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生下來就不管了,你"養孩子"的方法合格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為父母,我們有幸能見證孩子從出生到成人的諸多經歷,孩子的經歷又會紀錄下我們的什麼——了解、陪伴和等待,還是嘮叨、指責和左右?如何了解、洞察孩子的心理所需,劃定適當的距離和獨立的人格界限是值得每個父母考慮的事情。

當了媽媽之後的我,除了工作之外,基本大部分時間都在陪著孩子玩耍,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什麼都不懂,誰都需要有個可以陪伴自己的伴,人或物。

回想我們兒時的陪伴,玩具相對匱乏,但玩伴是少不了的,雖然以前的玩具沒有現在的來得豐富多樣,但我們的開心快樂並不缺失。

於現在的孩子來說,電視、電腦、智慧型手機卻成了孩子們日常休閒時不可或缺的一個伴。

雖然說,現在的孩子大多很聰明,智慧型手機、電腦裡面的許多遊戲功能都是無師自通的。

可明知這些電子產品的輻射不少,對視力影響不小,可卻仍常見於許多孩子的手裡。

這幾天,從微博上看到一則報導,一保姆給孩子玩ipad,從而使孩子患上了自閉症。

多麼恐怖的事呀!保姆本來是僱主請來幫著照顧孩子,可這保姆卻為了讓寶寶聽話,長時間讓寶寶玩,這樣的保姆真是是孩子需要的伴嗎?給予看電視,玩電腦的權利。

這是害,不是愛。

玩伴——玩具和夥伴。

孩子需要的伴,不只只是玩具,更需要的是有個好夥伴,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做遊戲,而不是純粹的玩具!那我們要怎樣成為一個合格的陪伴者呢?

孩子發泄情緒時要欣然的接受和理解

作為陪伴者需要做到像朋友一樣的陪伴,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們與孩子連接上。

有愛的孩子會富有安全感,他的狀態是飽滿而自信的。

有一次,寶貝因為「憤怒的小鳥」氣球不小心飛走了不停大哭,我摟過他對他說:「寶貝,氣球飛走了你很難過。

」寶貝含著淚點點頭說:「我不想讓它飛,我已經拿好了,它還是飛了。

」「是的,你並不想讓它飛,可是不小心它還是飛了,你很捨不得。

」說到他的痛處,他又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我繼續說:「我愛你寶貝,難過就哭吧,我會一直陪著你。

」「哇……」小寶狠狠地哭起來,我接著他能感覺到他身體里的負面情緒一點一點在釋放。

過了一會兒他停止了哭,抹了抹眼淚對我說:「好了我哭完了」

孩子負面情緒的背後一定有他的原因,我們只要理解並愛著他,負面情緒就不會滯留在孩子體內。

很多時候,我們就這樣充當著孩子情緒陪伴者,讓他知道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和他在一起,這很重要。

孩子工作時的陪伴要堅守「無為」

繪畫、手工、閱讀、操作都屬於工作性活動。

這類活動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他們在工作中能獲得高峰體驗,並由此產生滿足愉悅感,從而能發展心智。

這些活動要求陪伴者成為觀察者,放下想要用自己的經驗去教授孩子的慾望,不要打擾孩子,讓他們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3歲多的時候,寶貝能夠一個人沉浸在繪畫中,我只需靜靜陪伴在旁。

他總是從容地用自己的視覺去表現自己想像中的世界,他畫的動物長著人的臉,他畫的人物或許沒有軀幹,他畫的馬擁有數不清的腿,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形象的感覺還處於概念中,他們的觀察能力是從概念到具體的細節慢慢培養起來的。

當小寶的繪畫工作滿足了他要表達的慾望時,他會樂於與我分享他畫的故事。

我從不試圖去糾正他畫的馬應該四條腿,也不做任何無意義的評價,只是很享受的聽著他的敘說。

可以肯定地說,寶貝從來只為滿足自己而畫,不為取悅他人而畫

孩子遊戲的時候陪伴者要積極「有為」

過家家。

打仗。

捉迷藏,所有有情節扮演的活動都是遊戲,現在的家庭多數是一個孩子,因為沒有其他同伴,很多時候孩子就需要父母一起遊戲。

這種情況陪伴者就是遊戲的參與者。

家長要放下身段,回到孩童時期,與孩子打成一片。

往往做父母的不願意和孩子遊戲,認為著有失家長的做派,沒有了權威感。

我對此不敢苟同,父母的權威感是建立在孩子對父母的信賴之上,而非不平等的仰望之上。

孩子提問的時候陪伴者要誠實而耐心

每個孩子的腦袋裡都裝著稀奇古怪的問題。

做父母經常要接受孩子的提問。

寶貝的提問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會回答問題

比如:「為什麼會有黑夜和白天?」我會儘量用他懂的詞語去解釋。

第二種是不會回答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我的做法是誠實地告訴他「這個問題我也不了解,建議查看一下《百科全書》」遇到不會答得問題我沒覺得有什麼面子上過不去的,我承認自己的知識有限,可以和孩子一起增長知識也不錯。

第三種是反覆問的問題

有段時間寶貝反覆問:「人為什麼要死?」遇到這種情況需要耐心,大多數成人不願談論生死,而孩子在這個問題上反覆詢問,可能父母一不耐煩就會說「不是已經回答了嘛,怎麼還問呢!」我的心裡也有這種聲音,但我知道寶貝反覆地問一定有他的原因,可能是他覺察到我對這個問題的敏感或是煩躁,於是我調整了自己,每次他問我都當做一個新的問題認真的回答。

過了一段日子,寶貝的好奇心轉移到別處,這個問題就告一段落了。

生下這個小孩,我們就有義務好好養育他,如果每個家長都做到這樣,成長的不僅是小孩,也是自己!

有態度的奶爸,資深經驗育兒專家。

搜索[ naibasifangcai ]關注微信號【有態度的奶爸】寶寶的吃喝拉撒、護理、教育問題免費解答,傳播分享千萬媽媽的育兒經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是在育孩?還是在馭孩?

在修煉"如何讓孩子聽話"這本武功秘籍時,媽媽們根據天資,各得其法。為了讓自己的功力爐火純青,媽媽們時常相互切磋,互傳心法。小編特意去某吧逛了一圈,發現這種育兒切磋萬分熱鬧,看來熊孩子著實讓媽媽頭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