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講道理,為什麼有時候有用,有時候沒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前,我們父輩的育兒方式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他們以為,以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按照家長的話去做。

這個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也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成功。

比如,我的弟弟,他小時候很倔強。

我父親把他的屁股打得五個手指印都看得真切,母親在一旁勸他說一句「我再也不幹了!」可他就是不說。

懲罰有時候也是無效的。

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知道打罵無效,還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

我們開始和孩子講道理。

走在前沿的新知父母還去上了父母課堂,學了很多方法,比如「共情」。

是的,一開始這樣同理孩子,「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很生氣,你想把弟弟扔出去。

」然後我們繼續說,「可是,你這樣是不對的。

你是哥哥,要照顧弟弟……」我們以為:「只要好好解釋我的想法,孩子就會了解到我們的立場,會乖乖地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

」可是,並沒有。

為什麼跟孩子講道理,有時候有用,有什麼沒用呢?

因為你還想要控制他。

你還是想要他按照你的來,聽你的話。

我們想要操控孩子的心,還是一定能感受得到。

他只要覺得我們是要操控他,他就越想反抗。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把他抱到洗手台邊上,快速地給他洗個臉刷個牙,任他哭一會兒。

但是你沒辦法給他安裝一個開關,讓他睡他就睡,讓他不哭他就不哭。

當孩子再長大一點,如果他們不願意,你更加不可能要求他們按照你說的話去做。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而且,他們的優先順序還和我們大人的很不一樣。

如果你以為你能要求孩子違背自己的想法去達成你的要求,那就大錯特錯了。

朋友前天來向我訴苦,他8歲的兒子,現在放暑假了,經常要在家看電視。

看到兒子盯著螢幕看了一小時了,媽媽叫兒子把電視關了,讓眼睛休息一下,說了一堆長時間看電視對眼睛不好的話。

兒子不肯關,媽媽就來關。

媽媽關了電視,兒子又去打開。

媽媽火了,沖兒子大吼,「不許看電視!」兒子一氣之下摔門而出,媽媽急了。

「講道理也不聽,罵也罵不得,這該如何是好?」

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類似的事情。

父母和孩子想做的事情不一樣。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需要放下操控孩子的念頭。

我們只能是調整自己的期待,把孩子真正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當成一個大人,去對待。

是他們真正「願意」去做的事情,他們才會按照你的要求行事。

其次,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溝通方法。

用「可以」代替不可以

有一次我在家帶兩個孩子,4歲半的兒子和朋友的4歲女兒。

他們吃過午飯要下樓去滑梯玩。

太陽很大,我不想帶他們出去。

當我說「不可以,我們就在家裡玩。

」他們也非下去不可。

後來我想了想,說:「可以啊,等我們午覺一睡醒就下去。

」倆孩子就同意了。

媽媽答應了孩子的要求,並且告訴他們何時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這個方法很簡單卻非常有效。

回答「可以」並提供替代方案,孩子也覺得受到了尊重,更願意配合。

當然,這個溝通技巧也並並非次次見效。

任何一種溝通技巧都不是萬能的。

每個孩子不一樣,情況也不一樣。

以「提問」代替否定

我前文提到的朋友8歲的兒子,正值前青春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選擇權」。

他渴望更多的自由和權力。

兒子想要看電視,媽媽說不可以。

這勢必會引起對抗。

這個時候媽媽可以說:「我們的約定是什麼?」(前提是媽媽和兒子以非常尊重的方式約定了看電視的日期和時長。

兒子:「我們約定周末可以看電視。

媽媽:「對啊。

今天星期幾呢?」

兒子:「今天星期三,不是周末。

這樣的提問就會引發孩子去思考並得出結論。

即便他不高興,也只能接受。

不只是8歲的孩子,連我2歲半的二寶也一樣。

他要跟我去市場,如果我說不帶他去,非鬧騰不可。

我這樣對他說:「現在下雨了,我要撐著傘,抱不了你。

怎麼辦呢?」他說:「我寄幾(自己)走啊!」我們去市場來回全程都是他自己走的。

我們都不喜歡別人告訴我們怎麼做,覺得那是在「發號施令」,自己的掌控權受到干預了。

孩子也一樣。

所以爸爸媽媽們,看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