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為是你堅決認為要避免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霍雍
被打和被武力威脅。
雖然我小時候並不經常被打,但由於我爸一動手就很嚇人,所以我內心對此十分的畏懼。
察言觀色,以防不測。
我爸對我採取的比較多的方法是武力威脅,一吼一瞪眼,我就屈服了。
長大後主要有幾點影響:
1、潛意識中認為武力可以解決問題。
2、意識到小時候有一些情況,我爸並非出於教育目的打我,所以多少影響父子關係。
3、長大後,某種程度上,希望跟我爸對抗,以此證明我不再畏懼他。
多少影響父子關係。
下面貼一篇以前寫的文章,在別的問題也貼過。
寫的時候,心底還是有一絲恐懼。
我從小到大一共被我爸踢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我3歲的時候。
那時我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媽媽周末會回來看我。
一個周末,他們說帶我出去逛街。
媽媽牽著我的手,走在路上。
爸爸對我說,來爸爸牽。
我說,不要。
突然,我就被一腳踢了出去。
我抬頭怔怔地望著爸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爸爸兩眼圓瞪、怒不可遏地看著我。
後面的事情,我已不太記得。
大約是媽媽趕緊把我抱回了爺爺奶奶家,家裡有人給我進行了傷處處理。
其實我並不覺得多疼,但我被嚇壞了,很長時間我只是坐在奶奶懷裡,說不出一句話來。
第二次是在我4歲的時候。
我短暫地到爸爸媽媽廠里的幼兒園上了一陣子。
有一天放學,爸爸來接我,我們並排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心情不錯,一直在嘰嘰喳喳地說著幼兒園好玩的事情,爸爸一句話也沒說。
突然,我就被一腳踢了出去。
我抬頭怔怔地望著爸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爸爸兩眼圓瞪、怒不可遏地看著我。
然後,我又被踢了一腳。
爸爸說,你今天幹了什麼?等到家我再跟你說!說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我跟在爸爸後面,想起白天在幼兒園,我見別的小朋友拿鑰匙刮牆壁很好玩,我沒有鑰匙,卻看到講台上面有一把,我就拿來玩了。
後來放兜里卻弄丟了。
中午,老師問誰看見講台上的鑰匙了?有同學說是我拿的,我也承認,但卻找不到。
老師對我笑笑就走了。
我想一定是老師給爸爸告狀了,說我偷鑰匙。
那時,我對「偷」這個概念還不是十分了解,但隱約知道是不好的事情。
我想爸爸一定是為了這件事情生氣。
回家的路異常艱難,我知道現在這個時間到家,媽媽還沒回來,沒有人會為我擋駕。
我心裡恐懼到了極點,淚如雨下。
終於還是到家了,我想趕緊主動承認錯誤,也許能讓爸爸消消氣。
我心裡想表達,我從來沒有拿過別人東西,這是第一次,我不知道這樣做是偷東西,我現在知道了,希望你原諒我。
但說出口的時候卻只有一句,我原來沒有拿過東西。
其餘的想法,卻怎麼也說不出來。
越說不出來,越恐懼。
越恐懼,就越說不出來。
我無法控制地哭得越來越厲害。
所幸爸爸並沒有再打我,只是把我晾在一邊。
今天回想30年前這兩次被踢,對我來說絲毫不費力氣。
爸爸怒目圓瞪的臉孔在我腦海中是如此清晰,就像昨天發生一般。
原來一個人恐懼的時候,會組織不了語言,即使說出口,也不能保證語法的正確。
客觀地說,我從小到大挨打的次數並不多。
3歲那次被踢如果算第一次,13歲時挨過最後一次。
那麼這10年平均下來,我印象中,也就一年一次吧。
和我的很多同齡朋友比起來,可能還比不上他們一個月挨的。
可我並不認為我比那些三天兩頭挨打的同齡朋友幸運,因為爸爸言語恐嚇的威力比真的動手也不差。
爸爸的脾氣十分火爆,這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可能就爆炸了。
再加上他身體非常好,一旦動手,那就輕不了。
所以,不管我犯了天大的錯誤,只要他動手了,全家都會擋著,因為怕他把我打壞了。
我對爸爸的這種性格,自然是十分忌憚,我稍微看苗頭不對,那一定就是他說什麼是什麼,絕不會有一丁點反抗。
所以,爸爸只需要言語上恐嚇一下,就能讓我屈服。
在我看來,這跟打沒有本質差別。
被言語恐嚇的各種情況,總結起來就是一條——不聽話。
我看電視時間長了,爸爸一聲怒吼,關了!我立刻就會把電視關了。
我睡覺的時候流鼻涕,於是不停地吸鼻涕。
爸爸聽見了,吼道,你要是再不睡覺,繼續哭,看我怎麼收拾你?於是,我只好不吸鼻涕,忍受著睡去。
我洗完澡出來,爸爸看見我,吼道,你是不是洗澡的時候只洗了身上,沒洗臉?回去重新洗!於是,我只好回去重新洗,其實我已經洗過了。
……
也許你會說,你為什麼不跟爸爸解釋呢?解釋只是在流鼻涕不是在哭。
如果是現在,我會解釋的,但作為一個小孩子,恐懼足以讓我放棄,我只想不要進一步激怒爸爸而挨打就足夠了。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麼爸爸經常採取武力鎮壓的方式呢?很遺憾,作為一個小孩子,我不會認為他是在教育我,更不會認為他是為我好。
我會認為他仗著他是大人,武力勝過我,就逼迫我按照他的想法行事。
當我20歲時,有一天深夜,我獨自一人走在街上,看著周圍寥寥行人,我突然覺得,他們都應該害怕一個20歲的小伙子才對啊!因為他們打不過一個20歲的小伙子。
而我正是一個20歲的小伙子。
不論在大街上,還是在家裡,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都不需要再屈服於武力,我可以干我想乾的任何事情。
逐漸地,我不再顧忌爸爸的脾氣,有時候我甚至故意跟他對著幹。
爸爸老了,他很少再要求我做什麼,更很少跟我發怒。
最近這十年,我和爸爸大概爆發過兩三次激烈的爭吵。
我一點也不畏懼,更不讓著他。
我潛意識中甚至有個念頭,希望他動手打我,那樣的話,我一定會還手,好讓他知道,現在我不怕他。
我當然知道跟爸爸動手是十分錯誤的,我也知道爸爸是愛我的,我也愛爸爸,但我仍然不能阻止心裡有這樣危險的念頭。
我很慶幸的是這種情況並未發生。
今天回過頭來看,我20歲時的那個夜裡所領悟到的東西,是何等的荒唐!但那又真實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從自己的經歷推導出這個邏輯,非但沒有意識到它的危險性,反而感到解脫。
我小時候沒挨幾次,成年後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我難以想像那些經常挨打的小朋友長大後會有怎樣的影響。
現在,我已經30多歲了,也有兒子了。
我從不打他,更連「打」字都不說。
我堅決反對打孩子,以及言語威脅打孩子!
我認為,打小孩是最嚴厲的教育方式,卻又是最容易的教育方式。
一方面,對正常的家長來說,可能很難想出比打更嚴厲的了,所以一旦出手,通常見效極快。
另一方面,不管什麼事情,又都可以用打來教育,萬法歸一,這一秒想打,下一秒就可以實施。
真可謂物美價廉!
但是這兩個特點卻有著跟表面現象截然不同的深層含義。
首先,打孩子所謂的見效快,是短期效果,而且是形式上的效果。
表面上孩子服從了,但心裡未必認同,長期更會埋下禍根。
『在一項為時十九年的遠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體罰是家常便飯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不善交際、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和成年之後,暴力行為對他們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正常現象。
』
『如果大專院校的學生成長在一個很少誇獎、總是進行責罵、體罰和在言辭上侮辱的家庭里,那麼他們在心理上會具有較多的困擾和不安。
』
『對監獄中的囚犯做的調查表明,大多數暴力犯罪者都是在具有暴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
』
以上內容摘自《西爾斯育兒經》。
其次,打是如此容易,所以它很容易被濫用。
濫用1:究竟是孩子有過錯,還是大人有情緒?
我第一次挨踢,我的過錯是什麼呢?是我不愛自己的爸爸麼?我不過是沒有滿足爸爸的心理需求,導致了他的生氣,然後他宣洩了自己的情緒。
那些打孩子的家長,可以仔細想想,打孩子時到底是教育成分更多,還是自己生氣更多?你每一次打孩子都是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麼?
濫用2:既然打是如此容易,父母還有必要花力氣想別的解決方案麼?
我第二次挨踢,我的過錯看上去是我偷鑰匙,但是我作為一個4歲的小孩,甚至都不完全理解偷東西是怎麼一回事?我不必遭受最嚴厲的懲罰,即可學會以後避免這種事情。
綜上,打孩子以及言語威脅,實際上是最低級的教育方式。
它既沒有真正的正面效果,卻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它讓孩子成為父母宣洩情緒的目標,又使得父母失去了想出更好辦法的動力。
它也許能造就一個表面上聽話的小孩,但一定會阻止父母接受一個不聽話的小孩。
而不聽話才是一個小孩的正常狀態!
我認為沒有什麼事情必須用打來處理。
『你可能會說:「我並沒有那麼頻繁地打孩子的屁股,打得也不重。
大多數時候我都對他非常慈愛。
偶爾打他一頓屁股並不會給他帶來不利的影響。
」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一種辯解,對有些孩子來說,情況確實會是如此,而另一些孩子很少會去記住大人對他們的撫育,卻牢牢記住了大人打他們屁股的情形。
在你的家庭里,親密擁抱對打屁股的比例可能是100:1,但是打孩子一次屁股會比一百次親切的擁抱在他的心裡產生更深刻的記憶,給他帶來的影響也更為強烈;如果一次打屁股是在憤怒和不公正的情況下進行的,後果更是如此。
』
我看到這段時,覺得就是在寫我自己。
我不要我的兒子跟我一樣,這一秒挺高興,下一秒就被揍了。
我不要我的兒子跟我一樣,時常被言語威脅,這一秒不聽話,下一秒就會被揍。
我不要我的兒子跟我一樣,長大後腦子裡卻存有很多恐懼的回憶。
所以,我絕不打兒子,我甚至避免說「打」、「揍」之類的字,努力在家裡營造打人不對的氣氛。
兒子撒潑耍賴的時候,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想各種辦法溫和處理。
用一首最近我和兒子都很喜歡的歌中的一句歌詞作為總結——我要帶著你飛,而不要你恐懼。
我們一家三口出門的時候,兒子偶爾會說,我要媽媽牽,不要爸爸牽。
聽聞此言,我心裡一絲怒氣都不會泛起,湧上心頭的只有對兒子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高興。
有些傷,來自最親的父母
作者:劍聖喵大師
我還是一名高中教師的時候,有次在快餐店吃東西,一個帶著兩個小孩的媽媽在十幾分鐘裡面活生生給我濃縮展示了她的家庭教育。
大寶是女兒四五歲左右,小寶是兒子2歲左右,她的臉譜變化生動,對著女兒是不耐煩,對著兒子是一臉的寬容笑靨如花。
而女兒的表現是乖巧而怯生生帶著討好媽媽的笑容,兒子則是一眼就知道是個放肆而驕縱的寵兒。
這時候女孩子不小心把巧克力聖代滴到衣服上,媽媽一看非常生氣,馬上拿起紙巾擦衣服,一邊不停呵斥,這時候讓我訝異的一幕發生了:媽媽抬手給了女兒一個耳光!
小女孩居然沒有哭也沒有說話,只是低著頭,而讓我覺得恐怖的是,那個兩歲的男孩在笑嘻嘻地看著!這說明這種事情他看多了!
如坐針氈,我煩躁不已。
我覺得我應該說些什麼,在介於要不要干點什麼是不是太雞婆多管閒事的猶豫間,倆小孩又去了遊樂區,我實在忍不住了,站起來走向這個女人。
「你好,我是XX中學的老師,剛剛我一直在看你,對不起打擾你了。
」我邊說話邊掏出我的工作牌給她看了一眼。
她緊張起來,小聲地說了一句老師你好。
「我想和你談談剛剛你對你兩個孩子的行為,但我不應該這麼不禮貌,但為什麼要打女兒?就因為小孩子把衣服弄髒了嗎?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啊。
」
這時候她漲紅著臉激動起來,似乎找到個台階下,說:「那粘上去很難洗的,而且衣服是新買的!」
「那如果是我們自己新買的衣服弄髒了,而且很難洗,我們會抽自己耳光嗎?而且是當著別人的面前打?更何況,還是當著另一個孩子打。
」她語塞了。
「你是一個媽媽,同時也是一個女人,你剛剛在打女兒的時候你兒子在笑你知道嗎?其實你是在教你兒子不必尊重女性,那也就是同時在和你兒子暗示說將來也不必尊重你和你女兒。
」
這重話讓她剎那喃喃地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知道養育孩子不容易很煩也很辛苦,但都是你的孩子,這麼明顯的區別對待會帶來很多問題。
學校里很多學生的問題,大多是是因為父母的教育不當帶來的,到了高中性格基本定型了,出現問題後,要解決,就非常困難,甚至都解決不了,貫穿了整個人生,以後的煩惱會更加多……」
我一直帶著誠懇的表情和語氣,希望這個陌生而突兀的行為能給這位媽媽和孩子帶來點什麼改變。
談了大概十幾分鐘我再次向她道歉離開,她已經滿臉通紅,艱難地和我說謝謝。
離開的時候,甚覺沉重,因為還有太多太多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甚至是不屑於這樣的說辭。
我們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行為模式,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從原生家庭學得的。
可以說,父母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以同樣的 方式對待我們的孩子。
正確的教養方式和有缺陷的教養方式,就會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用一個心理學術語,就是「強迫性重複」。
就算如此,作為新一代的父母
,我們都需要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多一些反思,並主動地加以改變,從而超越上一代人和我們自身的局限,中止那些給我們帶來傷害的「強迫性重複」我們要時時警醒,家庭會傷人,愛也會。
我們的愛要讓孩子舒服而不是讓他們感到壓抑、感到窒息,甚至想要逃離、想要自傷、想要傷人。
我們決不能以愛子之名,行害子之實。
愛的有無,愛還是害,取決於被愛者,而不是施愛者。
給孩子所需要的愛,而不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愛,才是真正愛孩子。
不知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寫「我的父親母親」 ——寫給那些隱形留守兒童的父母們
☀不定期推送早教、幼教、家庭教育、親子教育、雙語教育、K12教育、社會教育話題的原創分享!我是思成媽媽,關注本微信訂閱號(K-12EDUCATION)昨天看了一位明星口述的文章「瞿穎:我的父親母...
從校園霸凌說到肢體衝突、性教育、夫妻溝通、家庭教育等問題
☀不定期推送早教、幼教、家庭教育、親子教育、雙語教育、K12教育、社會教育話題的原創分享!我是思成媽媽,關注本微信訂閱號(K-12EDUCATION)為什麼在繼而臉三的「家長申訴孩子被欺凌」或「...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可不是鬧著玩,做父母的應該這麼做!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壓抑的真人故事。小編覺得,每一名父母都應該讀一讀。作者翻開自己心靈的傷疤,把自己的傷痛經歷展示給大家,就是要給我們一個警示: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家長一定要及時有效的和孩子溝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