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不同年齡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兒子已經7歲,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陪伴著孩子不斷地成長,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與總結。

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了幾多的歡欣,幾多的忙碌。

作為一名心理衛生工作者,談一點自己的感受,為更多和我一樣的父母朋友們,能充分了解孩子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心理需求,引領孩子積極健康成長。

從一個嬰兒呱呱落地到成長為一個成年人,不同的時期,個體的心理需求有著很大的差別,按照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理論,在成年前個體的心理發展需要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0歲~2歲——信任與不信任;

第二階段: 2歲~4歲——自主與羞愧;

第三階段: 4歲~6歲——自主與內疚;

第四階段: 6歲~12歲——勤勉與自卑;

第五階段: 12歲~21歲——對身份與角色的困惑。

每一個階段有著不同的需求和意義。

第一階段:0歲~2歲—信任與不信任。

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哭泣進行,比如吃喝拉撒睡,孩子有這些生理需求時,主要通過哭泣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達到自己需求的滿足。

再比如,孩子受到驚嚇,也會哭鬧。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或其他養育者如果能夠給予及時的關注和回應,孩子的需求往往都會得到滿足,孩子會覺得自己生長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長大後,會是一個開朗及信任別人的人。

若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會覺得自己生長在一個不安全的地方。

由於孩子的需要未能從家長那裡得到滿足,長大後可能會變現得異乎尋常地害怕被遺棄;或者會去拚命地尋找一個值得依賴的對象;需要別人照顧;不能信任任何人。

此時的父母,撫養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當孩子有需求時,一定要予以積極的回應。

餓了及時喂,尿布及時換,睏了及時哄孩子入睡。

第二階段:2歲~4歲—自主與羞愧。

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如控制大小便。

若這一階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受到家長支持及尊重,他會獲得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覺得他對這個世界有一份影響力。

若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在成長中得不到鼓勵,或受到惡意的批評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嘗試學習如何控制大小便的過程中,他很容易產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

如果孩子的需要未能從家長那裡得到滿足,長大後可能會經常覺得自卑,無用及不可愛;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理由;會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必須依靠別人的人;覺得自己生存的權利取決於對別人的重要性。

對於父母來說,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往往會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此時孩子的小腦瓜並沒有發育那麼完善,孩子往往還不能進行邏輯性的思考,這時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認可或否認來訓練孩子的自制能力,讓他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當孩子出現積極的行為時,父母要予以極大的認可和讚揚。

避免討論,解釋,或說教,而是需要經過家長的肯定或否定來幫助孩子看到自身的價值。

第三階段:4歲~6歲—主動與內疚。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幻想、創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發展出較高的主動性。

若在這一階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受到家長的支持,他會常常說出他的想法,表達他的情緒,並且他會發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若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的嘗試而處罰他,他會覺得內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動性,或者秘密地進行。

由於孩子的幻想、創造及主動做事的需求未能從家長那得到肯定,長大後可能會特別害怕犯錯;感到無助及內疚;只懂得安慰別人;迴避風險;隱瞞錯誤。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己有了一個負面的評價以後就很難改變了。

因此,家長應避免把「自私,壞,撒謊,或搗蛋鬼」這樣的標籤貼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自主做事及創造性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第四階段: 6歲~12歲—勤勉與自卑。

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進入學校,會開始與別人競爭及比較。

若在這一階段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恰當鼓勵孩子學習並表示孩子與其他孩子有同樣的能力,孩子將會受到激勵而變得有活力。

若家長未能在一階段未能及時鼓勵和肯定孩子的能力,經常嚴厲地批評或忽略孩子,孩子會不信任自己,或者不會自覺地做事。

他會產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別人的感覺。

長大後可能會避免參與任何競賽;覺得不安全及不如別人。

在這個時期,孩子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有時會使孩子灰心,過度嚴厲的批評自己,會使其缺乏信心面對挑戰。

父母需要及時幫助孩子不要太早放棄,堅持繼續追求興趣。

鼓勵孩子敞開心扉,願意和父母分享內心的想法和感觸。

避免說教或批判。

餐桌時間,乘車時間,晚上在家裡安靜的時間,或周末特殊外出的時間都很適合做這種互相的交流。

第五階段: 12歲~21歲—對身體與角色的困惑。

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會找出怎樣適應世界的方法;接受自己生理上的變化;界定自己對於異性的身份;界定在同性和同輩里的身份;確定人生應怎樣度過。

若這一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即家長允許他去探索自己的夢想及感覺,嘗試新的想法,他會成為一個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支持他,不引導他去探索,而只是過早地強迫他進入某一個角色,他會形成反叛的個性或者變成一個輕浮的人。

長大後可能會不明確青春期的行為,對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確定人生的目標,依靠情感關係或事業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因而常常處於身份或角色的困惑當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一生心智成長的八個階段

社會學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研究指出,一個人從生到死,共經歷八個心智成長的階段。如果在某個階段里因為某些原因而沒有充分地成長,這個人在生活上便會出現一些乏力和困擾的現象。最初的五個階段應該在21...

孩子成長的五個階段及其對一生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1歲前的嬰兒得不到好的照料,容易成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譬如精神分裂或人格障礙;3歲前的幼兒受到虐待,容易成為人格障礙;4-6歲的兒童如果發展不好,則容易成為神經症患者。受到...

親子關係的藝術

親子關係在青少年時期勝過許多教育,甚至決定孩子教育的成敗。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上都存在著誤區:重視教育,忽視親子關係;重視孩子的成績,忽視孩子的心理。這就是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家長覺得孩...

孩子變優秀的五個黃金期個個要牢記

人的一生可以分為8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心智成長的特定目標。如果在該階段出於某些原因不能正常發展,這個人會在生活上出現一些問題,長大後就需要補回這個過程,但要付出極大的代價。8個階段的前5個...

高效的親子陪伴其實並不難

現代社會的父母們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回家還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抽出大段的時間陪孩子學習和玩耍原本不易,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形神兼備」的高質量親子陪伴就顯得更為重要。那麼如何做到高效陪伴呢?高...

談談我對寶寶「抱睡」的理解

最近有幾位媽媽向我詢問關於「抱睡」的問題,她們說她們的寶寶就是個「落地響」,每天必須抱著睡覺,只要往床上一放,很快就會醒來。幾位媽媽們感覺非常辛苦,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抱著。剛出生的寶寶,有些是可以...

這3個年齡段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別動手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這是每個家長都在一直思考的問題,無奈有時候孩子真的太皮,不聽管教,耐不住脾氣的家長們總是忍不住令起來就是一頓揍,但是,打真的能打出乖孩子嗎》並不能,尤其孩子處於這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