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為孩子們的品質童年「埋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們的節日又要到了。
每年在這個時候,家長們送給孩子們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快樂」了。
快樂,是每一個孩子應當享有的一種正當權利,孩子們的生活需要快樂,孩子們的成長更需要快樂。
然而,關於孩子們「童年快樂」的話題,卻一直困擾著人們:為什麼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孩子們體會到的快樂越來越少呢?
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大概都有一個難以忘懷的美好童年。
那時候,雖然生活極其困苦,但童年時代的樂趣卻記憶猶新。
一把小石子和一根繩子,就能讓小夥伴們玩得特別開心,還有打陀螺、滾鐵環、丟手絹、踢毽子、老鷹捉小雞等遊戲,讓兒童們歡喜若狂,樂不可支。
那個時代的玩,是一種盡興的玩,是一種無憂無慮的玩,是一種沒有任何雜念、沒有任何顧慮的玩,每一個孩子都是在歡呼雀躍、捧腹大笑中成長的,那是一種真正的童年快樂。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兒童們選擇取樂的方式也多了:他們可以玩拼圖、卡通、益智等多功能、多花樣的玩具;也可以走進各種類型的兒童樂園去探險,去練膽,去體驗生活等。
然而,這些高檔次的玩具和高品位的樂園,並沒有給孩子們增舔多少樂趣,反而讓孩子們感受到的是,玩,卻玩不出高興,樂,卻樂不出痛快。
孩子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是誰剝奪了他們的童年快樂?這恐怕與我們現今的社會環境、教育體制有很大關係,同時也與教育機構和家庭的教育思維與教育理念有關。
如今的孩子,身處的是這樣的一種狀況:孩子們的意識被物慾橫流的社會之風所綁架,孩子們的思想被名目繁多的補習班所束縛,孩子們的行為被缺乏理性的家長所左右。
「人為物累,心為形役」。
處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之下,孩子們難免會由「心累」而導致快樂的走失。
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孩子們想玩,不敢大膽的玩,想樂,不能盡興的樂,想笑,不能開懷的笑。
孩子們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禁錮中、彷徨中、糾結中走完了。
針對當今孩子們的現狀,無論是制定政策的行政管理部門,還是教育機構,或是家長,都應當積極行動起來,為孩子們配置一個無憂無慮、富有品質的童年,讓孩子們盡情的去享受童年的快樂。
作為行政管理部門,需要拿出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政策作為教育導向;從社會層面來說,要著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孩子們成長的優良環境;從家庭教育方面來講,最為重要的是,要轉變家教理念,要把孩子們童年時代的「玩」放在首位,要尊重孩子們的興趣和意願,讓孩子干自己想幹的事。
同時還要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足夠的自然空間,讓孩子們可以隨心所欲,自然的玩,自然的成長。
孩子們的未來,是社會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
只要我們能夠端正教育方法,不斷修正教育行為,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優質的童年時代,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別再打孩子了!家庭的童年環境對孩子有多重要!
做父母的經常會下意識地跟別人家的孩子比這比那,總是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夠優秀,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其實做父母的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呢?我們不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