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兒推: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寶兒推,捏捏小手,健康全有,讓每個媽媽成為寶寶最好的醫生!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本能,但尊重才是最大的教養!
我們深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
我們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過度的焦慮與恐懼,以及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意志較量,都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尊重
媽媽不要在人前斥責孩子「不爭氣」、「沒出息」,因為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孩子,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小,還在於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
尊重孩子,就是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行為方式。
很多事情只有真正去了解了它的來龍去脈,才有可能正確判斷孩子的反應。
在生活中,我們被操縱在「大人」的思想下,用大人的眼光看問題,我們竭力剔去身上的幼稚,儘量把自己裝扮得成熟一點兒、老練一些。
面對孩子,我們掩飾起曾有的純真童心,對於他們的世界表現得有點不屑一顧,時而還會來一句:「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這些都成為我們苛責孩子、指導孩子的「砝碼」和「盾牌」,成為我們肆意向孩子發脾氣的藉口。
這真是太危險了!在孩子的教育中,尊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做到尊重孩子不發脾氣,這裡寶寶兒推小寶也有幾點供各位媽媽參考。
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別逼迫孩子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長期以來,家長們都信奉:「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這句俗話,以為自己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了如指掌,在實施教育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是,家長給予孩子們的都是他們需要的嗎?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高興、鬧情緒?
很多時候,家長們習慣了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當成自己的某種精神寄託,期望他們按照自己給他們設計的軌道發展。
三歲學英語、五歲練樂器、6歲學奧數……孩子沒上學就已經整天奔波於各種特長班,久而久之孩子厭煩這種學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採取消極的做法——去上課卻不知其所以然。
很多家長會因為自己的良苦用心被孩子辜負而極度失望。
殊不知,其實孩子已經被這種痛苦折磨了很久,才做出了反抗。
任何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視。
都願意父母尊重自己的一切。
如果父母強迫他們去做某件事情,他們一般都會產生牴觸情緒。
所以父母應該注意尊重孩子。
不要強迫孩子,有時候孩子的倔強與任性,其實不是孩子的本意。
而是因為父母的逼迫,讓他們產生的反感。
所以才會與父母對著幹。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對孩子不願做的事情,不要強迫。
對孩子願意做的事情要給與積極的反饋,引導和支持。
別私自處理孩子的物品
有些物品在大人看起來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有些可以當作垃圾扔掉。
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卻有特定的意義是他們的寶貝。
因此父母在處理孩子物品時。
一定要謹慎,不要私自處理。
否則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尊重他。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隱私
隱私是每個人藏在心裡,不願意告訴他人的秘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不孩子的秘密和隱私。
例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知識情感都會逐漸豐富起來,自我意識。
自尊意識不斷增強心扉也會隨之漸漸關閉起來。
但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總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
可以無所顧忌的進入孩子的世界可以隨入隨意闖入孩子的隱私地帶。
其實這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是尊重孩子的秘密與隱私。
孩子有秘密不願意讓父母知道時,不要覺得孩子是學壞的表現。
以尊重孩子為前提,家長請不要通過不良手段窺探孩子的隱私。
孩子渴望被尊重,被認可。
儘量在平和的氛圍下和孩子耐心溝通,走近他們心靈的大門。
家長也要給孩子獨立空間,允許他們有秘密,尊重孩子的隱私,多理解多溝通。
要明白這個世上,沒有什麼關係比親子關係更親密。
父母,可以經常主動地找孩子交談,達到與孩子情感上的溝通,營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寬鬆的行為模式,使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間不僅僅是血緣上的親子關係,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賴的朋友。
這樣一來,孩子也很願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訴父母。
父母做錯了事要及時向孩子道歉
讓孩子的內心感覺到平等的待遇,做父母的總是用自己的錯誤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對錯,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會嚴格的要求孩子思考為什麼做錯了,要孩子說對不起。
當我們這麼教育孩子的時候,那麼反過來,如果我們是孩子,我們的父母做錯了事情而不道歉,孩子會怎麼想呢?我們不應該讓孩子認為父母親就可以為所欲為,孩子就必須什麼都聽父母的。
所以,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做錯了事情就應該道歉。
對孩子道歉不僅僅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更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的一種尊重態度。
最後,請記住:尊重,不等於縱容。
在家庭中,尊重是相互的,孩子在看著你、模仿你、並複製你的行為。
孩子的教育在一個家庭中是頭等大事,一個孩子的未來和父母親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教孩子認識尊重這兩個字很難,我們自己是不是能很好地做到尊重?就讓我們從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情上讓孩子體會尊重吧!
靜靜地用心思考回想下,在過往的生命中我們有沒有做不尊重孩子的事情?如果有!就請把它記下來,想信我!也請相信自己!當你記下來,你會發現。
這些事情你以後一定不會再做啦,當你不再做那些不尊重孩子的事時。
相信你的孩子會離你越來越近!會更加愛你!
禪心語錄
尊重孩子,請接納和理解孩子的一切行為!很多父母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其實,尊重孩子,說到底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視角去考慮問題。
分享一個我身邊的經歷:孩子早上不起床,大人立刻喝斥,強拉孩子起來後發現原來是尿床了,「這麼大還尿床,真丟人」,面對父母的埋怨孩子低下了頭,後來媽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在又一次孩子尿床後,媽媽說「小孩子偶爾尿床沒關係,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雖然你尿床了,可媽媽還是一樣喜歡你」;孩子立刻高興起來,摟住了媽媽。
小屁孩兒懂什麼?其實小屁孩兒什麼都懂。
寶寶兒推,每天為您分享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和小兒推拿保健治療專業手法!
只需1招,搞定喜歡「撞南牆」的固執寶寶!
我家有個小頑固,話還說不清,做事畫風卻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媽媽在一邊又氣又好笑,按說爸爸媽媽都不是壞脾氣的人,這小小的寶寶的脾氣為啥就那麼倔呢?家長又該怎麼和寶寶溝通?
做錯事情,你會給寶寶認錯嗎
大人之間做錯了事情道個歉握手言和,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然而面對孩子的時候,大人有時候確難以放下自己高貴的面子,給孩子道歉比登天還難。家長認錯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機 如果家長真的做錯事了,或者誤會孩子...
只要一招!再固執的寶寶也能搞定!
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我家有個小頑固,話還說不清,做事畫風卻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媽媽在一邊又氣又好笑,按說爸爸媽媽都不是壞脾氣的人,這小小的寶寶的脾氣為啥就那麼倔呢?家長又...
當孩子堅決不肯道歉怎麼辦?用這五個步驟教會孩子主動道歉這件事
孩子做錯了事情,比如打了小朋友或者不小心碰到小朋友,如果家長在現場的話,一般都會要求孩子馬上道歉。這似乎是件最正確的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教導出懂事、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但是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遇...
怎麼教育小孩才會聽話
怎麼教育小孩才會聽話1、孩子不聽話要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
育兒心得那些事 分享給幼兒園老師的心得 淇寶寶成長記原創
這封信原本是由幼兒園老師的要求讓淇寶寶的媽咪寫給老師的,現在我把這封信公開,在此記錄我的女兒淇寶寶成長路上的所有。讓更多的親們和我一起見證淇寶寶的成長。歡迎各位寶媽寶爸和我一起交流。對於孩子過程...
寶寶不分享就是「自私」?千萬別錯怪了你的孩子!
嘟嘟媽:胡老師你好,我們家的孩子是雙胞胎,為了節儉開支,我總覺得像玩具之類的物品完全可以買一份讓兩個孩子分享著玩。但是事實是為了一個玩具,孩子們經常大打出手,面對這麼自私的孩子,我真不知道該如何...
3歲寶寶有這些情況可不是好事,再不教育就晚了,你家寶寶有嗎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老人說的這句話不是沒有依據,孩子就要從小教育,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教育什麼的還可以在等等!如果3歲的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大人還不加以阻止,不教育,那可就晚了
關於「無理取鬧」,你究竟冤枉了孩子多少次?!
前段時間,被網上一個家長面對因流鼻血而哭鬧不止的小女,不是給與安慰,而是結結實實的給了一巴掌的視頻震驚了!!!真真是讓已為人母的我,分分鐘暴走啊!這樣的家長,對於孩子頑皮或者胡鬧的耐心基本為零。...
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如何看待兒童成長的逆反期?
每個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段叛逆時期,這個時間段也可以理解為爭取自主意識,為了脫離父母的掌控,主要是對父母,對自己親近的人。但是很多家長對於孩子這樣的行為會感到厭煩,這樣是不對的。在這個時...
蘇德中|請不要未經允許把孩子的玩具送人!
看了題目有感觸的粑粑麻麻,要麼是小時候也經常被拿走玩具的「陰影少年」,要不就是自己家娃被拿走玩具跟自己哭鬧的一個頭兩個大的爹媽。對於「朋友的娃來家裡做客,帶走了幾個我家孩子的玩具,然後我家孩子就...
孩子不願分享是天性,教孩子學會分享,聰明的家長是這麼做的……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現在我們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的道理時,也經常用這樣的典故去跟孩子說,要求讓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零食和玩具等等,而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