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皮,把媽媽口紅折斷,到奶奶房間求救,媽媽:該不該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太皮,把媽媽口紅折斷,到奶奶房間求救,媽媽:該不該打?

浩浩是個剛滿五歲的小男孩,媽媽因為工作繁忙平時由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比較寵他,對他百依百順,浩浩其實是屬於那種比較明白,心裡懂,嘴不說,活潑好動的孩子。

好的時候像個天使,耍的時候像個惡魔……



對此媽媽非常困擾,前幾日浩浩又把自己買的口紅給玩斷了,回去就躲在奶奶房間不願意出來,孩子習慣每次犯錯就去找爺爺奶奶,媽媽給他講道理他根本不聽,對他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也沒什麼效果。

就算當時能和你認錯,但明顯是敷衍,第二天接著犯。

可真的不想總打他……浩浩一直都不願意和媽媽親近,本來對自己就沒有和爺爺奶奶那麼親,越教育越疏遠,現在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教育浩浩了?



很多時候,我們有些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候只想問一個方法,仿佛有了方法就能解決問題一樣。

可一個不適合你的方法,你耗費心力、強迫自己去做,做不成,誰會受罪呢?必然是孩子呀,因為父母覺得自己已經做了一切,卻依然無效,看來一定是孩子有問題了。

於是父母越努力,孩子越做不到,孩子越做不到,父母越覺得孩子有問題,然後孩子就真正「罪大惡極」了。



所以,當你問,「除了打,還能怎麼教育孩子」。

其實大家都不知道,你要問問自己,自己有哪些條件。

如果你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

那麼當你對孩子的「打」的確沒有效果,因為規則無法連貫,而且越打關係越疏遠;讓你多陪伴孩子、多關注孩子,我也不說了,因為我相信你一定有不能經常陪伴孩子的理由。



當看到,仿佛你提醒過之後,會稍微好一點,要第二天才會接著犯,那你就辛苦點吧。

下次別用打,而是用語言來提醒他,讓他成為你的朋友。

聽進去的是建議而不是命令。

1、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准打人,不准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

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2、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遊戲。

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儘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

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對大部分家庭來說,怎麼教育孩子並不取決於專家告訴你,心理學、教育學中有多少方法,而在於家庭或者家長有多少意願、精力、時間以及家庭資源來執行這些方法。

比如,對於這類孩子,有專家會告訴你,這是孩子攻擊性比較強,對應方法是採用適當的懲罰。

和孩子商量好家庭規則,什麼時候可以得到獎勵、什麼獎勵,而什麼條件下又會得到懲罰、什麼懲罰。

理論上這個方法是有用的,但實踐中有一個隱含前提。

家中需要有人能夠時刻關注孩子,看到孩子在做什麼,並且及時地給予獎懲。

並且父母不能經常性地因為自己的好惡而給予孩子規則之外的獎懲。



所以做父母的可以問問自己能不能做到。

孩子第一眼看世界,第一次學說話,第一次學走路,你都是見證人。

做父母的,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的精神世界,幫他點燃生命的動力。

不要說你工作忙,事業失敗了可以重來,唯有在子女教育上,你只有一次機會,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人父母,你為什麼不敢管教孩子?

今天閒聊的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一類麻煩:孩子打人怎麼辦,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孩子非要買東西怎麼辦,孩子不肯坐安全座椅怎麼辦……每個家庭每個問題的原因、解決方法必然會有不同,但核心的方式往往了離不開...

與寶寶分房睡的最佳時間和成功要點

浩浩快三歲了,媽媽開始打算跟浩浩分房睡覺。有一天晚上,媽媽跟浩浩商量好之後,把浩浩安排在了隔壁的房間裡。結果,爸爸媽媽關燈後,浩浩不停地以各種理由來敲門,比如他把玩具落在這屋了、他的小抱枕跑到爸...

溺愛孩子的幾大現象,你有嗎?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天使,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受一丁點苦,可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很可惜,我們誰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需要他自己面對人生的時候,與其讓他在以後的生活處處碰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