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臉上幾乎「毀容」,不過到底是什麼情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來自潮汕的一位寶媽最近心急如焚,寶寶才兩個月,最近臉上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長「痘痘」, 看起來很癢,寶寶總喜歡用手去抓,臉上都蹭破了,出血感染,有時候哭鬧嚴重連頭上,後背都是紅疹,看著又嚇人又心疼! 這到底是什麼呢?
新生兒臉上和身上,總愛起一些奇怪的「痘痘」,到底是濕疹,是痱子還是別的什麼? 對於新媽媽來說,確實難以分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
一:新生兒濕疹
新生兒濕疹起病大多在生後1~3月,6個月以後逐漸減輕,1-2歲以後大多數患兒逐漸自愈。
一部分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
病情輕重不一。
多見於頭面部,如額部、雙頰、頭頂部,以後逐漸蔓延至頦、頸、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發全身。
新生兒濕疹分為:乾燥型和滲出型
1:乾燥型濕疹:常見於瘦弱的嬰兒,是在臉部表面出現淡紅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許鱗屑,無滲出,常見於面部、軀幹及四肢伸側面;
(乾燥型濕疹)
2:滲出性濕疹:常見於肥胖嬰兒,面部,額頭,嚴重者頭部,身體都會有紅色密集的紅疙瘩,水皰和滲液。
滲液乾燥則形成黃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劇癢、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剝脫,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
(滲出性濕疹)
如何治療: 嬰兒濕疹容易反覆,不建議使用含有激素的藥物,可以使用中藥膏。
日常護理做到:
1:不要捂的厲害
2:洗澡用溫水,濕疹期間不要使用沐浴露,肥皂等,洗澡次數不要過多,夏天最多一天一次
3:可以用金銀花煮水,放溫後給寶寶擦洗面部或患處。
4:寶寶的衣服以純棉為主,被褥枕頭要經常曬洗
5:保持室內衛生,經常通風。
室溫不宜過高
6:減少哭鬧,多安撫寶寶情緒
二:新生兒痤瘡
新生兒痤瘡常見,是胎兒時期經胎盤傳至嬰兒體內的母體激素水平開始降低所致,一般發生在出生後數天至4周以內,主要出現於面頰、額及頦部,以丘疹和膿皰為主,偶見黑頭粉刺,少見結節和囊腫。
新生兒痤瘡與濕疹的區別: 痤瘡為一個一個的膿包樣疙瘩,而濕疹是成片的紅色斑疹。
嬰兒痤瘡具有自愈性,皮損不嚴重的話不需要治療,一段時間後就會自行慢慢消失。
三:新生兒粟粒疹
大約有40%左右的新生兒會長粟粒疹,面頰和鼻子上會出現一些小白點,這是皮下堆積的一些皮脂腺分泌物,不疼也不會感染。
一般兩三周後就會自行消失。
所以媽媽們不要去干預就可以了。
四:新生兒溢脂性皮炎
可能是由於胎兒在母體中時,通過胎盤吸收了媽咪的雄激素,使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同時一種叫馬拉色菌的真菌參與了發病。
一般在寶寶出生1周左右發生,另外,嬰兒脂溢性皮炎會出現油膩性結痂,好發於頭皮和面部,眉部是非常好發的部位。
1:新生兒頭皮乳痂
2:溢脂性皮炎
一般來說,新生兒溢脂性皮炎不需要治療,隨著體內激素水平的下降就會慢慢的好轉,日常護理時建議塗抹嬰兒潤膚霜。
五:痱子
痱子是由於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出汗過多,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
主要表現為小丘疹、小水泡。
好發於夏季,一般多發於背部,後腦勺,頸部,胸前和臀部大腿等。
根據汗腺導管損傷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晶形粟粒疹
顧名思義,就是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的小水皰,又稱白痱,由於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汗管溢出引起。
常見於高熱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
2、紅色粟粒疹
比較常見,可以是小丘疹或者是丘皰疹,周圍有紅暈,又稱紅痱,汗液的溢出發生在表皮稍深處。
自覺輕度燒灼、刺癢感。
3、膿皰性粟粒疹
又稱膿痱。
多由紅色粟粒疹發展而來,頂端有一個針頭大小的膿皰。
4、深部粟粒疹
又稱深痱,由於汗液在真皮上層特別是在真皮-表皮交界處汗管溢出引起。
常見於嚴重和反覆發生紅色粟粒疹的患者。
皮損為密集的皮色小水皰,內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時增大,不出汗時縮小。
當皮疹泛發時,面部、腋窩、手足可有代償性出汗增加,其它汗腺功能基本喪失,全身皮膚出汗減少或無汗,可造成熱帶性汗閉性衰竭或熱衰竭,患者可出現無力、睏倦、眩暈、頭痛等全身症狀。
治療: 可以使用嬰兒專用皮膚抗菌護理液
如果疹子未破潰,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皮膚塗抹天然無刺激的皮膚抗菌護理液(芬母皮膚抗菌液),可以有效抗菌抑菌,防止刺激性物質刺激寶寶皮膚的防禦系統,有效預防濕疹還能用來保濕止癢,緩解濕疹症狀,能有效防止皮膚皸裂,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
生物引領生活 芬母成就健康
夏天,寶寶長痱子了你是怎麼解決的
夏天到了,幾乎每個寶寶都經歷過這樣的事——長痱子啊長痱子。看著寶寶被痱子折磨,不停的抓癢,大眼睛水汪汪的不時的哭兩聲,爸爸媽媽的心裡最不是滋味了。不想讓未來的寶寶被痱子折磨,那你就需要提前學習一...
夏天BB長痱子,這些方法讓媽媽安心
炎熱的夏季容易出汗,正是痱子的高發期,媽媽們看著自己的小BB身上長滿了痱子而難受的樣子也都好心疼,寶寶們一不留神還會撓破,那麼寶寶長痱子怎麼治療好呢?其實對於嬰兒痱子的預防和治療已經不是什麼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