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炎熱孩子容易發燒? 醫生:咽喉炎症高發是誘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水母網7月11日訊(YMG記者 宋曉娜 通訊員 陳展鵬)「孩子發燒了!」這段時間,港城不少年輕媽媽們這樣感慨著。

記者調查發現,近期的小兒發燒患者比前兩個月有所增加,難道真的是「天氣越熱,孩子越容易發燒」?市中醫院的兒科專家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兒科咽喉部炎症高發,包括扁桃體炎、皰疹性咽頰炎以及手足口病等,其中,高燒成為這批患兒的普通症狀。

專家表示,夏季小兒發燒患者相比冬天確實會多一些,這是由於天氣炎熱,很多家庭長時間開著空調,這樣的就容易導致室內外溫差變大,孩子出汗後受到冷氣的刺激,以及在封閉環境下,空氣品質差,細菌滋生,這些都容易誘發咽喉部炎症的出現。

醫院兒科咽喉部炎症高發

5日上午,市民王女士接到幼兒園老師電話,在幼兒園每天例行檢查中發現,4歲的女兒甜甜嗓子發紅,建議先把孩子領回家觀察休息。

當天晚上,甜甜開始發燒,量體溫顯示39.3度,王女士當晚給孩子服用了退燒藥。

第二天上午,王女士便帶孩子來到煙臺市中醫院,醫生診斷是細菌性扁桃體發炎。

無獨有偶。

這幾日,不足2歲的樂樂生病可讓媽媽焦心壞了。

「孩子發高燒接近40度,一度量出40度以上,孩子燒的趴在大人身上一點精神也沒有。

」媽媽劉女士說,吃了退燒藥後體溫也沒明顯下去,退到38度多,孩子精神能好一些,但是很快溫度就又上去了。

去醫院檢查,樂樂的咽部有兩個小皰疹,醫生診斷是皰疹性咽頰炎。

記者從市中醫院兒科了解到,這段時間,幼兒咽喉部炎症高發,前來就診的患兒基本都是扁桃體發炎、化膿性扁桃體發炎、皰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病,並且幾乎全部患兒伴有高燒。

低齡患兒易出現高熱驚厥

據了解,高燒成為這段時間兒科患兒的普遍症狀,有的低齡患兒還因此出現高熱驚厥。

市中醫院兒科主任韓峰主任介紹,現在夏季散熱不好,患兒體溫上升太快,導致高熱驚厥,多發生在3歲以下的孩子。

具體表現是孩子突然全身抽動,會出現昏睡、呼之不應,眼睛上視或直視。

韓峰主任提醒,一旦孩子出現這樣的症狀,要立刻送醫院。

韓峰介紹,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發熱性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常見於學齡前的嬰幼兒,門診中從六七個月大的嬰兒到六七歲的幼兒都有。

患兒會出現高熱,並伴有嗓子疼的情況,發病2日內舌根處的咽後壁會出現白色小皰疹,隨後水泡破潰變為淺潰瘍,從而患兒會因此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嬰兒則會流口水。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於其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誤解為普通感冒而延誤治療,「如果家長遇到孩子出現這些症狀,要帶患兒及時到醫院就診。

在門診中發現,許多患兒會合併細菌感染,使口腔內小皰疹變成膿皰,病情加重。

」韓峰主任介紹說。

燒退了,並不等於「病好了」

韓峰還特別提醒說,孩子生病後一定要多休息、多喝水,配合治療至病情徹底痊癒。

臨床上,就有孩子沒好利索,家長不注意防護導致再次發病的情況。

上個周,5歲的航航得了化膿性扁桃體炎,持續高燒3天,第4天開始航航退燒了,家長之前因為孩子高燒緊繃的神經也放鬆了大半。

兩天後,家長和孩子也都覺得「好了」,這時孩子非吵著出去玩,家長覺得沒什麼問題了,就讓他下樓跟小區里小夥伴們盡興玩了一晚上,期間出汗受涼,當天晚上航航再次發燒去醫院。

「扁桃體發炎的患兒並非退燒就是完全好了,退燒只是說病情在好轉,還要結合孩子的咽喉情況,沒有發紅、膿點完全消失才能說徹底好了。

」韓峰建議,家長最好再去複查一下,讓醫生判斷病情痊癒。

記者了解,這幾種疾病高發跟時下天氣氣候有關。

「現在白天挺熱,但是早晚還是有些偏涼,所以孩子容易受涼,免疫力低的情況下就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入侵。

」市中醫院兒科主任韓峰主任提醒家長,夏季各類病毒、細菌極易滋生,儘量少帶孩子去超市、商場、電影院等通風不好的公共場所。

平時家中多開窗通風,孩子要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強免疫力。

另外,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

家中有患兒,要及時就醫,並注意進行隔離,避免傳染給其他孩子。

同時,夏季也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多半是飲食不乾淨,也有胃腸道比較敏感導致。

家長要注意兒童飲食衛生,如果出現發燒、嘔吐等現象及早帶孩子就醫。

【相關連結】

寶寶高燒,媽媽焦心。

為了讓媽媽從容應對寶貝高燒,市中醫院兒科主任韓峰介紹了發熱的家庭護理。

【寶寶體溫多少算髮燒】

寶寶的正常體溫在36℃-37.2℃之間,所以超過37.2℃就是發燒。

因為不同溫度計差異較大,所以一般體溫超過37.3℃定位發熱,37.3℃~38℃為低熱,38.1℃~39℃屬於中度發熱,39.1℃~40℃屬於高熱,40℃以上為超高熱。

這裡的溫度主要是指腋下溫度,如果量口腔、肛門或耳溫,基礎體溫往往更高一些。

口腔溫度一般是37.5℃以上,耳溫38℃以上,肛門溫度超過38℃定義為發燒。

【透視發燒3階段】

一般嬰幼兒發燒會有下述的順序,但不一定每個狀況都會發生,有時寶寶不會經過發冷階段,會直接發熱,但發燒時有發冷症狀的寶寶,大多會燒到39度左右,也會比較難受,當然有時候發燒也會發生排不出汗的情況,因此三階段的過程家長可作為參考,但不能概括每個寶寶的發燒過程喔!

1、發冷

原因&症狀

當寶寶受到感染時,體溫調節中樞會自己調高,以保護自己,但是當體溫還沒上來前,身體會有產熱機轉,主動把熱帶到身體中心部位,這時四肢循環會變差,產生手腳冰冷的狀況。

發冷是發燒的前期,測量體溫時可能還不到38度,但寶寶會全身打冷顫,甚至有畏寒的情形。

處理

為寶寶添加衣服,並讓他多喝些溫水,幫助體溫上來,以減輕寶寶的痛苦,當寶寶有發冷症狀時,千萬不要急著幫寶寶降溫,這樣敞反而會讓寶寶更不舒服。

2、發熱

原因&症狀

寶寶發燒時體溫攀升,這時皮膚摸起來很燙,表示寶寶已經在發燒了,許多家長們為了讓寶寶快點出汗而為其添加更多衣服,卻容易讓寶寶體溫更高,寶寶身體會更加不適!

處理

這時家長們應保持室內通風,並讓寶寶多攝取些溫開水,為寶寶脫去身上多餘的衣物。

3、出汗

原因&症狀

當寶寶因受到感染而發燒時,體溫會自動升高以保護人體,等到感染情況穩定時,人體不需要再派出抗體與白血球來對抗細菌,這時為了降低體溫點,把熱量帶走,所以會產生排汗狀況,以降下體溫。

處理

當寶寶出汗時,表示身體正在散熱,家長們應該幫寶寶擦去身上的汗水,以避免汗水阻塞毛孔,阻礙寶寶降溫。

【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

天氣寒冷時,用溫水擦浴,簡單說就是,用37℃左右的溫濕毛巾擦澡,擦拭部位為全身包括寶寶的額頭和面部。

退熱原理是讓皮膚血管擴張,讓體溫散發出去,而且溫濕毛巾擦拭後留在身上的水汽蒸發也會帶走一部分體熱。

嬰幼兒體表面積大,溫水擦浴的退熱效果較成人和大童要好。

一些研究表明,溫水擦浴與退熱藥物合用降溫的療效,比單獨藥物降溫更為有效。

天氣暖和時,可選擇給寶寶直接洗溫水浴,重點是控制好水溫,水溫最好保持在38~40℃之間。

[小貼士]:

小嬰兒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禁止使用冰枕。

對發熱的過度處理,可能增加寶寶身體的不適感,必要的給予物理和藥物降溫,有助於增加舒適感,但降溫不宜太快。

如在物理降溫時,寶寶有痛苦煩躁甚至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表現,須立即停止。

發熱是體溫中樞調定點改變所引起的,所以一般很少有超過41℃。

如果體溫超過41℃,就必須考慮是中暑脫水等因產熱散熱失調所引起的體溫上升,那時就必須用物理降溫法快速降低體溫,儘快送往醫院,以免危及生命。

3.重點提醒:寶寶發熱遇以下等情況,需儘快就醫:

1.3個月以內的寶寶

2.發熱40℃以上持續24小時,少尿或者無尿的寶寶

3.低熱持續4天以上的寶寶

4.發熱引起抽搐的寶寶

5.劇烈嘔吐或者吞咽困難的寶寶

6.呼吸急促口唇發紫的寶寶

7.精神差活動低,甚至昏睡的寶寶

8.熱退24小時後又復升高的寶寶

家長在將孩子送往醫院的過程中,還是要做好護理,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寶寶的不適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發燒了,趕緊捂一捂出身汗就好了?

新年的第一個星期,我們遭遇了連續幾天的霧霾橙色預警,冷空氣的侵襲混著霧霾的中傷,在這樣極端的天氣里,孩子的抵抗力是最令人擔憂的。在霧霾橙色預警的這幾天裡,呼吸科、兒科的門診數量都有明顯的上升。孩...

寶寶發燒的原因和應對辦法,值得收藏一下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上述基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