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問題,大人先自省,90%父母做不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位媽媽向我訴苦:

我很擔心我兒子會變壞。

我兒子今年14歲,在四川老家,正上初二。

他兩歲之後,我和

他爺爺奶奶說,現在孩子問題很大,不僅抽菸喝酒,還通宵打牌和上網。

他的老師也說,我兒子除了學習成績好外,其他方面都讓人頭疼。

他不聽話,在班裡又是孩子的頭,雖然不是班幹部,比班幹部更有威信。

更糟糕的是,最近一次我給他打電話,他居然說,爺爺奶奶太煩了,煩得他有時都動了殺心。

驚得我一身冷汗,擔心的不得了。

我該怎麼辦才好呢?我寧願他學習糟糕但道德好,也不願他學習好但道德糟糕。

教育孩子的一個原則是,不要只盯著孩子的問題,還要尋找並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

不過,在電話採訪這位媽媽的時候,我感覺她明顯違背了這個原則,他為兒子的問題而焦慮,卻沒有去關注問題背後的原因。

我問她:「你覺得兒子抽菸喝酒打牌和上網這些行為很糟糕嗎?」

「是很糟糕,我很擔心。

」她說。

「你很希望他改掉這些行為?」我問。

「是的,我對他說過,他應該把精力放到學習上去。

」她說。

但是,她兒子在年級已經名列前茅了,而且成績一貫還非常穩定。

這種情況下,她如果對兒子說,希望你放棄那些行為,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去,顯然不會有說服力。

我繼續問她,是否想過,她兒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了,而青春期的孩子會比以前有一個很大的改變。

她回答說,她知道兒子進入青春期了,但不明白我所說的改變是什麼。

「叛逆」我回答說。

接下來,我向她解釋,叛逆是青春期最大的特點。

不過,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並非是一定要和父母對著幹,而是為了嘗試自己的力量,試著為自己的事情做主。

他們不願意繼續做「乖孩子」,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頻頻向孩子發號施令,期望孩子按照他們的「正確路線」發展,那麼孩子會用叛逆的行為來向父母說「不」。

「叛逆期的孩子仿佛故意和父母過不去,他們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給自己爭取獨立的空間。

」我對她說,「如果父母尊重他們,一開始就給了他們獨立的空間,那麼他們的叛逆行為會大大減少。

抽菸喝酒是最典型、最常見的叛逆行為,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做父母的不要著急去譴責孩子,甚至強迫孩子改變,因為那樣會激發孩子更強烈的叛逆心,從而更頻繁的抽菸喝酒。

相反,做父母的應該反省一下,是不是對孩子的干涉太多了,或者自己對孩子的某些教育方式不對。

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

聽了這些道理後,她想了想,給孩子的叛逆行為找了一個答案:爺爺奶奶太嘮叨了。

暑假期間,她接兒子跟他們生活一個月,臨走時,孩子求爸爸媽媽讓他留下來,因為爺爺奶奶整天對他嘮叨,讓他煩透了。

我們勸他說,爺爺奶奶嘮叨是為了他好,要他聽話,他也沒有說什麼。

他當然會不說話,因為他覺得,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他說什麼都是白說,那就不如不說。

這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典型的錯誤的溝通方式。

孩子不僅在描述爺爺奶奶嘮叨這件事,更是在表達他「煩透了」的感受,但做父母的只對這件事給予了回應,卻根本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

既然正常表達發揮不了作用,那麼孩子只好用驚人的語言來表達不滿,這就是他告訴父母說對爺爺奶奶「動了殺心」的原因。

其實,他使用這種語言,只是為了讓父母明白,爺爺奶奶的嘮叨讓他多難受,他多麼想擺脫。

兒子的這種驚人之語嚇壞了媽媽,但她仍然沒有考慮兒子的感受,而是給孩子貼了一個標籤:道德糟糕。

她兒子當然會感受到媽媽的這種評判,從而會覺得更加孤獨,更加得不到理解,於是也會變得更叛逆。

家長應該先學會聆聽

很多時候,我們向別人倒苦水時,其實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並不是去尋找那個人幫助。

如果那個人只是傾聽,並表達出對我們的理解,這就夠了。

但假如那個人連珠炮似的給我們提供一系列建議,那麼不管建議有多好,我們都會覺得孤獨,甚至還有受傷害的感覺,於是不想繼續這個話題。

孩子們也一樣。

這時,你不要和他們一樣也變成孩子,和他們一起急。

相反,做父母的應該靜下心來,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先理解他們的感受,然後再和他們一起決定該怎麼做。

成熟的父母先了解孩子的感受

假如家長理解孩子的感受,並幫助他分辨真正的是非,而不是發表「大人永遠是為了你好」這種言論,那麼當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時,自然而然的就會放棄自己那些極端的行為。

相反,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情緒,而是把焦點集中在孩子的不理智行為上,就難以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甚至會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極端。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當孩子確實有錯誤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方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

最後,才利用恰當的時機,在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換句話說,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他們會先處理孩子的感受。

假如父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孩子就不會做過分的舉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