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怎麼和祖輩共同教育好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二章 孩子對父母的十大疑問

——《親子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第十八回

十大疑問:;

1.爸爸、媽媽為什麼不給我自由?(參見5月1日每天讀點)

2.爸爸、媽媽為什麼總逼我考前10名?(參見5月2日每天讀點)

3.爸爸、媽媽為什麼非要我上特長班?(參見5月3日每天讀點)

4.爸爸、媽媽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參見5月4日每天讀點)

5.爸爸、媽媽為什麼不陪陪我?(參見5月5日每天讀點)

6.爸爸、媽媽離婚了我怎麼辦?(參見5月6日每天讀點)

7.爸爸、媽媽為什麼把我推給爺爺、奶奶?

8.爸爸、媽媽為什麼對我的朋友說三道四?

9.爸爸、媽媽為什麼總是訓我?

10.爸爸、媽媽憑什麼老玩卻不讓我玩?

疑問之七:爸爸、媽媽為什麼把我推給爺爺、奶奶?

一個小學男生寫了一篇作文《爺爺是我的保護傘》:

爸爸就會說我淘氣,其實他根本不管我。

我餓了,是爺爺給我做飯吃;我睏了,是爺爺給我鋪床;我的作業不會做,是爺爺教我做。

爸爸如果說我、罵我,我就告訴爺爺,爺爺就幫我罵爸爸。

在我眼裡,爺爺就是我的保護傘,所以我一點兒都不怕爸爸,有的時候我還存心氣他。

有一次,爸爸下班回來,他到廚房盛飯,我便偷偷在廚房門口放了一個小凳子。

爸爸沒看清,被凳子絆了個趔趄,手裡的飯碗摔在地上。

看到爸爸火了,我連忙跑到爺爺房間,躲到爺爺身後。

爸爸氣呼呼地跟進來,對爺爺說:「這孩子學壞了,我必須揍他一頓。

」爺爺問明了事情的原委,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你這麼大的人了,自己不小心點兒,笨不笨?怎麼還拿孩子撒氣?好了!吃你的飯去。

」我聽著就偷笑。

一篇小小的作文,真實地反映了兩代人教育上的不同。

我們國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問題的國家。

在國外,孩子很小就上幼兒園,18歲獨立成人,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

而我們國家呢,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有些父母很希望老人帶孩子,主要是因為老人比較有經驗,能確保孩子的身體健康.另外,老人對孩子有愛心,這樣不僅對孩子成長有好處,還可以培養孩子今後對別人的愛心。

也有相當一部分父母對此持不同觀點,一位母親這樣說:

我那時候上班,孩子在3歲之前完全由爺爺、奶奶帶。

記得孩子2歲時,特別膽小,老在家裡蜷著。

老人對他百般呵護、悉心照顧.我們當父母的一方面很放心.另一方面也擔心孩子在性情、膽識方面的培養欠缺很多.孩子上學以後.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說我孩子膽小。

不愛發言。

直到現在,我一直後悔當初沒自己帶孩子.可是為時已晚.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隔代教育這個現象呢?

一、並非一無是處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家庭教育也如此,要想取得好的收效,就應該從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而這就需要確立全家人都來遵守的家規,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於健康成長的環境.

客觀地說,老年人帶孩子的確有一定的好處。

有人曾經總結出隔代教育的三大優點:

一是對孫輩的發育成長有利,很多「神童」就是因得到知識經驗豐富的祖輩的超前引導才脫穎而出的;

二是對子輩有利,子輩忙於工作,孩子由祖輩接去教養,得以解除後顧之憂,專心致志於事業;

三是對祖輩有利,不僅可以減少孤寂,從孩子的成長中獲得生命活力,還可以為老有所為、發揮餘熱提供機會,與孫輩玩耍遊戲的天倫之樂對幫助老人保持健康和積極向上的心態大有稗益。

二、有明顯弊端

然而,又不能不看到,隔代教育也存在明顯的弊端。

調查證明,隔輩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 %。

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四點:

偏袒護短

一些老人帶孩子往往溺愛無度,任何規矩都不放在眼裡,孩子自然變得任性頑劣。

當父輩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祖輩卻反過來袒護孩子,當著孩子的面責怪他們的父母:「對孩子那麼凶幹嗎?你忘了你小時候啦?尿床、打架、逃學,還不如你兒子聽話呢!」這樣一來,孫輩立時有了靠山,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裡,教育於是變得困難重重。

隔輩教育的問題關鍵在於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父母要管,祖輩溺愛,因而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風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儼然成了「保護傘」。

這種教育上的背離,最終使孩子缺乏愛心,不懂體貼,恣意胡為,不守規則,養成頑劣、冷漠的性格.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包辦代替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放學的時候,公交車上十分擁擠。

一個小學生悠閒自得地坐在座位上,嘴裡吃著點心.奶奶搖搖晃晃地站在旁邊,一手拉著扶手,另一隻手上拿著水杯,還要替孫子背著書包。

曾有專家做過一個研究,將從小在託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

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好,社交圈子廣,膽子大,能吃苦,許多事都能自己動手做。

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則不然,有的已經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事事不願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都要別人代勞。

稍不如意就撒嬌哭鬧,甚至和同齡孩子都難以相處。

觀念老舊

有一個女孩,學習成績不錯,還是班裡的學習委員。

可不知為什麼,有一段時間忽然自信心不足,總是唉聲嘆氣。

經媽媽一再詢問,孩子才說出自己的擔心:「我的學習成績會不好的。

」媽媽奇怪地問:「你的成績不是一直很好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女孩說:「聽奶奶說,女孩長大以後就會變笨的,競爭不過男孩。

顯然,老年人的一些陳舊的思想觀念對孩子是有直接影響的。

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責怪老人,因為祖輩文化低、思想舊,也是舊時代給他們造成的影響。

我們要學會讓老人接受新觀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時代的腳步。

親子隔閡

親子隔閡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祖輩與父輩的隔閡,一是父輩與子輩的隔閡。

祖輩對孫輩過於溺愛、嬌縱、放任,父輩看不慣而從中矯正,但當父輩管教孩子時,祖輩卻加以阻攔,這就導致祖輩與父輩的矛盾。

同時,祖輩的過分寵愛和父母的嚴格管教,會使孩子在感情上形成錯覺:只有爺爺、奶奶愛我,爸爸、媽媽不疼我.親子隔閡便這樣形成。

三、揚長避短好處多

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差異並不完全以年齡為界限,老年人的觀念未必落伍,年輕人的觀念未必現代。

因此,兩代人完全可以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2005年冬天,我應邀到遼寧某地講課,接待我的婦聯主席告訴我一件剛剛發生的事情。

她親戚的一個小男孩很淘氣,在外面闖了禍,媽媽急了要揍他。

誰知爺爺卻不干,一個勁地護著孫子,就是不讓兒媳動一個指頭。

兒媳也是倔脾氣,甩手回了娘家,很多天不回來。

孫子想媽媽,爺爺沒辦法,就讓女兒裝孫子班主任的聲音,給兒媳打電話,讓她回來。

誰知,兒媳聽出了聲音有假,更加生氣,大吵大鬧起來。

這件事讓我很感慨,為了一個孩子,鬧得全家不得安寧。

隔代教育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但並不意味著祖輩就沒有辦法與父輩合作教育孩子了。

這需要年輕父母和祖輩們共同尋求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揚長避短。

一方面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當多溝通,儘量為孩子多想一些;另一方面,祖輩也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以上面的故事為例,爺爺的脾氣可能大了一些,但他堅決不讓打孩子的做法是對的,也是符合未成年人保護法原則的,孩子的媽媽應當理解和配合。

而爺爺對於孫子的過錯也不能一味無原則袒護,應該用便於孩子接受的方法認真指出來,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媽媽的批評是為他好。

使孩子逐步樹立是非觀念。

這樣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差異,反而能彌補各自的不足,豈不是一件好事?不少家庭的餐桌上常會有一兩道孩子的「專利菜」,一般是爺爺、奶奶特地為孫子、孫女做的,孩子當然也認為這是自己獨享的,一旦別人染指,就會大哭大鬧、不依不饒。

此時,父母應該提醒老人,無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學會在與別人分享中獲得快樂,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吃獨食」的壞習慣。

而當祖輩或父輩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另一方務必不要出面干涉,應努力維護對方的權威,不能讓家裡出現兩種不同的聲音,而使孩子無所適從或者藉機尋找「避風港」。

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勢,經常探討孩子的培養方法,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氛圍。

令我感動的是,每當我在各地講課的時候,總有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在認真聽課,他們甚至做筆記、提問題。

我看過一個報導,遼寧省有一所「隔代父母學校」,先後有800多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這裡學習並取得了顯著效果。

願意到這裡「上學」的老年學員越來越多。

一位爺爺表示:自己退休多年,現在兒子、兒媳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照顧上小學的孫子,這任務當然就落到了自己和老伴身上,他和老伴擔心他們在知識和思想觀念上太落後,無法教育好孩子,於是決定到這所學校好好學學。

對於「隔代父母」來說,無論有無機會專門學習,都應該自覺掌握新的知識。

特別是在培養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比如,如何讓孩子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照顧好他們的生活和督促學習文化課。

要特別注意給孩子灌輸誠信觀念、法制觀念,切實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熱愛勞動、勒儉節約、勇於創新的好品質。

四、給父母支招

1.儘量親自撫養孩子

俗話說,「3歲看老」,教育家認為,3歲決定一生。

也就是說,嬰幼兒及小學時期的養育狀況,將對人的一生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因此,對於年輕父母來說,第一位的選擇是自己直接撫養孩子,而不可輕易將責任推向祖輩或其他人,更不宜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父母。

自然,送孩子進託兒所和幼兒園,也是父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種合理而有效的輔助形式。

父母自己直接撫養孩子的做法,是天下第一合情合理的做法,也是最有益於親子雙方身心健康的做法

當然,對於許多終日忙碌的父母來說,選擇直接撫養孩子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時可以請老人或其他人適當協助自己。

2.撫養孩子需要資格

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神聖而複雜的職業,自然需要相當水平的資格。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做父母是需要「上崗執照」的。

經過我們多年的研究認為,在當今社會,合格的父母需要具備5種素質,即現代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這5種素質達到及格水平的父母即為合格父母,這5種素質達到優秀水平的父母即為優秀父毋。

因此,如果要將子女托給祖輩,首先要看老人是否具備資格以及身體狀況,基本符合條件才可以託付,不符合條件的人,應當經過培訓後才能上崗.總之,要堅守兒童利益優先的原則

3.尊重老人經常交流

在前兩條都難以達到的情況下.許多年輕父母也只能將孩子托給祖輩,這就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當產生矛盾時,年輕父母要特別注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老人發生爭執,可以私下交流。

對於老年人溺愛孩子,年輕父母可以在一旁提醒,請求老人配合。

也可以提供機會讓老年人多讀些教育類書籍,多看看教育方面的報紙雜誌,或這一類的電視專題節目,了解一些現代家庭教育基本知識與方法。

也可以共同協商建立必要可行的規則,對雙方教育孩子都提出一定要求,從而保證教育的一致性。

只有兩代人統一認識、明確目標、步調一致,對孩子教育成功的把握性才能更大。

4.永不放棄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自然就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即使祖輩把孩子帶得再好,父母也不能放棄自己這一方面的責任。

首先,一定要擠出時間,經常與孩子玩耍、遊戲,保持直接的親情交流。

其次,要給祖輩以更多更好的理解和支持,儘量減輕他們的負擔。

祖輩父母有充裕的時間和豐富的育兒經驗,但常常缺乏現代的教育觀念和方法,這就需要年輕父母提供具體有效的幫助。

比如,當孩子犯了較大的錯誤,年輕的父母要先與祖輩父母溝通,提出處理方法,並爭取老人的理解與配合。

然後,兩代父母用同一原則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談話,講道理,最後對孩子進行懲罰,如禁止周末出去玩或幾天不許看電視等。

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自制能力,也讓孩子從中明白:爺爺、奶奶不是自己的保護傘,犯了錯就要承擔責任,接受懲罰。

特別提醒

【每天讀點】意在幫家長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並非為書籍作推廣。

本內容僅供交流學習,如喜歡本作品請購買正版圖書。

【每天讀點】由家長慧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章節內容摘自《關係好壞決定教育的成敗》孫雲曉著,廣東省出版集團、新世紀出版社。

圖片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隔代教育,寶爸寶媽該怎麼和老人溝通?

現今社會,兒童2歲半前隔代撫養比例高達70%! 兩代家長衝突頻發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成「多面人」。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管生活,爸爸媽媽帶上培訓班或外出遊玩:一個是生活上的「爹媽」,另一個則是精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