的時候,她就有意識去不斷的堅持。

靜靜聽老師分享下來,受益匪淺,每個孩子都是來人間遊歷的天使,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擁有一顆「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的心,一雙「看見孩子」的眼睛,在愛的注視里收穫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

育兒即育己,輕鬆做父母,快樂做自己。

願每一位孩子都陽光而自信,願每一位父母都和善而堅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