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說話孩子才會聽?從這四點開始做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末參加婚禮,席間有一對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男孩子大概5-6歲,正是調皮的時候,東摸摸西看看,媽媽只得跟在後頭嘮叨著——

「叫你不要去動那個東西,為什麼不聽?」

「誰讓你吃糖的!不准吃糖!」

「為什麼要推妹妹,不好好一起玩?」……

這樣的溝通一直在持續,然而男孩始終開啟「熊孩子」模式,媽媽只能無奈地搖頭,然後抱怨孩子的不聽話。

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吧。

在我看來,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不懂得「好好說話」。

行走在這世間、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打交道,並且不斷思考如何好好說話的大人們,有沒有想過如何和孩子好好說話、提升溝通的效率呢?

成為父親後,我一直圍繞著這些問題進行一些思考,並從實際生活中總結出了一些小經驗,和各位父母分享一下。

丟掉討厭的「反問句」

曾經有人做過職場調查,「我不是早就告訴過你嗎?」這一句式成為職場人士心目中最討厭的話術。

反觀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常常聽到父母在用這樣類似的反問句和孩子「溝通」。

「我不是叫你不要碰那個東西了嗎?」

「這個題目我不是早就告訴過你怎麼做了嗎?」

「我不是和你強調過下了課必須馬上回家嗎?」

為什麼職場人士討厭這樣的反問句式?因為反問本身就帶著否定、抱怨和不耐煩的情緒,孩子也一樣。

通過這樣的反問句式,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否定和責問,甚至有傷害自尊的感覺,從心底產生一種抗拒。

所以,丟掉反問句,好好說話。

「媽媽和你說過,這個東西太危險不要去碰它,還記得嗎?」

「這個題目爸爸曾經教過你的,不要總是依賴爸爸,先試著自己回憶一下好嗎?」

「小孩子回家太晚會讓爸爸媽媽擔心的,下次還這樣做嗎?」

同樣是問句,丟棄掉了反問的句式變得讓人更容易接受,同時將自己的擔心和疑慮融入句式,增進親子間的互相理解。

丟掉傷人的命令語氣

孩子弱小,即便是父母,在孩子面前也很容易擺出強者的姿態。

而命令是彰顯自己強者地位的表達方式之一。

所以,我們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下各種命令:

「快點去穿鞋!別磨蹭!我們要出門了!」

「快點去吃飯,別玩遊戲了!」

「9點了,立馬上床睡覺!」

研究證明,兒童期被父母命令多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比同齡人表現得更為叛逆。

因為,他們會抓緊一切機會,享受不聽父母的話帶來的愉悅感。

可見,命令式語句只對當下的語境有效,讓孩子在某件事上聽命於你。

長久來看,命令式語句傷害孩子的自尊,對於溝通無用,對親子關係有傷害。

因此,在和孩子溝通時需要將孩子當做大人來對待,只有帶著這樣的設定去溝通,你才能避免不自覺間陷入命令的循環中。

因此,以上句式也可以這樣說。

「我們還有十分鐘就出發了,你準備好了嗎?」

「你承諾每天只玩半小時遊戲,現在時間到了,你應該怎麼做呢?」

「睡覺時間到了,先漱口還是先換睡衣呢?」

讓孩子自己思考「我應該怎麼做」,相比你命令他去做一件事,能達到一樣的目的,但是孩子的心理感受卻完全不同。

多問問孩子,今天鬧情緒是因為什麼?

孩子的弱小有的時候不僅體現在身體上,還體現在情緒不被接納和認同上。

我們常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這樣的言論。

「別發小孩子脾氣,快點把飯吃了!」

「別哭了,不就是妹妹玩了你的玩具嘛!」

不允許發脾氣,不允許哭,這要放在一個大人身上是多麼殘忍呀!這意味著遇到了糟心的事情,卻只能忍著、憋著,不允許發泄,但很多小孩子經常會經歷這樣的事情。

就拿吃飯這件事情來說吧。

我曾經建議幾位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家長,在孩子不吃飯時,靜下心來問一句話:「寶寶今天不愛吃飯,好像有點情緒,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孩子的回答讓父母們吃了一驚。

有一個孩子回答道:「這幾天一吃飯就覺得耳朵有點嗡嗡響,所以不想吃飯。

」家長趕緊帶孩子去醫院,發現是中耳炎犯了。

另一個孩子回答道:「今天幼兒園的一隻小兔子死了,有點兒傷心。

」家長聽後及時給孩子的情緒做了疏通。

可見,當你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孩子才會願意敞開心扉,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才能變得有效。

善於給孩子提供A或B的選項

什麼時候最難和孩子溝通?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家長紛紛表示,督促孩子改正壞毛病挺難的。

講道理沒有用,講多了失去耐心。

通過實踐,我琢磨出了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把「不要做」的句式扔掉,提出兩個你認為都可行的方案,讓孩子做出具體選擇。

舉個例子,孩子不做作業。

「如果今天不做完作業,明天就沒時間出去玩了。

你是選擇今天做完,還是等到明天再做呢?」對於孩子亂丟亂扔;「寶寶,睡覺的時間快到了,你是想現在上床、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再睡,還是再玩十分鐘自己去睡覺呢?」

給孩子機會學習自主、獨立地做決定,並且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多一些這樣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常花很長時間研究為人處世,卻完全不帶溝通技巧和孩子講話,以至於和陌生人保持友好,和孩子心生隔閡。

其實,任何溝通都一樣,需要用心,溝通才會有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啃老族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徵

你是否也和很多家長一樣,經常因為下面這些狀況頭痛?孩子哭鬧、強求、無理取鬧;孩子與小夥伴打架;孩子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寫作業或者做其他事情。很多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不乖在外邊闖了禍,除...

這樣說話,孩子準會聽!

一位媽媽說:都不知道該怎麼跟我家孩子說話了。昨兒,我說該出門找小朋友玩兒了,不過天冷,得多穿件衣服。結果孩子死活不穿。我最後告訴她,如果你不穿衣服,咱們就出不來門了。這孩子脾氣倔的,最後鬧到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