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獨處時沒話可說,該怎麼辦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和孩子沒話可說,該怎麼辦呢?上個周末,一個媽媽到繪本館來。

憂心忡忡地和說起,她和女兒之間已經沒有共同話題了。

原來,她的女兒十歲,四年級。

在小學二年級之前,女兒和她很是親密,什麼話都願意分享給媽媽。

而自從三年級之後,突然發現女兒已經不願意和她說話了,放學回家就將自己關在房門裡。

偶爾她想要去問問孩子的學習或者生活上的事情,她都找不到話題了。

每天都重複著:「今天學了什麼?」「今天做了一些什麼?」這樣的問題繁瑣且乏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問孩子,換做成人一樣如同匯報工作一般。

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父母子女之間找不到話題很正常,特別是隨著孩子日漸長大,你有你的生活圈子,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圈子。

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我們不得而知,而父母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我們也不可能一一說給孩子聽。

那麼我們可以聊點什麼呢?

我見皺著眉頭的媽媽正在為孩子尋找書,於是問她:「你的孩子愛讀書嗎?」

她說:「挺喜歡的,而且她們老師也要求她們多讀書」。

我問:「那你呢」?

「以前也喜歡,不過工作忙碌,哪裡有時間呢?」

這個答案在我的意料之中,接觸了不少的家長。

雖然現在有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閱讀,將他們領入文字的世界。

只是那些自身愛閱讀的母親,大都以身作則讓孩子讀書的興趣更濃厚並一直延續下去;而不愛讀書的母親,買了書,陪他翻翻幾頁,隨著小孩子興趣轉移,書被蒙了塵,再久了就被束之高閣,書味就淡了知道讀書好,也知道閱讀習慣很重要,於是花盡了心思引導孩子讀書,卻依舊沒有時間自己讀書,更不會陪同孩子共同讀一本書。

閱讀有多重要,大家都已經明了。

而我們今天來說說親子之間的「共讀」。

1.孩子與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為何不從一起看書開始

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書籍不僅是進步的階梯,也是生活中互動溝通的橋樑。

《閱讀的媽媽》中的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和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我有一個小侄子,今年九歲,天性調皮愛玩。

只要到他家裡,就聽見她的媽媽在絮絮叨叨:「今天又沒有寫作業」「又扯了誰的頭髮」「你的外套呢?」

面對媽媽這樣的提問,小侄子一般都是翹起嘴巴,一言不發,冷漠地面對媽媽的質問。

久而久之,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冷淡了,一見面就互相看不上。

他媽媽時常發出感嘆:「這是自己親生的嗎?」

小學二年級開始,學校為了增進父母孩子間的情感交流, 提倡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 書活動,讓父母與子女同讀、同寫、同感悟、共交流。

父母與孩子在 共同選書、讀書、寫讀後感。

這對於不愛閱讀的小侄子來說,真是有一定的難度,卻在老師的督促之下,一開始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加入。

嫂子下定了決心,要好好完成這個活動,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四處取經後開始落實。

首先選擇了一本男孩子比較喜歡的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一開始,孩子並不感興趣,於是我決定讀給孩子聽,或許會引起她得興趣。

我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把書中的各個角色繪聲繪色的表達出來。

孩子聽得很入迷,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我,恐怕錯過每一個細節。

我一看目的達到了,讀的更起勁了。

當讀到一些幽默的細節時,我們都忍不住咯咯的笑了起來,這本書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當我讀累了,他馬上接過書去,學著我的樣子有滋有味的演繹著書中的情節,甚至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這本我們連讀了好幾天。

一到下午,我們交替著讀上一段成為了必備功課。

慢慢地他們之間就有話題了,遇見了一個相似的場景的,他們就開始討論和模仿,繼而引發一些笑聲和延伸的話語。

經過這件事嫂子總結:小孩子與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一起看書就是一個好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相互陪伴的良師益友,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很深遠的影響,而且學無止境,在幫助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家長也需要不斷充實和完整自我,滿足不同階段的孩子的不同需求,這樣才能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和孩子一起讀書,可以增進感情,陶冶情操,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很溫馨的事情,在兩個人的閱讀時光中,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思考和表達,和孩子在看完不同種類的書籍後進行辯論,就同一個話題看誰說得更切中要點,和孩子討論理論怎樣與實踐相結合。

2.如何將書中的趣事帶入到生活中?

怎麼樣和孩子一直保持有話題,不如從共讀一本書開始。

怎麼跟孩子聊書?跟孩子聊書的前提就是,你願意跟他去一起讀這本書。

不是讓孩子去找一個答案,而是梳理他自己的想法的問題。

《夏洛的網》講的是一隻蜘蛛和一頭豬的故事,非常經典的一個童話。

跟孩子聊書的時候多提一些開放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是假如來開頭的——

假如你碰到這樣情況你會怎麼做啊?

假如是你,你怎麼辦啊?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啊?

我在陪同女兒讀繪本《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時》就插入了一些主題談話,例如你的外婆在哪裡?什麼叫孤獨啊?你孤獨嗎?什麼叫害怕,人害怕是很丟臉的事情嗎?

在讀《我有友情要出租時》會問:什麼叫友情,你有朋友嗎?你有特別要好的朋友嗎?

這樣的話題都可以聊,甚至聊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什麼叫做優秀?我們怎麼看待死亡?

很多小說都是用這樣的主題來進行創作的,親子共讀是孩子成長之初一舉多得的事,不管十分鐘、十五分鐘還是半個小時,父母每天要花時間跟孩子共讀一本書,這個過程既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施加影響,也增進了交流,減少與孩子情感溝通的障礙。

共讀共析是親子一起思考世界的快樂方式。

原來模糊的想法好像變清晰了,更多的思想火花也冒出來了。

親子共讀一本書仿佛擁有一家人的鼓勵和支持;被無條件的接納,傾聽,同理和陪伴;讓孩子學會用愛的方式表達和傾聽;甚至孩子可以獲取主持讀書會的機會;彼此支持,讓每個人都得到支持和成長。

3.和父親一起閱讀,更為有趣

生活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疲於拚命賺錢來維持家庭開支,希望儘可能給孩子一個更優越的成長環境。

這個出發點本是好的,但是有多少個爸爸在早上娃還沒醒的時候就走了,晚上一身疲憊地回家時娃又已經睡著。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很多父母雖然和孩子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卻一星期也見不了幾次面,這樣怎麼會有話題可說呢?

在眾多陪伴中,我認為最容易實現而且效果最好的,就是親子共讀。

繪本館有一位父親和我分享和女兒共讀的趣事:

「因為一起看書,我們有了很多父子倆的「小秘密」。

孩子說話快的時候常常吐字不清,有時候孩子媽猜了多次也沒猜對,而我一聽就知道孩子在「引用」某個故事裡的內容。

這種父子間的默契源自每晚的共讀,也讓我無論什麼時候談到孩子教育和父子感情時腰杆都能挺得筆直。

「共讀共讀,自然是一起完成的事情。

我每天起勁地讀,孩子津津有味地聽,連續一段時間下來,孩子開始「背書」了,我念上半句的時候,他能接出下半句,或者能自己指著一頁畫面顛三倒四地把故事講出來。

我能感覺到他在成長,而且成長的過程我一直陪伴在旁,這種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

共讀相比較其它的陪伴方式應該是最容易實現的,它不需要特定的環境、不需要考察任何教育機構、不需要鑽研百家育兒理念,也不需要你有大塊的時間。

買本書,念給他聽,和他交流,就這麼簡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親子閱讀,用時間串起孩子成長路上的珍珠

通過親子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親子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親子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所以,親子閱讀,開始被越...

親子閱讀書香假期

親子閱讀書香假期近日,有報告顯示,雖然多數中國家長都重視孩子閱讀,但缺乏行動力,超過五成家長基本不陪孩子閱讀,而多半的家長不知道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興趣。由此可見,家長自身讀書少、陪伴閱讀時間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