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學兼優的青春期孩子突然徹底放棄學習!要讓孩子重新激發學習動力,父母做好這幾點才是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春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年代,既讓人嚮往、也讓人充滿回憶!但當青春與叛逆相遇的時候,每個家長卻又避之唯恐不及。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時,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呢?

明明說話的不是我,為啥讓我滾後面去?

小琳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小學階段一直品學兼優,也很少讓父母操心。

可上了初中後,人的狀態卻發生了180度反轉,學習成績下滑,特別是數學簡直可說是一落千丈,就連對待生活的態度都變得悲觀了許多。

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心中不由地生出各種擔心、懷疑(校園欺凌、早戀、學習能力……),但與老師、孩子反覆溝通,卻始終找不到癥結所在。

我通過與孩子的交流,終於了解到讓孩子產生如此巨大變化的真正原因。

原來是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聽到了學生們的說話聲,卻主觀地認為是小琳在與同學說話,沒有弄清事實的情況下,老師選擇了一種讓小琳吃驚的行為,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呵斥小琳,讓她「滾到後面去」。

正是老師在課堂上的這次「暴力」型溝通,讓小琳做出了一個自認為「聰明」的決定——放棄數學,拉低班級的平均分以報復老師。

孩子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來抗議老師對自己的誤解,再加上家長不恰當的溝通方式甚至是懷疑,讓孩子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繼續擺爛!

弗朗西絲.詹森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作家和神經病學家。

在與艾米埃利.斯納特合著的《青春期大腦:來自神經科學家的青少年養育生存指南》一書中,她提供了一種綴以最新腦成像研究的養育指南。

據她說,青少年的大腦有類似於汽車發動機中的次品火花塞的缺陷。

「是額葉和前額葉部分的大腦皮層令我們行為明智,但青少年的大腦不能完全發動位於額葉的那些氣缸,所以不該對他們一刻不停製造悲劇性錯誤大驚小怪。

額葉可以被看作是大腦的執行官,負責對大腦其他部分產生的衝動進行核查。

詹森指出,處在青春期的大腦正忙於在其不同區域間建立聯繫,這一過程包括在負責傳遞電脈衝的軸突周圍增加髓鞘質。

這些聯繫是從大腦的後部開始建立的,額葉是最晚被接入大腦系統的部分之一。

額葉的髓鞘要到20多歲甚至30多歲才能完全發育完成,換句話說,想要擁有「正常」的大腦,至少得等到青春期結束。

這也就能說明,為什麼有時孩子經由青春期的大腦所做出的判斷和決定,在成人看來是如此的不可思議、無法用常理來解釋。

因此,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需要更加理解和關心青春期的孩子,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幫助他們渡過這個既興奮又迷惑的階段。

當下的社會普遍有點把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妖魔化的趨勢,甚至有點談青春期色變的味道。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還不成熟,看待問題往往不夠全面,容易走向極端,這也是所謂「叛逆」的來源。

因此更需要父母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徵,學習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方式,把孩子當作平等的朋友,這樣孩子才能打開心扉,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

我的青春期孩子,想說愛你不容易

遇到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現象時,父母究竟應該怎麼做呢?別著急,放輕鬆,做好以下幾點就夠了。

01 注意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理解並接納孩子

青春期帶給孩子生理成熟的同時,也帶來了的強烈的荷爾蒙變化,會造成孩子情緒的突然波動。

同時,青春期孩子的大腦正經歷著第二輪發育,特別是控制情緒的中心——大腦前額葉皮層仍在成熟的過程,青春期孩子主要通過「直覺」來對事物做出反應並做出決定,這也是青春期孩子比較衝動,容易做出不理智決定的部分原因。

小琳在數學老師的「一聲吼」之後,她感受到老師對她的「敵意」和不信任。

她並不願意選擇解釋或找機會與老師溝通,因為在她看來,自己並不是一個在老師眼裡的「好學生」,要不老師怎麼一下就認定是我在講話呢?她因此認定,反正老師也不相信我,我再怎麼解釋也沒用。

最後,站在教室後面的她,衝動地為自己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老師不就是想我們都成績好,她臉上有光嗎?從現在起,我就不再學習數學了,把全班的平均成績拖下來,就讓老師的面子過不去。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她執行的確實很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也增強了她對自己「聰明」決定的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輕率」地做出自己的決定,並且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地強化它。

如果作為老師和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這個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理解並接納他們,讓孩子感受到他們是被看見的,就能降低他們做出此類「聰明」決定的可能性。

02良好的情感連接才是改善關係的基石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生理和心理上的劇變,讓他們渴望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成為自己的決策者,同時又希望父母能夠繼續愛他們、理解他們、接納他們、而且還不要干涉他們的選擇。

但他們心智上的不成熟,往往讓父母無法放心,反而要比兒童階段更操心。

相比兒童時期,這個階段就更需要父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連接。

小琳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懲罰後,心裡覺得受了委屈,同時還丟了面子,決定把這件事情藏在心裡,不告訴父母。

可當她放棄學習的「成果」開始顯現時,父母因為並不了解事情的起因,還採用了一些孩子不能接受的方式來詢問或質疑,這也讓小琳再次感知到父母與老師是一樣的,並不理解和信任她,從而更堅定了她的想法,「看來我真不是一個好孩子,連父母都不愛我了。

」既然這樣,那我更沒有解釋的必要,反正「你們在意的都是我的分數,從來也沒有真正關心過我!「最終她選擇了更進一步的」自我放逐「。

孩子就是這樣一步步地加強著自己的信念,當然父母的方式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孩子之所以選擇在學校被老師誤解後不告訴父母,很可能是因為在之前有過這樣的經驗,而且沒有得到理解和接納,所以讓她選擇了自我」消化「。

每個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如果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能夠先接納孩子的情感,再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當情感的連接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後,相信孩子都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父母可以用於增進與孩子情感連接的幾個小妙招:

  1. 請放下自己成人的身份,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孩子,試著讓自己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看問題,並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接納。

  2. 先別以成人的邏輯做出判斷,帶上你的好奇心,積極而專注地傾聽孩子的表達,走進孩子的心裡。

  3. 當孩子遇到挫折或誤解時,充分接納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而不是逃避問題,切記避免指責和懲罰孩子,因為這會讓孩子遠離你。

  4. 充分表達願意與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讓孩子感覺你和他是一國的。

03 基於傾聽和理解的溝通,這才是打開與孩子心門的鑰匙

因為孩子青春期時的心理特點,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如果始終帶著父母的權威,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希望以自己的思想來掌控孩子的行為,這樣不但無法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反而會引發孩子的煩躁和對抗,最終將自己的心門關閉。

孩子對父母的愛都是發自內心的,只要父母能夠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相信孩子都會願意向父母打開心門。

  1. 當孩子有意願向父母表達時,如果不是無法暫停的事情,請先放下手上的事,積極而專注地傾聽孩子的訴說,並用清晰的身體語言表明你傾聽的興趣。

    如果確實有非常緊急的事情,請向孩子表達你的歉意,並與孩子約定溝通的時間。

  2. 請記住,孩子選擇向你傾訴自己的情感時,他並不希望聽到你長篇大論的說教,感受你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希望得到平等而尊重的對待,以及獲得情感抒發的渠道,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耐心而專注地傾聽,並適時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接納。

  3. 當孩子的情感得到充分地抒發後,父母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孩子一起思考。

    注意,千萬別試圖用你的思想去控制孩子的行為。

04 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信任,帶著愛放手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即使是父母也不應該對孩子的人生課題妄加干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學會成為一名「隱身」的陪伴者,充分給予孩子愛和信任,鼓勵孩子勇於嘗試,在孩子需要時及時提供支持,幫助孩子學會從錯誤中學習,從而增強自己的能力與信心。

小琳通過溝通後自主意識到,「父母是非常愛自己的,所以才會表現出各種的焦慮與不安。

老師只是想維持課堂的秩序,雖然她選擇了不適當的方式。

自己選擇的這個『聰明』的決定其實不並聰明,不但給父母和老師造成了困擾,最受傷害的首先是自己,其次則是深愛並為自己擔心的父母。

」最終,她決定重拾學習信心、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讓事實來為自己證名。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孩子的數學成績回升得很快,生活狀態也有了很大改善。

在孩子逐漸找回信心和動力的同時,父母一顆高懸的心也終於放下了。

陪伴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青春期就是這樣一個讓你歡喜讓你憂的特殊時期,與孩子一起經歷他們的青春期,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

請放下擔憂與控制,帶著理解和尊重,陪伴孩子一起享受這人生中最燦爛的年華。

本文關鍵字:青春期、叛逆、育兒、心理


我是龍哥,來自福建美麗山城三明市的一個草根父親,我有兩個女兒,一個12歲,一個20歲。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和愛人接觸到了正面管教,並深深地愛上了它,我們一起創辦了融和小屋三明正面管教家庭工作坊,我所分享的,都是我們在學習、實踐和傳播正面管教的所悟、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轉發、評論、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麼提高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

怎樣教孩子表達情感1.教孩子學會提要求當孩子需要什麼物品或需要父母給予什麼幫助時,即使父母能夠覺察到,也不要主動給孩子買,而要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並講明理由。例如,如果孩子想買一個新的鉛筆盒,不要...

如何引導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一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陌生的詞彙,自打孩提時代,我們的叛逆期就悄悄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研究表明,人在2~3、7~9與12~18歲會出現叛逆期,分別為「寶寶叛逆期」、「兒童叛逆期」與「青...

敏敏問答孩子叛逆,不聽話,怎麼辦?

戳上方藍字關注「敏敏老師」哦!曾敏敏女士(微信:zengminmin2013),哈佛大學校友,哈佛大學亞洲學生獎學金委員會委員,COURSERA中國顧問委員會委員,華英教育董事長,美國獨立教育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