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你們是不是不要我了」?3歲前給足孩子安全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兒童時期,特別是3歲之前,是一個人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特別關愛孩子,孩子一生都會特別有安全感。
而現在很多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照看,頻繁的環境轉換為孩子的成長埋下隱患,產生被拋棄感,心裡充滿對失去愛的恐懼。
孩子只有與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戀關係,日後才能與他人建立起親密和信賴的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愛想必是這世間最無私的了,因為父母不求孩子以後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回報,就是這樣無私的愛,如果沒有掌握好一個度,很容易造成負面的影響。
前幾天,一個朋友在群里倒苦水。
說自從兒子出生後,自己就一直堅持親自帶。
怕老人帶不好,又怕沒有媽媽帶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之前她也覺得好好的,自打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開始,她覺得懵了。
第一天上學,兒子是抱著自己的腿,死活不放手。
幼兒園兩個老師才把他扒拉下來。
然後哭著喊著要媽媽。
那天她就躲在教室的窗戶後邊,默默擦眼淚,真想把孩子抱回去。
第二天,兒子根本就不出門,說什麼都沒用。
後來她強行把孩子抱到樓下,送去學校。
然後分離時又是前一天的升級版。
堅持了幾天,她感覺自己扛不住了。
怕兒子在學校哭壞嗓子,怕孩子恨自己。
她可是圈子裡出名的好媽媽。
只要有兒子出現的地方,1米內必有她。
用她的話說,「兒子就是命根子,我離不開他,也不敢放手。
」
但很多情況是:孩子正慢慢長大,發生變化,可媽媽的狀態還沒有轉變,沒有成長。
兩歲的孩子會去做一些危險的探索。
父母小心翼翼地圍著孩子,不許孩子做。
孩子從小就渴望在家中能擁有平等自我表達權,但當他們在努力想達到目標時,卻遭到父母阻擾。
「不許跑,會摔跤。
」 「把拳頭收起來,還打架我就打你。
」 「你能不能長點心,還去找大孩子的茬。
」 ……
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一個自己設定的狹小的保護圈裡。
以為這就是愛,是孩子想要的安全感。
結果反而給不了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因為除了愛,安全感還需要一個內核。
首先要說的是,安全感並不是寸步不離,也不是有求必應,更不是捧在手心裡怕化了。
相反,有規矩、有邊界的孩子才最有安全感。
其次,有充足安全感的孩子都勇於接受自己的失敗,這才是有安全感的孩子所具有的底氣。
並不是總能一帆風順的孩子,才有安全感。
一個人的安全感,來源於自己擁有與這個世界相處的能力。
也就是自我的強大,主要體現在內心是不是夠強大。
有很多媽媽說,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與獨立面對世界的表現大不一樣。
「家裡的小老虎」出門變成了「畏縮的小老鼠」。
這樣的情形往往跟孩子面對這個世界時的內心感受有關。
內心強大的孩子,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去保護自己,這樣他們不會害怕。
而相反,心理根基搭建在父母身上的孩子,一離開父母就找不到自己了。
不知道怎麼說話,甚至走路都不知道該先出左腳還是先出右腳。
請積極地鼓勵孩子去獨立完成一件事。
這樣做能讓孩子認識自我、肯定自我。
記得兒子剛剛三歲,有一天我要去樓下的倉庫發快遞。
但是到了那裡的時候,發現快遞單沒拿。
我就隨口說了一句:「要是有人幫我拿下來就好了。
」
跟在屁股後面的小傢伙馬上就說自己去。
我說你敢一個人上樓嗎?他說沒問題。
因為沒有電梯,他需要自己爬六層樓。
我想讓他嘗試一下吧。
等他走了,我還是在下面豎起耳朵聽他爬樓的聲音。
然後給老婆打了一個電話,說兒子上去拿東西了。
當他最後把單子放到我手上的時候。
我看到他臉上那種自信的笑容。
孩子總是希望能夠完成一些看上去很難的任務。
以此來找到並肯定自己的能力。
在孩子還在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孩子就知道從自己的行為上表達。
幾歲的孩子想幫媽媽清理餐桌時,很多媽媽是否會立刻從孩子手裡把盤子搶過來,擔心盤子摔了。
當孩子自己吃飯時,父母怕孩子把自己搞的又髒又亂,父母就從孩子手中搶過碗勺餵他吃。
只為了不打碎盤子,不弄髒孩子,父母就否定了孩子的主見。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行為能力缺乏信心,都認為等孩子大點就會好的。
但父母的這種想法表達出的意思,就是覺得孩子現在的能力不夠好。
我們放開了孩子的手,但是永遠不能忽視孩子的內心。
孩子不需要你的干涉,但是他渴望你的積極關注。
我想,也只有真正讀懂孩子的父母,才敢放手。
孩子跟父母之間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安全型依戀」關係,這種感覺會伴隨人的一生。
而父母的關注和親密的愛,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兩個關鍵。
「當我不開心時,我會感到難過。
我的情緒需要有人看到,不管我的目的如何,我首先希望有人關注到我的情緒,而不是忽視和打擊。
」
這樣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是被父母關注重視的。
所以當兒子一臉的難過地帶著他的玩具找到我說:「爸爸,我的這個輪子掉了。
」
其實這個時候他只是希望我能響應他的感受。
「你是不是覺得不開心,要不爸爸給你修修。
」
不管再忙都要重視孩子的問題,因為那是他們眼裡的大事。
「好的!」這時候兒子馬上就高興了起來,等著我鼓搗。
就算修不好,孩子也不會難過了,因為父母感受到了他的情緒,並且積極地幫助了他,而這樣就足夠了。
當他嘴巴里長了兩個潰瘍的時候,在學校里跟老師念叨很久。
我猜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理會他這個小問題。
當他回家後,我說「爸爸也知道你疼,我會想辦法給你治好,但是需要你的配合和恢復的時間,你知道白細胞也挺忙的。
」
當他得到了積極響應,並且知道接下來會怎麼做的時候。
孩子的焦慮就會打消,會感覺到安全。
父母要給孩子心理上小心翼翼地呵護和關注。
這樣才能共情、理解並尊重他。
而孩子的行為上,請記得放手。
讓他去感受、獨立自主,發展自己的能力和思 想。
這兩者,應該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兩個關鍵,缺一不可。
父母要做哪些事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呢?
1)父母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2)增加和孩子的身體接觸和擁抱
3)無論孩子多大,離開時都要告訴孩子原因和返回的時間
4)陌生環境中,父母保持在孩子的視線所及範圍內
5)經常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和支持
6)教孩子識別和處理危險的方法
即使是身為成人的我們,也會受到安全感的困擾,出現各種心理問題、行為問題,進而影響幸福感,所以,切莫讓「安全感缺失」,成為孩子一生的功課,從現在做起,一切還來得及。
一句「別哭了」,能傷孩子多少年?十年二十年,答案都不是
哭,每個人都會,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不再輕易流淚了。不是因為沒有傷心的事兒,也不是因為沒有感動的畫面,而是,成年後覺得自己不應該哭了。那,孩子呢?可以哭嗎?我,特別愛流淚,以前每每想流淚,...
告訴你0-6歲孩子所需心理營養
說到心理營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身體營養。很多現在的父母更重視的可能是孩子身體方面的營養。例如:每天我們都要給孩子把飯餵得飽飽的,希望她(他)身體強壯等,於是我們就忽略了對孩子的心裡營養的補償...
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除了愛,還需做這一件事情
作者:養育男孩,魚爸1前幾天,一個朋友在群里倒苦水。說自從兒子出生後,自己就一直堅持親自帶。怕老人帶不好,又怕沒有媽媽帶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之前她也覺得好好的,自打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開始,她覺得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