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面試考官用親歷告訴你:培養優秀的孩子不如培養內心有力量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出眾,我也如此。

這些年,教了一屆又一屆的大學生,自己也養育著兩個孩子,現在我越來越清楚的意識到:與其專注於培養優秀的孩子,不如去努力培養內心有力量的孩子。

一個內心有力量的人是一個自信的人,他能客觀評價自己,理性對待別人的誇獎和批評,能真心讚美別人;能表達自己的需要,權衡並運用自己的資源,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如果失敗了,能接受這個結果,承認自己有局限和不足。

先來分享幾個經歷吧:

1

前幾天,我們專業要招錄一批學前教育專業免費師範生,除了筆試,還要面試。

難度還挺大,錄取比例大概占報考學生的30%左右。

每個考生同時面對三名考官。

為公平,學校制定了詳細的評分細則。

我們保證,我們都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位進入考場的孩子,但我們手上打出的分數依然差別很大。

我們考場面試的30個孩子,除了3、4個表現非常優秀的孩子和2、3個表現得確實比較糟糕的孩子,我們的給分高度一致外,那些普通的孩子,從三個考官那裡得到的分數差異是挺大的。

我相信,這些孩子們,如果換個考場,可能也會有分數上的差異。

這些差異將直接導致他們考上或考不上。

這裡我想說的是:優秀的孩子確實會脫穎而出,但大部分孩子都平凡的。

因為優秀是個相對的概念,它只能是少數。

(況且我們經常把優秀定義為學業或一些外顯的條件)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內心有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的挑戰那麼多,如果沒有面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沒有自我前行的能力,未來多麼堪憂。


2

我讀中學的時候,身邊有個成績非常優秀的人,每次年級考試排名總是是穩居第一,遙遙領先。

他是老師的寶,天天被表揚的對象,我們學習的榜樣。

後來他考到了北京,大家夢寐以求的一所高校。

不過去那後聽說他過得很不容易,很消沉。

因為在那樣的一所高校,人才雲集,他不再起眼,失去了外在的肯定,突然找不到自我價值所在。

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一些孩子,學業成績特別好,也有很多拿的出手的才藝,但卻不能面對失敗,一旦沒獲得預期的結果就情緒崩潰。

一直記得我小學老師說的一段話:那些畢業後經常會回來看望他們,生活過的很有目標很豐富的孩子,往往不是那些成績很好的孩子,而是特別皮實,有點搗蛋,經常挨批的孩子。

(我當時聽了還挺不服氣,因為我那時屬於成績特別好的孩子。

哈哈)如今,做了多年老師後,我發現這句話很有道理。

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內心特別有力量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他們樂於探索,不怕犯錯。


3

我們如何去培養一個內心有力量的孩子,讓他能勇敢去面對自己生活和學習及以後工作事業上的挑戰,相信「我能行」的孩子呢?

一個內心充滿著力量的孩子,一定是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

許多人看到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就錯以為是縱容孩子,其實並不是這樣。

這裡的接納指的是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情緒和個體差異,根據發展階段的規律去立規矩,讓他自己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比如,一個4歲的孩子看到超市裡的汽車玩具,非要買,不買就躺在地上哭鬧打滾。

這時,不接納孩子的家長會氣急敗壞地想:「丟死人了,還不快給我起來!說了不能買就不能買!馬上買嘴巴給我閉著,再哭鬧就揍你!」接納孩子的做法則是,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明白孩子想要某東西但被拒絕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非懲罰。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代表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無條件的接納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還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盡的資源和力量。

一個內心充滿著力量的孩子,一定是被允許犯錯的孩子。

我們很多人從小得到的教育,認為犯錯誤不好。

很多人犯了錯誤時從父母和老師那裡得到的信息是——「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了。

」愚蠢、無能、沒出息、壞蛋,這些詞語往往被強加給孩子。

當我們在一個不被允許犯錯的環境中成長時,我們的內心會因為犯錯而收到了很多指責、批評、諷刺、嘲笑。

這些情緒讓我們不敢犯錯,害怕犯錯,也會形成不許孩子犯錯的心理模式。

比如,一位媽媽對孩子說:「天天,你看你又把水灑了吧,你的杯子要這樣這樣拿,你看見了嗎?把水灑這地上,多髒呀!你這麼大了,可以自己拿好杯子嗎?你要是再洒水,你就不可以自己拿杯子了,知道了嗎?」從這裡可以看出媽媽不喜歡看到孩子犯錯,所以她會通過批評教育甚至懲罰,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一些。

事實上,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當孩子在犯錯時,父母的關注點不應是給他教訓或羞辱,而是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比如天天洒水,媽媽只需遞給她一塊抹布,給她一個微笑,孩子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錯,也讓孩子承擔錯誤的自然後果。


一個內心充滿著力量的孩子,一定是被鼓勵的孩子。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正確的鼓勵不僅可以引發孩子正確的自我評價,而不是依賴於外界的評價,還能夠激發孩子的內在勇氣和力量。

不過,我們很多人經常把鼓勵和表揚當作一回事,其實它們直接有巨大差別。

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拚圖任務。

她發現,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

比如,「孩子,你考了100分,你真聰明。

」這是表揚。

「孩子,你考了100分,你一定為自己的努力感到驕傲。

」這是鼓勵。

表揚容易讓人變得脆弱。

鼓勵使人培養進取精神。

表揚是誇獎其天分。

鼓勵是誇獎其行為。

表揚就像糖果,偶爾吃吃沒關係,但吃多了會上癮。

會讓孩子成為過於追求完美的人或尋求他人認可的上癮者。

長期使用表揚會讓孩子過於在意外界的評價。

而鼓勵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和信任。

作者:鄭子瑩

成都師範學院學前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學博士,國際正面管教註冊講師。

育有一兒一女,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做有溫度的教育傳遞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