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那個懂事的孩子,最讓人心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夜讀與你一起砥礪前行!

21君: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孩子缺人疼。

懂事,或許是沒人疼出來的。

大人不要把孩子的「懂事」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孩子再「懂事」,終歸還是孩子。

因為「懂事」意味著著孩子藏起了自己的孩子性,以「聽話」的小大人示人。

越「聽話」的孩子,才越該得到父母更多的關心和肯定。

作 者丨語不惜

來 源丨凱叔講故事(kaishujianggushi)

特別鳴謝

本期主播:天舒

01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女孩劉菁晶的一句話讓我鼻子一酸,眼淚就下來了。

劉菁晶走上天台,對台下的爸爸說:

爸爸,我知道你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來關心我、陪我,我知道是因為我很懂事,你對我很放心。

但是,我很討厭這種懂事。

我才十三歲,我還是個孩子,希望你多關心關心我。

女孩的最後一句奮力吶喊,是喊給自己爸爸聽的,也是喊給天下父母聽的。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孩子缺人疼。

儘管道理我們都懂,但這樣的話從一個13歲的孩子嘴裡說出來,卻顯得那樣「蒼涼」。

02

「聽話」這兩個字,是我童年記憶里最長久、最痛苦的噩夢了。

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一直告訴我「要乖,要聽話」。

雖然從小學到初中,我成績都是年級第一名,但每次受到表揚的都是成績不怎麼樣的弟弟,而我聽到最多的誇讚,一直都是「這孩子真聽話」

小時候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有一個布娃娃。

7歲那年,我終於攢夠勇氣,指著櫥窗里的粉色娃娃說:「我想要這個」。

媽媽神色凝重地看著我說:「這個太貴了,不買。

見我一臉失望,媽媽蹲下來撫摸著我的頭說:「妮妮最聽話了」。

我點點頭:「妮妮聽話,不要了」。

至今,每每想起來,我都很心疼那個站在櫥窗外邊說不要玩具的小小的自己。

看著別的小朋哭一哭,鬧一鬧,便能得到想要的玩具,我內心其實是非常羨慕的。

儘管從小學到初中,我一直都是年級第一名,但在我的概念里,「聽話」是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優秀」。

只有聽話,我才能被看見。

想要被父母關注,我只有拼了命地「聽話」。

可是,我的內心卻是不快樂的,自卑、敏感、沒有安全感,低自尊一直像鬼魅般,糾纏到我成年以後。

「聽話」就像一塊舊時的傷疤,傷口雖然已經癒合,疤痕卻一直在。

03

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不快樂

《奇蹟男孩》中,奧吉的姐姐維婭就是個特別懂事、聽話的女孩。

4歲之前的維婭,天真無邪,擁有家人全部的愛,爸爸、媽媽、奶奶都圍著她轉。

她是家裡唯一的公主,家人關心她,愛護她。

但奧吉的出生打破了這一切。

因為先天性畸形,父母把全部的愛都給了這個殘疾的小男孩。

父母無意中忽略了維婭,因為在他們眼裡維婭是懂事、聽話的孩子,她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她不需要父母操心就可以過得很好。

父母不知道,維婭心裡其實很苦,她對家裡的小狗說:「有人想知道我今天過得怎麼樣嗎?」

聽話的孩子的確可以讓父母省心,只是同時他們也藏起了掩蓋在「乖巧」下面的情緒。

他們披起「聽話」的外衣,卻把「委屈」和「不快樂」默默地吞進了肚裡,獨自消化著「傷心」、「失落」和「失望」。

她有多懂事,對家人就有多情深。

選擇「聽話」,是把愛給了家人,把悲傷留給了自己,這是一種隱忍和犧牲,更是一種成全。

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不懂拒絕

去年12月份,演員馬伊琍在新浪直播中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驗。

她說,對於大女兒愛馬,當時自己採取的是一種「嚴厲教育」,把愛馬教育成了讓別人眼羨的「聽話的孩子」。

後來的某一天,愛馬從幼兒園回來,告訴馬伊琍說,她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玩過家家的時候,很想做一次媽媽,只是和她一起的小朋友,每次都讓她當寶寶。

當時,馬伊琍不以為然地說:「那你可以拒絕啊」

但愛馬卻怯生生地說,自己不敢。

愛馬的這個回答讓馬伊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她和丈夫文章反思後認為,自己過於嚴格的教育,讓愛馬變得極易認錯。

平時只要自己聲音稍微大點,她就會說:「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久而久之,愛馬在面對其他人的時候,也變得懦弱,不敢說「不」,不敢反抗。

馬伊琍說:

對孩子不要採用過於嚴厲的教育,哪怕一遍遍講道理,也不要壓迫他們,否則會讓孩子容易屈從於他人霸道的言語或者行為。

過於聽話的孩子,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影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凌玲的兒子佳清就是個特別聽話的孩子。

爸爸媽媽離婚,佳清努力地討好著媽媽。

媽媽再婚,嫁入陳家,他又小心翼翼地討好著新的家人。

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本是小孩子的天性,但佳清身上卻少了一份童真,多了一份不安。

佳清就是那個想哭不敢哭,想吃糖卻一直得不到的孩子。

為了吃到糖,他努力地討好著每個人,卻唯獨忘了他自己。

每個人都有童年,但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塞滿了零食、童話故事與滿滿的快樂,有些人的童年是被委屈裹挾著的。

04

「寶貝乖,寶貝聽話。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們總喜歡用「聽話」來教育孩子,卻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是不是「聽話」的父母。

大多數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往往是說得太多,聽得太少,甚至不會聽。

我們總想著控制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去生活,卻很少有父母有耐心地破譯孩子不聽話背後的情緒密碼。

紀錄片《鏡子》中,有個叫家明的孩子,他曾經是個網癮少年,和父母的關係很是僵化,是父母眼裡不折不扣的「不聽話」的孩子。

面對鏡頭,家明哭泣著說:

父母從來沒有給過機會,話都沒說完,他們就已經拒絕了。

在他眼裡,父母從來沒有真正傾聽過自己,他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乃至理想強加給自己,讓自己按照他們的意願去生活。

交流的缺失,溝通的無效,最終讓家明成了問題少年,讓原本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處得和仇人一樣。

拒絕傾聽,是親子關係中最大的殺手。

孫曉雲老師說:「中國父母最難能可貴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你自己是怎麼想的?」

所以,做耐心聽孩子說話的父母吧!

05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

請試著蹲下來,做個會聽孩子說話的父母。

抱著一顆寬容博大的愛心,像尊重我們自己一樣尊重孩子,給他無條件的信任與關愛,鼓勵他們大膽說出心中所想。

把小孩當做大人般對待,認真聽他們說的每句話。

孩子從父母那裡懂得了什麼叫「被尊重」,等到你和他說話的時候,他才能回饋以「尊重」和「懂得」。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聽話的孩子惹人憐。

願我們永遠做那個給糖的人,允許孩子有自己不聽話的空間。

關於作者 / 語不惜,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及心理學資深愛好者, 專注分享婚姻、情感、育兒知識,理性思考,用心寫文。

本文來源 / 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14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本期主播 / 天舒

本期編輯 / 阿巷

本期主播 簡介

天舒

人們很有趣;世道是遊樂場。

要靜候、再靜候,等把感受變成酒。

個人公眾號:Salix-3,一起來聊聊吧!

21君

小夥伴們,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嗎?你的子女是否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呢?在育兒方面,你有怎樣的看法呢?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