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雨鞋引發的「血案」——作為家長,有時真的沒必要這麼較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事情是這樣的(轉述一位當副校長的朋友的話):今天兒子一定要穿昨天新買的水鞋去學校,被我制止!看他確實很想,我正準備動搖,但是他說了一句話惹毛了我,他說「我是大哥,我想穿什麼就穿什麼」!婆婆在一旁準備給他穿,被我制止,他嚎啕大哭,我更加惱火!被我打了一鞭子,哭哭啼啼去上幼兒園了!

孩子上學後,朋友又有些後悔,特地把這事發到我們的一個媽媽群里來討論。

其中不乏力挺朋友的,說孩子亂發脾氣,太牛逼哄哄,長大了還得了!!!不好好教訓一下以後要混黑社會了。





諸如此類的。

一般來說我是不喜歡去評論別人的育兒方式的,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明確告訴朋友我要為孩子說幾句公道話:

首先,不就是想穿新買的雨鞋嗎?為什麼不可以呢?

在社交中我們大力提倡換位思考,其實和孩子相處時也是一樣的。

試想我們小時候爸媽給
我們買的新衣服鞋子,我們不都是巴不得立馬就穿上嗎?那種期待盼望之情,多等一秒都是煎熬啊!何況孩子已經那麼耐著性子等了一晚上好不容易盼到天明呢?也許昨晚做夢他都想著穿心愛的雨鞋呢?為什麼非要打壓孩子的熱情呢?所以,第一步作為家長,朋友不該那樣。

其次,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就因為孩子說了句「我是大哥,我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我們就能定性孩子脾氣暴躁嗎?在那種狀況下恐怕少有孩子還能淡定吧?有些可能以哭鬧的形式,而他用的是語言的力量。

至於有些個預言孩子將來要去混黑社會的,更是可笑,不但你對孩子沒有信心,而且對自己還有你的教養方式都是全盤否定了啊。

此為第二不妥。

最後,作為家長,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在朋友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到,她的情緒在漸漸失控,直至最後「賞」了孩子一鞭子。

說實話,在一些國家這都已經涉嫌虐待兒童了。

要是情緒調整慢的孩子,只怕一天都會沉浸在這一鞭子的陰影里,而朋友在孩子剛踏出家門後就後悔了,還跟我們說打算下午親自買個冰淇淋去接孩子,算是補償。

群里一些媽媽開始表揚這個副校長媽媽是多麼多麼的誠懇,知錯能改,育兒方式多麼好。

但我還是為孩子擔心:上學前挨了一鞭子,放學後賞個冰淇淋,孩子會有多困惑???是不是以後每次挨打後都有獎賞?頂撞媽媽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你看,她還買冰淇淋來哄我呢?

換作是我,如果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不妥,我會立馬就跟孩子道歉,當然同時也要和孩子分析他的那番話也是不對的,然後和解,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最後讓孩子高高興興穿著雨鞋去上學!這樣一來就省得家長後面花長長的時間反省自己,孩子在幼兒園哭哭啼啼,皆大歡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