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時,聰明媽媽這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前幾天,被幾個父母管教孩子的視頻觸痛到了:

1月15日,江西一所小學門口,一位小男孩因為作業沒完成欺騙父親已經完成,被父親當眾罰跪在地上寫作業。

1月16日,貴陽一處鬧市的街頭,一個男孩玩《王者榮耀》,不知不覺花了3000元,被父親罰跪在路邊做乞丐要錢。

1月17日,雲南昭通一條馬路上,一個男孩被媽媽綁在摩托車後拖行。

因為他拿了媽媽的2000元,被媽媽如此懲罰。

孩子犯錯,爸爸媽媽適當的懲罰沒毛病,但是當眾懲罰該不該呢?

鄭淵潔說:徹底毀掉一個孩子的殺手鐧,就是一定要當著外人(或同學或親友或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

2

>>>>

羞恥感

當眾教子,無非是想讓他能認錯,能產生內疚感。

但孩子在眾人的圍觀中,心理第一應激出來的反應是羞恥感

內疚感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僅僅針對於行為本身產生信念:我打破了規矩,我做錯了事情。

羞恥感是一種個人感受,針對人的整體產生的一種信念:我很笨,我一點價值都沒有,我不被喜愛。

心理學說: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知乎上有人說:

二年級時,被班主任指派去做自己做不好的事,然後當眾被指出來罵,從那以後,心裡就藏著一個脆弱的笨拙的自卑的無能的陰暗的小女孩,如影隨形地跟著她,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到國外,即使現在GMAT全球排了前10%,但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知道,我多麼無能,多麼差勁,多麼醜陋,多麼自卑……

童年時產生的羞恥感,將困擾人的一生。

國外許多研究表明,羞恥感越高的孩子,成年後親社會行為越低,更容易產生成癮性行為和偏激行為。

>>>>

心理邊界被侵犯,失去安全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內心邊界,當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管教懲罰,內心世界往往崩塌,嚴重的會馬上激發抑鬱厭世自殺等偏激行為。

●2017年5月12日,泉州14歲的男孩因為玩手機被老師和父母當眾批評後,回家從小區的17樓跳下,當眾身亡。

●2014年,湖北十堰鄖縣城關一中,一名八年級男生因上課不遵守紀律被老師當眾批評後跳樓自殺。

●2013年,廣西柳州市第三十五中,一女生因違反學校規定在教室利用多媒體設備下載遊戲,被老師批評當眾教育後跳樓身亡。

……

>>>>

自尊受損

有段時間,有個10歲的男孩在視頻里怒吼要「尊嚴」而在網上流傳。

他曾因受傷導致頭髮長不出來,而被同學們嘲笑像"光頭強",於是還手,從而被保安罰站。

面對著鏡頭,他喊出心裡話:「就算挨打,我也要尊嚴。

自尊心都是建立在他人評價的基礎上,在眾人面前,被父母曝光自己做的錯事,孩子所有的自尊都將被摧毀。

自尊經常受損的孩子,有的會變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易怒易暴躁,有的則是自卑內向、不合群。

>>>>

複製父母的行為

心理學上將管教懲罰孩子的結果稱為社交學習(social learning)。

我們如何對待孩子,孩子也將如何對待我們和他人。

《變形記》中,有個十分暴力叛逆的男孩梁佳銘,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

但他家最大的問題是——遺傳式家暴!爺爺打父親,父親打兒子!

童年的不斷體罰,造成佳銘自8歲後,就從未和父母好好坐下來聊過天,更不要說在一個飯桌上吃飯了,甚至父親晚上睡覺時都必須緊鎖房門,怕兒子衝進來對他動刀!

梁佳銘說父親:除非他給我跪下,給我跪下我就原諒他!

3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以下這幾中情況,切記懲罰孩子。

>>>>

能力不夠

有些錯不必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摔了杯子或吃飯比較慢,這是孩子年紀小,能力沒有達到,那是他們成長中必然經歷的過程,每個孩子都曾經有過,包括我們自己。

>>>>

無知

網上曾流傳的一個故事:

父親看到3歲的孩子在新買的車上亂劃,一時氣憤把孩子的手打殘了,結果才看到,孩子寫著:爸爸我愛你。

此時已經後悔莫及,3歲的孩子不懂得車與地面紙張的區別。

有些錯,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我們必須要讓他知道為什麼錯,錯在哪兒。

>>>>

和我們一樣的錯

我曾見過一個父親把菸頭直接扔在地上,跟他後面的三歲孩子,也把手中的糖果紙扔地上,父親要孩子把糖果紙撿起來,孩子委屈:爸爸,你自己也把菸頭扔地上的啊。

榜樣的力量無窮大,孩子因為模仿我們而犯錯,應該先罰誰?

>>>>情緒無法控制

孩子犯大錯,家長憤怒之下情緒難以控制,此時不管對孩子是「暴力懲罰」還是「非暴力懲罰」,都可能「過重」。

正如前段時間,那個丟手機的9歲男孩被媽媽活活打死一樣,有多少父母,在情緒失控之下對孩子做出後悔一生的事。

所以在教育管教孩子前,我們應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再處理孩子的事情。

4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該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

懲罰不當,或許會影響孩子一生,在他們心理留下陰影,長大後與我們關係冷淡,或暴力傾向嚴重,亦或自卑、怕事。

>>>>及時教育,給他們一個對錯的界限

劉濤參加《萌寵小大人》真人秀時,泰勒和鄭子祺因為爭搶玩具打架,劉濤第一時間不是批評,而是先了解事情經過,發現泰勒說了謊。

對這種撒謊,劉濤表示不能縱容,她說,「不能讓孩子覺得可以從撒謊中受益,這樣會助長他的行為。

」她直接帶著泰勒看監控錄像,引導泰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控制不住情緒的問題。

每個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都會有迷茫犯錯的時候,我們在發現問題後應當及時糾正和引導,而不是縱容寵溺,這才是給孩子真正的愛。

>>>>

鼓勵勇敢面對錯誤

17年11月13日,10歲的小軍從3層出電梯前,把4層至30層的按鈕按了個遍,然後遭到業主投訴。

陳先生知道後,教育孩子亂按電梯不僅會耽誤其他人乘坐電梯,還影響運行安全,然後提議父子一起寫檢討,陳先生說,「爸爸沒把你教育好,也有責任,我們一起寫。

孩子犯錯,最需要讓他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孩子,即使偏離人生的道路,也能及時回頭。

>>>>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成長

成長總是需要一個過程,有些錯是需要時間來改正。

《萌寵小大人》到了第五期,泰勒未經博士允許私自亂動靜電球被發現後,子祺貝貝主動交待事情的原委,泰勒也再次表現出一個「男子漢」的擔當,承認是自己犯了錯誤。

在第一期里,泰勒為掩飾自己的錯撒謊,現在則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就能夠勇敢承認,這就是他們健康成長的一大步。

>>>>

告訴孩子:我永遠和你站在一起

日本影片《墊底辣妹》里的女主角沙耶加,最開始是一個小太妹,每天無所事事,就知道吃喝玩樂,但無論她表現得如何糟糕,學習成績如何差,被老師如何忽視,被同學如何嘲笑,她的媽媽至始至終都告訴她:媽媽支持你。

在母親的始終如一的陪伴與支持下,沙耶加從一個成績墊底的小太妹,完成考入日本名校——慶應大學的逆襲。

和你在一起,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心理支持。

我們應該永遠和孩子在一起,一起面對他犯錯的結果,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批評推卸。

>>>>

溫柔而堅定地堅持原則

演員梅婷帶著3歲的女兒快快參加《媽媽是超人》時,一家三口來到超市,快快用氣球拍了一個小妹妹,並不肯道歉,梅婷堅持讓快快向妹妹道歉,說這是「原則問題」。

她稱:「我們要讓快快明白,做錯了事情就一定得向別人道歉。

>>>>溝通引導

網上流傳的一個故事如此說:在商場裡,一個大約五六歲戴著假面超人面具的小男孩在自動扶梯上跳來跳去。

不一會兒他爸過來了,把他拉到一邊呵斥道:「跟你說過不能在這附近玩的!你不要命了嗎!」

小男孩不服氣,摘下面具大喊:「英雄是不怕死的!」

他爸聽完一愣,然後蹲下身按住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英雄是不會將性命斷送在玩樂上的,真正的英雄只有在保護重要的人時才會豁出性命。

小男孩想了想,用力點點頭,然後他們手牽著手走遠了。

這就是與孩子溝通的正確做法。

美國作家珍妮·艾里姆說:

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為人父母,是一條不斷修行不斷學習的過程。

願我們,邊行邊學,在愛里與孩子共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批評孩子的6個方式

孩子犯錯了,父母有責任批評和管教,但怎樣的批評才能既有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心理專家告訴我們,在批評和尊重之間,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並選擇適合的批評方式,會幫助父母找到平衡。批評孩子的三大原則:...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媽媽這樣做

01前段天,被幾個父母管教孩子的視頻觸痛到了:1月15日,江西一所小學門口,一位小男孩因為作業沒完成欺騙父親已經完成,被父親當眾罰跪在地上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