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性指揮育兒:抱娃VS不抱之爭,讓哭聲免疫Go Awa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子有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最近,倆寶的姨姥姥去了趟非洲,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這片焦熱土地上的狂野風情。

看著馬賽馬拉母象帶著小象以及大角馬領著小角馬遷徙的樣子,蘿宣媽的腦洞開始擴張了。

在育兒路上磕磕絆絆的新手爸媽們,總想要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最優質的口糧、最優質的早教班、最優質的吃穿住行學……試想一下,我們認為最優質的東西,真的適合小寶寶嗎?

作為最高等的靈長類哺乳動物,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有些時候育兒完全可以摒棄各種所謂的育兒經典教程,轉而用人類的天性指導大腦。

今天,蘿宣媽就想和大家聊一聊在狂野的非洲有什麼道法自然的育兒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孩子要與大人增加接觸的機會!我們今天就從在動物世界的母親哺餵幼崽說起。

經常哺乳的物種,母親即使外出覓食也會帶著孩子:袋鼠媽媽把小袋鼠放在自己的肚囊內,黑猩猩媽媽經常把小猴背在背上。

人類學家針對現代的非洲狩獵族群進行研究,發現他們的母親或照顧者在白天幾乎與孩子寸步不離。

如果走路,就把孩子背在身上,如昆族人用背嬰帶、紐幾內亞人用繩袋,北半球溫帶地區的族群則常用搖籃板。

大多數狩獵族群孩子與照顧者經常有肌膚接觸。

我們已知的每一個人類狩獵—採集族群和高等靈長類動物,母親和孩子總是一起睡,睡在同一張床或同一張草蓆上。

人類學家曾以90個傳統人類社群為研究對象進行跨文化研究,發現沒有任何一個社群的母親與孩子分房睡。

美國兒科醫生建議父母和孩子不要睡在同一張床上,主要是怕孩子被大人壓到或被褥太熱,但自古以來,人類的孩子都和母親或父母一起睡,並沒有發生兒科醫生擔心的意外。

或許是狩獵—採集族群睡在比較硬的地面或蓆子上,很少翻身,而現代的父母都睡在柔軟的床鋪上,可能在翻身時壓到孩子。

以昆族的孩子為例,他們在滿周歲之前,90%的時間都會和母親或照顧者有肌膚接觸。

昆族母親不管走到哪裡都會背著孩子。

孩子到了1歲半左右,因為要和同伴玩耍,才會開始常與母親分開。

說到多與孩子進行身體接觸,最近,對某些國外育兒專家所謂的哭聲免疫育兒法的質疑聲越來越大了。

所謂的寶寶哭時候不要抱,以免寶寶養成靠哭來解決問題的壞習慣,很可能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就留下不可逆的心理陰影。

遇到寶寶哭鬧時,不少寶爸爸寶媽媽們都很糾結,到底是抱還是不抱呢?愛TA你就抱抱TA,現在蘿宣媽就給聞聲抱起哭鬧寶寶的爸媽正名!

對於年齡在0-12個月以內的小寶寶而言,TA的大腦智慧還沒發達到通過哭聲來博取大人的關注,以達到某種特殊目的的程度。

加拿大家庭醫生、育兒專家瓊恩.E. 杜郎特博士在《正視紀律》一書中介紹過:「1歲以下的寶寶很容易感到害怕,啼哭是很常有的事,尤其是晚上,他們會哭很長一段時間。

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給予寶寶足夠的溫情,讓寶寶擁有安全感。

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抱抱寶寶。

摟抱對於親子關係的建立非常重要,如果嬰兒跟父母在一起感覺到安全,以後學習新事物時就不會感到害怕。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抱多了會落地醒、落地哭,各種磨人不好帶。

還在寶寶哭鬧中糾結到底抱是不抱的家長別糾結了,哭鬧免疫訓練的結果往往是孩子心涼了,自然就不哭鬧了。

其實想想,呱呱墜地什麼都要從零開始的寶寶還那麼柔弱,TA的身邊只有你,家長辛苦幾個月,給寶寶帶來滿滿的愛和安全感,這正是家長在用愛給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課。

愛寶寶就在TA年幼時候多抱抱吧,人生幾十年,其實核算一下能抱著寶寶看TA甜甜入睡的日子沒有多少。

蘿宣媽的經歷親測,大寶從兩個月開始晚上一直端著睡,直到寶寶半歲時候自主就能好好睡覺,二寶白天端著睡,餓了就給吃,哭了就抱抱,不到半歲就能自主睡覺自主遊戲了。

育兒路上多艱辛,願以我家之經歷與各位寶爸寶媽共勉之。

關於抱娃VS不抱之爭,是親爹親媽就讓哭聲免疫Go Away吧 !!!

欲知更多蘿宣家傾力推薦的育兒信息,歡迎您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蘿宣家

P.S.關於育兒方面的心得體會,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們進行深入交流,也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踴躍投稿呢! 投稿請發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哭鬧不能抱,你是懶還是糊塗?

前幾天,一位媽媽留言:我家寶寶3個月了,經常哼唧求抱抱,一抱就好!周圍人都不讓抱,怕養成壞習慣;又怕不抱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鬧哪樣啊,我迷茫了…」小編不禁感慨:唉,現在當個媽真不容易呀,連寶寶哭...

寶寶哭鬧怎麼辦?

寶寶一出生就會哇哇大哭,如何應對寶寶的「哭」?很多媽媽可能聽過「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這種方法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好嗎?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一個人幸福與否,3歲前已定下基調。「愛、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