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媽媽母嬰帶你分辨娃的疹疹疹疹疹疹疹疹疹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媽媽論壇和月嫂群中,寶寶的各種皮膚問題一直讓大家頭疼。

媽媽或是月嫂發一張圖片,下面馬上會有各式各樣答案:有的說是嬰兒濕疹、有的說是熱疹、有的說是痱子、有的說是粟粒疹,還有的說是新生兒痤瘡,為神馬會有這麼多答案呢?下面,我們就來幫大家簡單梳理並識別一下嬰兒皮膚最常見症狀及各種名詞概念,要知道,不同的皮膚問題,其護理原則和方法完全不同。

基於篇幅,我們暫不對列出的皮膚問題國內外護理方法展開討論,先講如何判斷和識別,以後象媽媽將分專題細細詳解。

皮炎與濕疹的關係在說嬰兒皮膚問題之前,有必要釐清皮炎和濕疹的關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型皮炎, **型濕疹,皮炎和濕疹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目前國內醫學界對皮炎和濕疹的界定為:在臨床上將發病原因機制或臨床特徵相對明確者診斷為某某皮炎,尚不明確的統稱為濕疹。

嬰兒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

濕疹(eczema)這個詞來源於古希臘語,意思是「To boil over(沸溢、沸水冒泡泡)」。

嬰兒濕疹慣發於頭面部,逐漸蔓延至頸部、肩部、軀幹、四肢。

皮損呈多形性,初起時為紅斑或紅丘疹,隨著病情進展可逐漸增多,出現丘皰疹、小水皰、糜爛、結痂等。

時作時休,容易復發。

劇癢難忍,故夜間哭鬧、躁動不安。

有時還伴有胃腸道症狀,如腹瀉等。

根據美國濕疹協會(NEA) 所做的研究:患有濕疹的嬰兒,該症狀可能會繼續出現在其兒童期,青春期,甚至於成人期。

嬰兒濕疹的分類:

△| 脂溢型出現油膩性結痂;多出現於頭皮,耳部和面部;常見於嬰兒出生後1周開始;產生的原因可能是胎兒通過胎盤吸收了媽媽體內的激素;有自愈性,過幾周就好。

△| 滲出型多見於3~6個月嬰兒,尤其是肥胖的嬰兒。

患兒雙側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間有小水皰和紅斑,底部水腫,片狀糜爛,有黃色漿液滲出。

△| 乾燥型多見於6個月~1歲嬰兒。

皮損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鱗屑及結痂,常見於面部、軀幹和四肢側伸面。

臨床上,嬰兒濕疹亦可按時間分期(1)急性期 起病急,皮膚表現為多數群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基底水腫,很快變成丘皰疹及小水皰,水皰破潰後糜爛,有明顯的黃色滲液或黃白色漿液性結痂,厚薄不一,外圍可見發散小丘疹。

面部皮膚可有潮紅及腫脹。

腋下、腹股溝等部位常合併擦爛。

破潰可能繼發感染。

患兒癢感明顯,煩躁不安。

(2)亞急性期 因治療不當由急性期濕疹演變而來。

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皮損以小丘疹為主,可有白色鱗屑,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

(3)慢性期 由急性、亞急性期演變而來,也可一開始就是慢性期表現。

反覆發作,多見於1歲以上嬰幼兒。

以皮膚粗糙、肥厚、丘疹、鱗屑及色素沉著為主要臨床表現。

多分布在四肢,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作,明顯瘙癢。

濕疹成因非常複雜根據美國濕疹協會(NEA)的描述:引起寶寶濕疹病因是複雜的,其中過敏因素是最主要的。

所以有過敏體質家族史(如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有過濕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食物過敏和藥物過敏等)的寶寶就容易發生濕疹。

如果孩子的父母均是過敏體質,那麼孩子有70%的可能是過敏體質;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屬過敏體質,孩子仍有50%過敏體質的可能性。

發生了濕疹的寶寶,許多物質又會誘發或加重濕疹症狀,如嬰兒本身流出的口水、寵物、地毯、灰塵、蟎蟲、羊毛製品、香菸甚至帶有香味的產品(譬如說香水,洗衣劑和空氣清新劑等)。

嬰兒濕疹在乾燥的冬天將會變得尤為嚴重,夏季反而會因為潮濕的空氣稍微緩解。

記住,嬰兒濕疹到目前為止仍是無法治癒的國際醫學難題,只能緩解。

那些號稱可以治好濕疹的人一定是自吹自擂。

對於嬰兒濕疹,象媽媽母嬰護理技術總監崔鋼認為:新生兒肝酶發育不完善,油脂不能在肝臟分解吸收,也無法將殘餘物運轉到腸道排出,皮膚是最大的排泄器官,因而,新生兒易出現皮膚問題。

崔鋼認同中醫理論「油裹濕」

實際是油脂憑藉汗濕揮髮帶出,但細小的毛孔會被油脂堵住,逐漸出現濕疹顆粒,這是機體清除異物的過程,所以濕疹不用特別治療,只要不是過敏狀態,發出來,比抑制住好,留在體內的油脂濕氣,有可能侵犯內臟、血管。

治療除了抗過敏外,就是母乳媽媽忌口。

奶癬

△| 奶癬,是中醫對嬰兒濕疹的一種稱呼。

又名胎癬、胎瘡。

肛門濕疹(肛周濕疹)還有一種特殊類型的小兒濕疹,好發生在寶寶的肛門周圍。

女嬰亦有發生在陰唇及三角區的濕疹。

需要與紅臀(尿布疹)進行區別。

△|肛門濕疹

△| 紅臀(尿布疹)熱疹(痱子、新生兒粟粒疹)熱疹,俗稱痱子,學名新生兒粟粒疹。

(敲黑板,大家一定記住,以後再看到這三個詞的時候,必須知道說的是同一種皮膚現象) 熱疹是夏季或炎熱環境下常見的表淺性、炎症性皮膚病。

因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發,使角質層浸漬腫脹,汗腺導管變窄或阻塞,導致汗液瀦留、汗液外滲周圍組織,形成丘疹、水皰或膿皰,好發於皺襞部位。

熱疹往往發自毛囊,是因為汗液不能很好排出而出的疹子,疹子是邊界限清晰的小粒狀皮疹。

嚴重者小粒皮疹內出現乳白色膿性液。

1. 晶形粟粒疹白痱或晶痱,由於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汗管溢出引起。

皮損為針尖至針頭大小的淺表性小水皰,壁薄,清亮,周圍無紅暈,輕擦易破,乾涸後留有細小鱗屑。

有自限性,一般無自覺症狀。

△| 白痱

△|新生兒額面部晶痱

△|這是晶痱在放大鏡下的圖片,像不像沒有滲出的汗液呢?2. 紅色粟粒疹又稱紅痱,由於汗液在棘層處汗管溢出引起。

急性發病,皮損為成批出現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皰疹,周圍有輕度紅暈。

皮損消退後有輕度脫屑。

自覺輕度燒灼、刺癢感。

△|左圖為紅痱,右圖為有膿頭的紅痱3. 膿皰性粟粒疹又稱膿痱。

多由紅色粟粒疹發展而來。

皮損為密集的丘疹頂端有針頭大小淺表膿皰。

膿皰內容常為無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紅痱與膿痱相間△|標準的膿痱新生兒痤瘡新生兒痤瘡(neonatal acne),又叫做新生兒頭部膿皰病,其發病理與青春痘和粉刺相似,發病率約為新生兒的20%,幾乎只發生在男孩身上。

新生兒痤瘡多在生後3-4周發病,持續3-4個月,有部分孩子在出生後就會表現出來。

表現為分布在額頭,鼻子,臉頰的小的閉合的粉刺(一個小包,上面白頭,周圍無紅暈,粉刺的意思就是內含角質、脂質、細菌的囊泡),在新生兒期,因為非常容易導致炎性痤瘡,所以新生兒痤瘡常常表現為基底紅暈的白頭膿皰。

痤瘡通常伴有皮脂腺增生。

少數情況下,可能發展為開放性的粉刺(黑頭,黑頭不是髒導致的,是黑色素和角質栓)。

痤瘡嚴重的,會播散到軀幹部。

△|這是新生兒痤瘡的幾種狀況,可以清楚的看到孩子額頭、面頰部白頭紅底的丘疹、膿皰狀痤瘡,最左面的幾乎沒有紅暈基底,最右面的,膿皰和紅暈很明顯。

新生兒痤瘡一般在頭面部,發生在向軀幹及四肢極少見。

上面恐怕是最無敵的新生兒痤瘡,從頭部蔓延到軀幹及四肢。

估計看完這些,不少人已經頭皮發麻,密集恐懼症患者已經崩潰了。

天啊,竟然這麼麻煩啊。

簡易判斷方法:對月嫂和育嬰師來說,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判斷方法,滲出前: 濕疹:前期,多為紅斑、紅丘疹,內有水泡;隨後手感粗糙,乾燥,有皮屑;熱疹:底部紅暈,手感針尖凸起,底片狀密集顆粒;痤瘡:底部紅暈,好發於臉部,單獨成顆粒,手感鼓起,直觀有膿腫。

當然,這只是日常護理工作的簡易判斷方法。

由於,濕疹和熱疹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及變化階段,再加上新生兒痤瘡也是動態變化的,因此用非常簡短的幾句話概括這三種皮膚的外觀上的差異並不夠嚴謹,還需要從發病的時間、生活環境、季節、飲食及遺傳等多角度去細細分析。

其實這只是新生兒常見的三大類型皮膚問題,此外,還有具有傳染性的膿皰疹、新生兒紅斑、血管瘤、皮脂腺增生等一些皮膚問題,這裡就先不一一介紹了。

胎毒是什麼?很多月嫂或育兒嫂喜歡用胎毒對嬰兒的皮膚問題一言以敝之。

中醫所說的「胎毒」是產後急性過敏重症的俗稱,主要表現為各種皮膚變態反應甚至包括鵝口瘡等,是一個非常模糊的表述,不太適宜在現代的母嬰護理中引用和陳述。

註:由於國內外對嬰兒兒皮膚問題存在著一些表述上的差異,可能歸類亦有不同。

本文僅供參考,如出現實際問題,建議去醫院請醫生診斷並用藥。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育嬰師來瑾女士對此文亦有貢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夏天持續高溫,皮膚的「顏值殺手」要注意

由於夏天持續高溫、悶熱潮濕、日照強烈等季節性原因,皮膚病高發而成為「顏值殺手」。皮膚病別看表面,看實質中醫認為皮膚病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得皮膚病,有些人不容易得呢?這就跟個人...

兒童常見皮膚病圖解

濕疹(Eczema),是一種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是由於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真皮及表皮炎症,屬於IV型變態反應,患者多有過敏性體質。過敏原可來自外界,也可來自體內,兒童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牛奶蛋白、...

夏日炎炎 小心身邊潛伏的皮膚病

夏季常見皮膚病夏天並不是寧靜的,陽光強烈,氣候炎熱,伴隨著蚊子、蒼蠅等各種昆蟲的亂舞,不但易誘發許多皮膚病,而且還易使部分原有的皮膚病加重。夏季是皮膚病多發季節,所以夏季尤其應積極預防皮膚病。好...

寶寶臉上幾乎「毀容」,不過到底是什麼情況

來自潮汕的一位寶媽最近心急如焚,寶寶才兩個月,最近臉上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長「痘痘」, 看起來很癢,寶寶總喜歡用手去抓,臉上都蹭破了,出血感染,有時候哭鬧嚴重連頭上,後背都是紅疹,看著又嚇人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