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這4個寶寶說話的敏感期,你家寶寶也可以早早的會說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般來說,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0-3歲,在這個時期可以被劃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語言前期」,這時候孩子並不會開口說話,家長不要以為孩子沒有開口說話,就忽略了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

第二階段是「語言期」,是孩子1-3歲,這個時候孩子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模仿練習發音和語言學習。

下面讓我們來講述一下父母如何讓孩子感知語言,為孩子開口 說話打下基礎。

2-3個月的時候,孩子就有了想要講話的意思,他們感到舒服或者高興的時候,會發出很滿足的聲音,比如:啊、哦等。

孩子越高興發出的聲音就越多,所以父母要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這樣孩子就會不斷地進行發音練習。

此時如果父母模仿孩子的聲音會給他們帶來極大地滿足感,這同樣可以激發繼續學習發音的興趣。

5-6個月的時候,孩子會對一些疊音詞感興趣,這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念一些比如:爸爸、媽媽、哥哥、妹妹等詞給他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把所有的物品都用疊字的形式告訴孩子,比如:桌桌、飯飯等。

雖然這時期孩子喜歡這類疊字,但是如果長期聽到這樣的詞會把孩子領進語言的誤區,使孩子養成不良的說話習慣。

7-8個月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理解父母的語言了。

這時候孩子可以聽到父母的指令後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再見、拍手等動作。

這時候父母要注意抓住一切機會與孩子說話,無論是在給孩子餵飯、洗澡、穿衣的時候,都要一邊做一邊說,這樣就能把家長的語言和動作聯繫起來,還會對概念形成自己的認識。

9-11個月的時候,孩子已經會喊爸爸媽媽還會用手指向自己想要的東西,用搖頭來標示反對。

這個時期孩子對擬聲詞非常感興趣,為了激發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家長可以在說話時多用一些擬聲詞,比如:小狗汪汪叫、自來水嘩嘩的流等。

孩子聽到會非常開心,也會跟著去模仿。

對於孩子來說「語言前期」是他們語言的基礎,這時候聽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感知語言,並且練習最基本的發音。

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敏感期對孩子進行語言的啟蒙訓練。

本文為我的原創文,歡迎點讚、評論、轉發並關注我的頭條號「若媽育兒」,和若媽一起討論養娃路上的那些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明明聽得懂,為何不開口

很多寶媽關心孩子什麼時候學會說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孩子和孩子之間會比較,孩子之所以不肯開口說話,其實是有原因的,需要我們家長耐心的引導。這些你真的知道嗎?一、寶寶說話晚四大原因爸爸媽媽你們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