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用時間串起孩子成長路上的珍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通過親子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親子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親子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所以,親子閱讀,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所認可,被早期教育所推崇。

那麼,親子閱讀該如何進行呢?

就我自己而言,我對孩子要求也不高,對自己要求也不高,只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心盡力去陪伴,與孩子一起成長,讀我們喜歡的書,做我們喜歡的事,至於孩子學到多少,將來如何,在我看來,並不重要。

但是,因為關注的多了,接觸的多了,看多了群里的媽媽們各種糾結,關於親子閱讀,我有了以下幾個體會:

1、閱讀中,最重要是父母的陪伴

經常會有媽媽很糾結,孩子幾歲了,該讀什麼書?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怎麼樣做才會更好?在這種糾結中,越來越焦慮,總怕做錯了什麼,總怕錯過了什麼。

在我看來,這些焦慮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不如順應自己的心,順應孩子的喜好,去讀書。

讀書本來就應該是件快樂的事兒,如果承載了太多的壓力,這樣的書不讀也罷。

特別是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讀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媽媽或者爸爸陪著自己,共同做一件事情,媽媽(爸爸)的聲音在自己的耳邊,平緩而輕柔的說話,至於說什麼,孩子們並不在意。

我曾經在孩子半歲的時候,自娛自樂讀李白的《將進酒》,完全不管孩子聽得懂聽不懂。

可是我讀得很開心,我觀察到孩子也很興奮,大眼睛一閃一閃,好像是聽懂了一樣。

我當然不會自戀到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半歲的時候,就能聽得懂《將進酒》,可是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讀書,首先家長要喜歡,家長要投入,打動了自己,才能感染孩子。

2、閱讀中,不需要過度解釋

在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時,經常會有家長怕孩子聽不懂,忍不住要去解釋給孩子聽,結果呢,越解釋越複雜,越解釋越混亂。

其實,對孩子來說,從一開始,書面語或者口頭語並無區別,都是一種全新的語言輸入。

我們經常會發現,剛會說話的小人兒,遣詞造句非常有意思,比如當你說,媽媽是大人,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說,寶寶是小人兒,你覺得樂不可支,可孩子卻一本正經。

「小人」的意義,其實就是被成人思維定勢了,而孩子的腦海里,完全沒有這樣的概念,反而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和發揮。

那我們是否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去泯滅孩子的這種天性呢?還是給孩子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成長,去體驗。

我記得蔣勛在《蔣勛說宋詞》中這樣寫道,他說從小父親就讓背蘇軾的《江城子》,可是對於小小孩童的他,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可是隨著年齡的長大,隨著閱歷的增多,突然會在某個場合某個時刻,這首詞不由自主的出現在腦海中,然後才領悟詞句之間的悲傷與懷念。

蔣勛說,這樣一首詞,如何去註解呢?它都是生命的體驗,如果要註解,恐怕是要把生命經驗拿出來註解。

3、閱讀是一種滋養,而不是灌輸

滋養與灌輸,是兩個有點相似卻又不同的詞。

滋養,應該是一種耳濡目染,是一種潛移默化,是潤物細無聲地默默耕耘。

而灌輸,就有一種「強制」了的含義,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按照家長認為好的方式去選擇,去閱讀。

在傳統的養育觀念里,家長們常常會這樣想,我對你好,所以我把我認為好的東西拿給你。

而不是去想你到底需要什麼,我可以為你提供什麼,從而在合適的土壤和環境中,讓孩子自由成長,自由發揮。

因此,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兩代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喜歡的文字不同,關於閱讀的理念也不同,然後產生各種分歧。

其實,孩子們閱讀的書,只要不是誨淫誨盜的,家長們大可不必緊張。

我記得小時候,瓊瑤的書很火,可是老師們和家長們卻覺得,看了瓊瑤的書,就有早戀的苗子,這孩子的思想已經不「純」了,有問題了。

可是,《安娜·卡列尼娜》再好,我不喜歡,讀不下去,奈何?好在當時我的父母,對我讀書的事情,並不關注太多,我才可以隨著自己的興趣看了許多所謂的閒書,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現在想來,非常慶幸。

等我有了孩子,我就希望,我可以給他讀書的環境,隨手可拿的書籍,可以引導,如同《天龍八部》中無名老僧在書架上調整書的位置,而不要以強暴的手段去干涉。

這是我時刻在心頭警醒的:壞的關注,不如不關注。

4、閱讀不是生活的全部,孩子的世界很大很大

如果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這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

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喜歡讀書?有沒有讀書?其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陪孩子讀書,培養閱讀的習慣與興趣?

如果所有的回答都是確定的,並且努力嘗試了各種方式,孩子還是不喜歡讀書,是不是可以放開懷抱,發展其他的興趣。

這個世界,有愛迪生,有陳景潤,有姚明,還有柯林頓……這個世界,除了讀書,還很大很大。

即便孩子喜歡讀書,我也不建議把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讀書這件事上。

古人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接觸大自然,多出去走走,增加一些旅行的經驗,男孩子踢踢球,打打遊戲,女孩子跳跳舞,打扮打扮,都是無可厚非的。

我個人是非常提倡親子閱讀的,可是,我經常在群里跟媽媽們說的一句話是親子閱讀不是生活的全部。

不要為了親子閱讀,忽視了身邊的花草鳥蟲,忽視了日升月落。

何況,閱讀的含義也沒有那麼窄,僅僅讀書是閱讀嗎?

在我看來,世界一本奇妙的書,人生是一本厚重的書,需要我們花很多時間去慢慢閱讀。

就讓我們陪伴在孩子身邊,閱讀也好,玩耍也好,或者僅僅是陪著都好。

就像《阿德琳的項鍊》那本書中所講到的,「語言和思想,就像這些白珍珠一樣,只有把這些小珠子一顆顆按順序穿在一起,才能做成一條可以送給自己或別人的美麗項鍊。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付出也是一樣,其實我們無需做什麼特殊的功課,無需過於焦慮,只要多花時間多陪著孩子,這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而親子閱讀,只是我們陪伴孩子的一種方式。

而陪伴過程中的一點一滴,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美麗的珍珠,一顆一顆,用心去串,才能串起一串美麗的項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和孩子獨處時沒話可說,該怎麼辦呢?

和孩子沒話可說,該怎麼辦呢?上個周末,一個媽媽到繪本館來。憂心忡忡地和說起,她和女兒之間已經沒有共同話題了。原來,她的女兒十歲,四年級。在小學二年級之前,女兒和她很是親密,什麼話都願意分享給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