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依賴的孩子,別急著幫他,為他創造獨立的機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媽媽提問:

我兒子今年5 歲了,依賴心很強,什麼事情都要大人幫他做,從出生到現在,從未自己吃過飯。

他現在上學前班,老師布置的作業寫得很慢,寫一會兒玩一會兒,很磨蹭,為此經常挨訓。

我該怎樣幫他改掉依賴的問題?

專家解答

兩三歲的小孩子離不開父母,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心理,這是很正常的,但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情況就應該有所改變,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3~5歲是孩子自主性、獨立性迅速發展的時期。

如果孩子過了4歲了還不能自主地穿衣、吃飯,說明他養成了過度依賴的心理,這時候家長要及時糾正。

家長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把手放開,告別包辦代替

隨著身體與能力的發展,孩子的肢體活動能力在增強,相應地自主性也開始發展,獨立性逐漸增強,這時,是家長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此時,家長要轉變孩子「依然弱小」的觀念,放開束縛孩子的手,鼓勵孩子自主思考、獨立做事。

2. 創造機會,讓孩子在行動中獨立

孩子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一些獨立做事的機會,堅持讓孩子自己完成。

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飯、疊被子、收玩具,幫媽媽拿筷子、擺椅子、擦桌子等。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完成了許多事,他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便會增強,從而減少對家長的依賴心理。

另外,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時,家長還必須注意,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的發展程度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

如果要求過高、難度過大,會使孩子產生畏難情緒、自卑心理;要求過低又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3. 及時鼓勵,增強孩子自信心

在孩子擺脫家長獨立做事的過程中,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和良好的行為表現,家長應及時給予鼓勵,讓其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另外,在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過程中,家長切忌因孩子做得不好而責備他,或者乾脆不讓他做。

無論孩子做得如何,都要鼓勵他,誇獎他的勞動,讓他感覺到自己被認可,然後再委婉地告訴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點,你做得就更棒了!」

或者可以具體指導孩子可以如何做,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能力。

4. 有點小錯沒什麼,別急著幫他們

如果家長看到孩子鞋帶掉了就馬上幫他系,看到孩子做剪紙時不太順利就馬上幫孩子剪……

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就喪失了在錯誤中獲得成長的機會,從而變得越來越依賴家長。

適當「放手」,讓孩子在困難和錯誤中成長,如果一出現困難,立馬去幫孩子,那麼,孩子永遠都不可能脫離父母成為獨立的個體。

本文來源:《父母必讀》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那麼重要嗎?

包辦只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家長的心理。培養孩子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首先家長在與 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而不是替孩子做事,尤其是孩子三歲以前,這樣孩子三歲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