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粘屁蟲到如今的社交達人,就因為家長做到了這一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逸是小七的同班同學,四歲了。

初次見到小逸的時候給我兩個印象:1、特別能跑,而且跑起來特別快;2、總是粘著媽媽玩,視別的孩子為空氣。

小逸媽媽被粘得不透氣,於是她選擇了每天放學都儘量帶著小逸和同學玩。

這種狀況持續了幾個月,可都到了小班下學期,7月份小朋友們玩滋水槍的時候,小逸還是只追著媽媽滋——而其他小朋友早就屁顛屁顛地組隊把在場的所有家長都滋了個底朝天。

給了孩子有同伴的環境,為什麼孩子還是黏媽媽呢?如果說是因為小逸年齡稍小,可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年齡也早就玩成一堆了,到底是什麼原因?

最近假期,孩子少,每天放學就三三兩兩的孩子能留下來玩,所以大家有更深層的互動機會。

某天我給小七書包里裝上了彩紙,讓她放學後分給小朋友們玩。

橙橙想要紙,直接跑過來問小七:「能給我一張紙嗎?」「可以。

陌陌想要紙,纏著媽媽:「我想要紙」「你去問小七要,我可沒有。

媽媽拉著陌陌的手走到小七跟前:「能給我一張紙嗎?」「不行!」

陌陌媽媽在陌陌耳邊說了句什麼,陌陌對小七說:「我一會兒用餅乾和你交換行嗎?」「可以」小七很快抽出了一張紙遞給陌陌。

而小逸必然是屬於纏著媽媽這一類型的。

「媽媽我想要紙。

」原來媽媽會直接走到小七面前替小逸說,但是受我們在場家長的啟發,小逸媽媽開始做出改變:「小逸,這事情找媽媽可解決不了,得你去找小七要才行。

小逸有點猶豫。

媽媽繼續鼓勵:「你們都是好朋友,你去試試吧。

「小七,你能給我一張紙嗎?」「不行。

」小七頭也沒抬。

小逸有點退縮了,面對別人的拒絕,她還沒有太多經驗,她開始又習慣性地看著媽媽,希望媽媽替她解決。

這時候小逸媽媽沒有像之前一樣過度認同孩子的痛苦,而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小逸,這是你和小七的事情,需要你自己去解決。

媽媽有個建議,我這裡有隻筆,你要不試試拿筆和她交換?」

小逸的眼神里充滿了疑惑,看得出來她對自己的能力還不太信任。

這時候媽媽但凡心軟了,之前的努力就會白費,能看出來小逸媽媽內心鬥爭了一會兒,新的思維模式最終戰勝了舊的思維模式,她堅定地推了小逸一把:「去吧,你可以的。

「小七,我拿筆和你交換可以嗎?」「可以!」小七高興地給了小逸一張紙,然後兩人趴在台子上開始畫起來。

小逸的表現不是個案,在小七的同齡人中,有很多孩子還是做不到自主社交。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生,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分為8個階段,他認為每個發展階段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任何一個階段的發展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髮展造成障礙。

埃里克森認為1.5-3歲孩子的發展任務是要解決自主與懷疑和害羞的衝突。

這個階段的孩子最主要的特徵是處處顯示「我能行!」如果父母提供了尊重的環境,孩子就能自主地去做事情,比如社交,如果父母給孩子示範社交技巧,並鼓勵孩子自己去做,那就順應了孩子的發展需求,孩子就會知道社交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賴父母。

但如果家長不懂得界限,意識不到要和孩子做課題分離,那麼就很容易在這個階段包辦孩子的社交行為,比如替孩子去說,或者看到孩子被拒絕就把孩子帶走。

這樣一來,孩子的自主感受到了打壓,孩子就會產生懷疑和害羞。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確定自己有能力去社交、面對挫折馬上懷疑自己的價值。

小逸在4月份的時候特別愛哭,別人碰了她或者她的玩具被小朋友搶了,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哭,然後第二個動作就是找媽媽,完全沒有自主社交的能力。

前面提到過,任何一個發展階段的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髮展造成障礙。

小逸在1.5-3歲這個階段因為被社交包辦,所以到了3-6歲這個階段,她的自主性的發展被固結,還總是處在前一個階段「找媽媽」解決問題的狀態。

昨天小逸又要向小七要紙,她習慣性地問媽媽要紙,媽媽很自然地說了聲:「找小七,別找我。

」小逸向小七跑去,要紙,被拒絕。

這次,她沒有哭,也沒有懷疑自己,媽媽給了她一個建議,她馬上跑去和小七交流:「我拿筆和你換紙好吧?」「好的!」

整個過程非常流暢,小逸沒有哭鬧,開始接受被人拒絕,並努力去解決問題。

而這個能力,就是埃里克森提到的3-6歲兒童的發展任務:「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固結的成長就這樣被「解鎖」,孩子解開了枷鎖迅速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也給自己解了鎖——

埃里克森認為25-65歲要解決的是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

「沒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貧乏和停滯,是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他們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關心他人(包括兒童)的需要和利益。

」換個說法,當一個人沒辦法做好課題分離,那麼他們與其說是養育孩子,不如說只是滿足自我關注。

小逸媽媽放開了對孩子的社交包辦,不過分認同孩子的痛苦,這樣一來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自己,讓自己固結的自我能夠得到成長!

所以,你成長,我也成長,這才是養孩子的最高境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