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抵禦成長過程中的暗傷,請記得為他披上防護鎧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的家長多重視智力發育。
為了讓孩子更聰明不惜下血本。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又很輕易地用一句話就讓孩子的心智直接down掉,大腦直接進入休眠模式。
比如下面要分享的,我們最常見的大人「逗」孩子。
嚇唬
很小的時候,一個冬天,我爸帶我去走親戚。
坐在高高的自行車橫樑上,迎面吹著刺骨的風。
我估計我被吹傻了。
反正手裡的一隻皮手套啥時候掉的也不知道。
那時我爸怕我冷,讓我暫時戴著的他的大手套。不過,發現手套丟了以後,我爸很生氣。
他開始嚇唬我,說,不要你了。
把我放下自行車,獨自轉身,假裝離開。很多年以後,我爸還面帶得意的笑容,反覆提起這個事情。
他總會說:「哎呀!那個時候,你看著跟個小可憐似的!」他顯然從這個小事情裡頭感受到了樂趣和滿足。我只記得當時的眼裡,世界真大,大得可怕。
心裡是鋪天蓋地的委屈和恐懼。
要哭卻哭不出。
然而,我的父親,他卻因此充分體驗到了自己的強大和被需要的存在感。
這種「威脅」,對一個小小孩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第一,讓孩子早早形成一個觀念:我不好所以才會被拋棄。
我只有乖乖的才可能被愛。
所以,這樣長大的孩子,很容易會變得過分小心翼翼,謹言慎行。
第二個,這些孩子還將花費更多氣力去長大。
因為父母威脅式的假意拋棄,更像是種操控。
很多自身匱乏的父母,就會用這種方式去控制孩子。
他們藉由孩子的無助和眼淚去確認自己的價值。
也因此,孩子出於忠誠,會去努力配合父母的需要,忠誠地守護在父母身邊,不敢真正長大和離開。
取笑
前幾天看到一個憶童年的帖子。
一個網友說:
兩三歲的樣子,自己一個人被關在家裡,拉了便便。
等爸媽回來後,發現我自己在吃自己的便便,邊吃邊研究……後來被父母繪聲繪色地說給過很多人聽,那叫一個無地自容!
非常有畫面感的一段話。
一個3歲前後的小孩對屎尿屁感興趣再正常不過了。
這是特定年齡的發展需要決定的。
然而父母的不理解和戲謔,憑空增加了一個孩子的羞恥感。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有過一陣子,我對於家裡的一把椅子「情有獨鍾」。
現在回頭看,那該是進入了一個秩序敏感期。
那把椅子只能我坐。
還只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
可是,家裡來了親戚什麼的,往往不知情。
然後我就會一邊哭,一邊用肩膀去扛人家的屁股,想要攆走「不速之客」。
我的父母就站在旁邊,連同客人一起鬨堂大笑。
而我,活脫脫就像是動物園裡被觀賞和玩味的小動物。
待我稍微長大一些,倒是不會因為一把椅子哭到昏天暗地了。
但是我的父母仍然會拿這個當茶餘飯後的談資。
他們不知道,聽到自己不被理解的傷心和疼痛被反覆撕開,真的一點兒不好玩。
相反,我只感覺到羞恥,而且好長時間都認為自己小時候真蠢啊,是一個笨拙的、只會哭的古怪孩子。
長大後才懂得,一個不被理解、反被取笑的孩子,他在承受著多大的挫敗。
大人的戲謔和鬨笑裡頭,暗藏著冷酷的評判:你是未開化的,幼稚的,可笑的。
長期以往,會嚴重損傷孩子的價值感。
誘導
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做自我成長。
有了自己的娃以後,也會特別注意不去隨意拿孩子開玩笑。
每每看到有大人逗弄小孩,就覺得難受。
我難受的不是別人怎樣逗弄孩子,難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識到孩子的內心在承受著什麼,更沒能給孩子提供應有的保護和支持。
整個逗孩子的過程中,大人的確得到了快樂,但這快樂恰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的。
也有的時候,孩子們似乎也很享受其中。
可是,不良影響卻在暗地裡悄悄侵蝕著孩子。
記得在飯館吃飯的時候,一群人中間,有一個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小孩。
一個留長髮的男人沖小孩說:
快叫伯伯,我給你糖吃!
話音剛落,另外一個人插了進來,說:
不對,你看他是長頭髮,你得叫他「阿姨」,你叫了「阿姨」,我給你紅包!
若是一般孩子,可能會很困惑,愣在那裡。
他不知道該聽誰的。
但人群中的這個小孩顯然很有經驗。
他先喊「伯伯」,然後又喊「阿姨」。
旁邊大人哈哈大笑,還一個勁地夸這小孩聰明,兩頭的便宜都占了。
的確如此嗎?我只看到一個違心的孩子。
看似聰明,實則卻在討好中失去原則,也失去了自己。
當然,也有些孩子面對這樣的誘導和戲謔,並不去迎合。
於是一些無聊的大人們可能會很失望,並且來一句「你這孩子不給力啊!」「有錢都不要,這孩子夠憨的。
」……此時,這種敏感的孩子,內心會有不被尊重和被誘騙的憤怒感。
若經常暴露在這樣的成長環境裡卻得不到父母守護,這些孩子不僅自尊被損傷,還會產生對他人的不信任。
一些應對方法
要守護孩子,免受無端的嚇唬、哄騙、逗弄,以及各種評判與戲謔,父母首先不能做那個施害者。
你要用溫柔的陪伴告訴孩子,無論怎樣你都愛他,跟他在一起,絕對絕對不會拋棄他;你還需儘量把孩子當做一個大人看待,尊重孩子的隱私,不拿孩子犯過的錯、經歷過的糗事當笑柄。
其次,請起碼在孩子3歲以前,儘量保證孩子生活環境的穩定。
當七大姑八大姨們不經意地逗弄孩子之時,請你站到孩子身邊,盡到守護者的責任。
譬如,當有人的逗弄讓你的孩子不舒服,你可以直接說:
你心情不好/難過/委屈/生氣……,因為你不喜歡XX這樣逗你對嗎?
這樣的表達,能讓孩子聽到,他的委屈和憤怒是被父母看見和理解的。
你還可以進一步平靜地向孩子解釋:
大家其實很喜歡你,不過這種方式讓你不舒服是不是?如果他們換一種方式表達對你的喜歡,你能接受的對嗎?
這話一方面是說給孩子聽的,讓孩子明白別人對自己無惡意。
另一方面也是說給親友和鄰居們聽的。
就用溫和的語氣說出這些話,孩子內心的負性情緒就能得以消解,而戲弄孩子的大人多半也會識趣打住。
如果還有不識趣的人不能意會,那麼你大可放下面子,直接跟戲弄者說:
我知道大家是喜歡我孩子才逗他的,不過這個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請大家以後換種方式跟孩子交流,謝謝了!
必要時,你可以帶離孩子,照顧好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去跟逗弄孩子的成年人去溝通。
最後,也是治本的辦法,那就是父母平時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就要鼓勵孩子敢於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對於讓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及時地喊停和說「No」。
畢竟,我們的孩子不是活在真空里。
他們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人去「逗」他們。
若父母因親友的逗弄過於耿耿於懷,或者過度焦慮孩子可能受到的傷害,反倒會給孩子帶去更多壓力。
因為孩子不僅要消化逗弄者帶給自己的情緒負擔,還要去消化你的擔心和焦慮。
相反,若父母能做到該做的,並且以平常心看待這個事,得體地去處理好這個事,那麼孩子自然就有能力去應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和場景,並因此變得日益強大。
永遠記得,你的愛和智慧,是孩子最好的防護鎧甲。
孩子願你只懂該懂的事
我們小時候家裡很窮,在哪個時候能填飽肚子都已經不錯了,我們每天幾乎吃的是玉米飯,作為我們這一帶沒餓飯,比起現在的孩子,他們真是太幸福。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現在哪個孩子甘願在委屈中懂事呢?有的小孩...
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坦白說,我確實是一個口是心非的人。喜歡一件貴物,可每次路過,不買,看看又走了。先生問我是不是很喜歡?我搖搖頭,買不買無所謂。先生忽然就怒了,吼道:你就是這樣,喜歡卻從來不說想要。想要就買了!我愣...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逗孩子,是很多大人和孩子交流中已經習慣的一部分,親朋好友,鄰里鄰居喜歡逗孩子,甚至我們做父母的也一樣。有一項關於「熊」大人逗小孩子的調查:排在第一位的是:「熊」大人對孩子說,「你媽媽不要你了」;...
沒錯!這樣的熊親戚離咱家孩子越遠越好
01這麼逗孩子後果很嚴重!逗弄孩子,似乎是成年人的常見行為。有一年我們回老家過春節。一大堆親戚聚在一起吃飯,大伯家有一個孫女,小圓臉像紅蘋果一樣紅撲撲的,可愛至極。我送給她一個棒棒糖,小姑娘可開...
積木寶貝:請別這樣「逗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都重視智力發育,為了讓孩子更聰明不惜下血本。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又很輕易地用一句話就讓孩子的心智直接down掉,大腦直接進入休眠模式。比如下面要分享的,我們最常見的大人「逗」孩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