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藝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關係在青少年時期勝過許多教育,甚至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上都存在著誤區:重視教育,忽視親子關係;重視孩子的成績,忽視孩子的心理。

這就是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家長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親子關係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

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認識孩子

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成長心理特點:

第一階段: 0歲-1歲

依附期,這個世界安全嗎?

信任與不信任

孩子的需要:肚餓——被餵食物; 受驚——被擁抱; 哭泣——被擁抱。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孩子會覺得生長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長大後,會是一個開朗及信任別人的人。

若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求,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會覺得生長在一個不安全的地方。

第二階段: 2歲-3歲

自主期,我還好嗎?

自主與羞愧

孩子的需要: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注意到身體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若這一階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受到家長支持及尊重,他會獲得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覺得他對這個世界有一份影響力。

否則,孩子在成長中得不到鼓勵,或受到惡意的批評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嘗試學習如何控制大小便的過程中,他很容易產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

第三階段: 4歲-5歲

主動期,我能幹嗎?

自主與內疚

孩子的行為:喜歡幻想,創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發展出主動性。

若在這一階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受到家長的支持,他會常常說出他的想法,表達他的情緒,並且他會發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若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家長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的嘗試而處罰他,他會覺得內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動性,或者秘密地進行。

第四階段: 6歲-11歲,

自信期,我有多能幹?

勤勉與自卑

這一階段的孩子,會開始與別人競爭及比較。

若在這一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老師和家長鼓勵孩子學習並表示孩子與其他孩子有同樣的能力,孩子將會受到激勵而變得有活力。

若家長經常嚴厲地批評或忽略孩子,孩子會不信任自己,或者不會自覺地做事。

他會產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別人的感覺。

第五階段: 12歲~21歲,

認同期,我是誰?

對身份與角色的困惑

孩子的行為:找出怎樣適應世界的方法;接受自己生理上的變化;界定自己對於異性的身份;界定在同性和同輩里的身份;確定人生應怎樣過。

若在這一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允許他去探索自己的夢想及感覺,嘗試新的想法,他會成為一個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導他去探索,而只是過早地強迫他進入某一個角色,他會形成反叛的個性或者變成一個輕浮的人。

認識自己

衡量孩子教育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悅和幸福,能否與周圍人和諧相處,能否在親子關係中融洽自如。

幼年的孩子是張任人塗畫的白紙,父母是執筆做多的人。

如何做智慧家長?

1、穩定健全的人格的人格

懂得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做到深刻的懂得,建立好親子關係。

父母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用策略去跟孩子設定界限和規則。

2、堅定有力的行為規範

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禮儀習慣等,父母的影響至關重要。

3、恆定多維的核心價值

父母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孩子的判斷,孩子無常心,以父母心為心。

4、護航路上的自我定位

給予引導,欣賞和尊重孩子。

用寬容和肯定來支持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信任是親子溝通中最好的良藥。

親子關係溝通中常見的四種互動模式

1

共振呼應型

嬰兒自主地微笑,激盪起母親的喜悅,母親也發自內心地對嬰兒微笑;嬰兒夜半啼哭,母親哪怕在另一個房間也會同時醒來衝過去撫慰嬰兒。

母親以嬰兒的感受為中心,與嬰兒共振,給予積極地回應與關注。

這樣幸運的孩子比較容易和周圍的人產生共鳴,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存在感十足。

2

以父母為中心型

當嬰兒先對母親報以微笑時,母親沒有回應。

母親逗弄嬰兒,嬰兒笑了,母親才報以微笑。

只有母親才可以是行為的發起者,嬰兒要按照母親的預期來回應。

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礎,即我的感受被忽視,從而主動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學會一套方法應對母親,建立「沒有自己」的關係。

這樣的母親需要孩子成為自己的「附屬品」,通常會打壓孩子的自主性,把孩子正常的獨立發展趨勢當成病態行為,比如抱怨青春期的孩子不像以前那麼可心,一回家就關門不再把心裡話都告訴自己。

這樣的孩子成人後可能有良好的社會功能,貌似完整的自我,但內心依然空虛,尤其在兩性關係中,極難體驗到真正的親密。

3

無關反應性

孩子抓到一個螞蚱,興奮地給媽媽看,媽媽說:「你的手好髒,快去洗手」,那麼她的反應就與孩子所關注的內容完全不相關,這種反應被存在主義精神病學家萊因稱為「無關反應」。

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無關反應,甚至是漠然無回應,會產生巨大的虛無感,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自我支離破碎。

4

情感逆轉型

母親似乎專門和孩子的真實感受過不去,總忍不住要逆轉孩子的情感。

比如萊茵的媽媽曾經把萊茵最愛的木馬玩具燒了,理由是萊茵太愛這個玩具。

萊茵很喜歡一個姑姑,媽媽就禁止萊因與姑姑單獨相處。

最常見的,比如孩子表達自己的悲傷,父母會列舉自己為孩子的所有付出以證明孩子應該感到高興和感恩,而悲傷則是沒有任何理由的錯誤感受。

孩子的每一次開口,都隱藏著他的一個需求。

父母要積極傾聽,覺察孩子的真實情感,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使孩子變得更加自主,更有自我責任感,更加獨立。

願每一位父母都願意成長自己,做共振呼應型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我相信最好的親子教育就在你和孩子的相處中,在你和孩子坐著一起吃飯的時候,在你和孩子輕鬆聊天的時候 ,在你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在你和孩子一起看電影的時候,在你和孩子一起為某件事共同努力的時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談談我對寶寶「抱睡」的理解

最近有幾位媽媽向我詢問關於「抱睡」的問題,她們說她們的寶寶就是個「落地響」,每天必須抱著睡覺,只要往床上一放,很快就會醒來。幾位媽媽們感覺非常辛苦,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抱著。剛出生的寶寶,有些是可以...

談不同年齡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

兒子已經7歲,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陪伴著孩子不斷地成長,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與總結。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了幾多的歡欣,幾多的忙碌。作為一名心理衛生工作者,談一點自己的感受,為更多和我一樣的父母朋友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