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將結束,老教師提醒孩子的這十個壞習慣越早改掉越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寒假快結束了,很多家長都盼著熊孩子早點開學到學校里由老師管著更省心。

其實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學習場合,很多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在家裡養成的。

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為大家總結孩子最容易在家養成的壞習慣一共十條,希望各位家長引起重視,儘早改掉這些壞習慣:

習慣一:享受特殊待遇

孩子被家長慣得自感特殊,處處被特殊照顧,比如:吃獨食。

好東西一個人單獨享用,從來不懂得與人分享。

一家人就孩子吃的用的不一樣,比家人更高檔更先進更豪華。

孩子無形中就處處習慣高人一等,變得自私自利,不懂得關心別人,長此以往,情商越來越低。

習慣二:以自我為中心

逢年過節總是圍繞著孩子轉,家長總是邀請孩子在親戚朋友面前表演節目並引導親友大送掌聲。

各路親戚對孩子那個愛不夠讓孩子自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了。

家長如果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全家老小圍著他轉,實則是把孩子害了。

孩子將變得無法無天、在家裡鬧得雞犬不寧,而且孩子的注意力極其容易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他吃透了你太在乎他的心理,變得有恃無恐,小孩鬼著呢!

習慣三:要什麼給什麼

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父母花錢過於隨意,甚至是給孩子金錢,讓孩子隨便花。

輕易滿足孩子必然讓孩子感覺物質財富來得太容易,養成不珍惜物品,買了的東西玩不了幾天就扔掉,浪費金錢的壞習慣,今後吃苦精神也會蕩然無存。

習慣四:生活沒有規律

寒假裡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想什麼時候吃飯就什麼時候吃飯。

不瞞你說,我家孩子現在都還在睡懶覺。

爺爺奶奶總覺得放寒假了就自由了,上學就睡不成懶覺了。

這怎麼能行,孩子成天看電視,耍平板,混日子,沒安排。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進取心、好奇心和拼搏精神,做事馬馬虎虎、有頭無尾,成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我們都要警覺啊!

習慣五:拖延扭捏作態

家長要求孩子去洗臉刷牙了,孩子拖拖拉拉、扭扭捏捏,惺惺作態。

有時候家長還說一些許諾的話:你刷牙我就給你講兩個故事,你洗完臉我明天就給你買好吃的。

本來該自己做的事情反倒成了可以講條件,被央告被乞求的事情了。

孩子的心理發生了大逆轉:你越是央求他就越是扭捏作態試探家長的底線。

長此以往,家長教育的威信遺失殆盡,孩子的責任心大打折扣,對於是非觀念和大方的性格培養都沒有任何好處。

習慣六:大人包辦代替

大人很多時候都會這樣說:讓他洗個碗還不如我自己來做省心。

孩子太小了做什麼勞動。

只要好好讀書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我們大人來做。

家長有這樣的心理,自然就會出現孩子五六歲還要餵飯,七八歲還要大人給孩子穿衣服,三四年級的孩子作業還需要家長守著一道一道完成的現象。

長期包辦下去,一個能幹、自強、上進、願意為家庭分擔責任的少年就永遠不會在你的家庭里出現。

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習慣七:遇事大驚小怪

本來孩子是最勇敢的,想想《道德經》里所言柔弱勝剛強。

小孩子初生牛犢不怕虎,小傷小病都不在乎的。

家裡人遇事大驚小怪把孩子的勇氣都磨滅了。

孩子生病了,你的表現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越鎮定他便學習你的鎮定,你越慌亂他便模仿你的慌亂。

習慣八:時刻不離大人

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常常一刻不離開孩子。

孩子上個廁所要進去看個四五次。

有的家長不允許孩子在自己眼前消失一分鐘。

有的家長振振有詞,用小機率事件來鄭重其事告誡家庭成員:帶孩子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孩子必須跟大人在一起。

於是,孩子成了小尾巴嗎,大人去哪裡孩子去哪裡。

長期這樣孩子養成膽小性格,依賴思想相當嚴重。

容易造成性格缺陷。

習慣九:哭鬧撒潑要挾

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和自己的面子,總是千方百計避免孩子哭。

「別哭,我就給你買」孩子撒潑打滾,家長說:「起來,我就答應你」這是父母的無能,輕易向孩子妥協遷就其實是為孩子種下了自私、無情、任性、蠻不講理的性格種子。

習慣十:全無是非觀念

家庭教育的不一致讓孩子全無是非觀念。

爸爸在收拾孩子,媽媽趕緊袒護:對孩子不要太兇。

爺爺奶奶也出來幫腔:他還是個孩子。

哪裡有生而知之的天才聖人?父母不管不教能行嗎?家庭教育相互拆台讓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

這樣你教育我反對的家庭不光是孩子不好教,連家庭的氣氛也會被嚴重破壞。

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希望老師和家長都能夠切實履行教育之責,讓孩子儘早告別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讚。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溺愛孩子的6大「典型」,你家占幾種?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以下6種溺愛的形式,你家有嗎?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