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主動學習原本很簡單!可9成父母卻做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揠苗助長」的成語故事,應該很多父母都知道。
道理講起來,也都懂。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總會看到大量父母們,前仆後繼地做著拔苗助長的事。
尤其在孩子學習這方面。
「靜觀育兒」微信上,有一位帶學前班的幼兒園老師常與我們互動。
她前不久就很鬱悶地講了這麼一個事情:
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平時的學習進度比較慢,不太容易跟上大家的節奏。
我也常跟孩子媽媽聊,讓她別著急。
可是今年一開學,這孩子的媽媽就給我來了個電話,說她找關係將孩子送進小學一年級了。
說是很擔心他跟不上,所以乾脆提前適應一下小學生活。
當老師這麼久,可以看到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對孩子的學習過於「上心」了。
這些家長,不僅對老師和學校教育缺乏基本的信任,甚至對他們自己的孩子也是不信任的……
這位老師的話很讓人感慨。
她所提到的那位媽媽的做法,就是一個拔苗助長的典型例子。
因為過分相信「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希望提前「教育」。
之所以有這種錯誤做法,主要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太過不了解。
今天的文章,結合微信後台常見案例來聊一聊,孩子智力發展過程中,都有什麼規律。
通過了解,你也許會發現,想引導孩子主動學習,重要不是父母要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
總是埋怨孩子什麼都不會,TA早晚會成為你常說的那個樣子
「羅老師,孩子爸又在埋怨孩子什麼都不會了,數落孩子不能很快地讀出數字、不認字,天天只知道瞎跑瘋玩……」
這是很多媽媽問過的一個問題。
通過這些案例,我觀察到,越是這麼埋怨孩子不行的父母,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越差。
每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速度和擅長領域都不一樣,有的孩子語言能力強,有的孩子記憶能力強,有的孩子擅長繪畫,有的孩子擅長音樂,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成長,無論孩子聰明或不聰明,才藝多或少,都應得到家長無條件的關愛。
越是埋怨孩子,打擊孩子,孩子的行為發展越是緩慢甚至退縮,容易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安全感。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主要任務不是學而是玩,玩的過程也是認知和探索世界的過程,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同樣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和技能,比如螞蟻為什麼會搬家,蜻蜓為什麼會低飛,和小夥伴們要怎樣相處等。
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愿可以理解,但是拔苗助長的行為卻不可取。
Tip:關於孩子自信心和成就感方面的具體闡述,為之前寫過不少文章,回復「目錄」即可查看。
別以為早上學,就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家孩子現在是四周歲五個月,虛歲六歲,女孩,她挺聰明的,正常按規定是她生日小,別人七歲上一年級,她得八歲。
但是我想讓她明年九月份上一年級,也就是虛歲七歲上一年級……」
一位孩子媽媽這樣留言給我們。
我問她:您為什麼想讓孩子早一年上學?媽媽說:「因為我覺得女孩的智力高峰期在小學體現的明顯,還有我家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挺搶先的。
」
這又是一位非常積極的父母。
孩子現在的自主性已經很好了,媽媽卻已經開始擔憂她的未來。
不難想像,在孩子成長的其他方面,媽媽也會有這種憂慮傾向。
自然,這對孩子有害無益。
其實,孩子早上學完全沒有必要。
格倫多曼曾說過:「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偉大的遊戲。
所有的孩子生來都這樣認為,並且將繼續這樣認為,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事情。
有一些孩子則從來沒有真正地遇到這個麻煩,並且終其一生,他都相信學習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遊戲。
我們給這樣的人一個名字,我們叫他們天才。
」
簡言之,學習本來對孩子而已,就應該是一件快樂、自然的事情。
唯有這樣的狀態,孩子們才可能最高效地學習。
可是大人們卻搞複雜了,不僅未能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學習這件事,往往讓孩子變得「討厭學習」的,正是父母自己。
國家制定的入學年齡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有科學依據的。
適齡入園和入學,孩子的心智會更加成熟,對於學習環境的適應和新知識的接納,也會更加輕鬆。
這種輕鬆的狀態,是孩子享受學習的必要前提。
別自以為事地做主孩子的興趣愛好,你不是TA
老師,兒子三歲了,我嘗試讓他接觸一點新遊戲,前些天給他買了雙旱冰鞋,但他好像只對裡面的帽子和書包感興趣,就是不穿鞋子,您能給提個好建議嗎?我認為好的辦法都用了,他就是不穿。
後來了解到,這位媽媽是看到身邊其他孩子都在溜冰,所以才給孩子買了,而非孩子自己主動要求。
既然孩子不樂意,那麼就沒必要強迫孩子。
對父母來說,平日裡多帶孩子接觸外界、開闊視野即可,並同時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取向。
通過與孩子的溝通,尊重孩子自己的需求和意願,再鼓勵和支持孩子投入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那個「興趣愛好」當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要使孩子的思維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激發孩子的思維興趣,這樣才能提升孩子的積極性,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思維習慣。
上文所列舉的,是靜觀育兒微信後台常見的一些「拔苗助長」的例子。
對孩子有這種拔苗助長傾向的父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下面的這些內容:
美國兒童學家提出,讓孩子晚上學一年或者一年半,這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有先後次序的。
早期教育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訓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過早和過晚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我們都知道狼孩兒、豬孩兒的故事,他們就是因為錯過了語言和社會規範等各種智能開發的時機,所以,即便科學家提供良好的條件,也不能使他們趕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平。
而過早的開發孩子的某種智能,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對此,家長朋友應該了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識。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在未來占據優勢地位,他們花費精力和金錢,將孩子投入各種「提前教育」的訓練中去。
即便是好萊塢的明星也未能免俗。
湯姆·克魯斯的女兒蘇瑞未滿4歲,她每天都須參加語言、數獨、繪畫、鋼琴各種課程。
這個世界著名的「星二代」小公主甚至還被迫要上服飾課,有專門的潮流保姆告訴她當季最流行的裸色連衣裙、豹紋高跟鞋,甚至新款的香奈兒皮包。
當人們看到畫著煙燻妝的3歲半的小蘇瑞,只能感嘆「這並不是她最好的童年」。
「早上學」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在於:
1.從醫學角度來說,5歲和6歲孩子相比,大腦發育和智力水平的差別確實不算很大,但是從性別上來看,差異就比較大。
通常來說,男孩的發育遲於女孩,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水平僅僅相當於3歲半的女孩,讀寫能力也會遲上1年到1年半左右。
在整個小學階段,男孩的生理髮展和心理發展總體仍落後於女孩。
正是基於對男孩發育遲於女孩的發現,有些國家已經嘗試讓男孩晚一年上學。
2.孩子早上學的不適應並非智力不足,而是情商不夠。
5歲和6歲孩子相比,心智發育的差距很大。
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堅持性、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都達不到上學的要求。
3.讓低齡學生承受與年齡不相稱的學業重壓,違背成長發展規律,學習的難度超出孩子的能力範疇,會使孩子在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強行記憶,這往往會導致孩子的精神長期緊張,會誘發一些神經衰弱等疾病。
4.由於學齡前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如學齡的兒童成熟,他們調節、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律己困難,很難堅持坐住一節課;在進行閱讀、寫字、算術等學習活動時常常難以完成,導致孩子成績長期處於後位,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壓力,這樣就會損害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一些脆弱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這勢必會影響孩子個性的發展,甚至形成膽怯、厭學等不良情緒。
教導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交給孩子的知識和能力變成遊戲活動。
——英國教育學家洛克
玩,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不應該去抱怨,也不應該去剝奪,這樣會讓孩子的生活里缺少了各種的刺激和學習的機會,導致孩子缺乏主動性與參與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權利,也是孩子成長學習、探索世界的最佳通道。
沒有不喜歡玩的孩子,也沒有天生不會玩的孩子,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可以發現,孩子願意玩,在玩的時候很快樂、很主動並且很投入。
對於孩子來說,玩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法,讓孩子通過其特有的學習載體——玩具和遊戲訓練技能和體能,有助於孩子可以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玩也是孩子與外在世界溝通的橋樑。
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在不斷主動的探索中了解自己、表達自己、了解外界、與外界溝通。
「遊戲就是兒童思維訓練最好的方式」——美國的羅伯特•米克教授
父母們若能善加利用,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天性出發,在適合孩子的遊戲活動中有意識地去教,去激發孩子的思維興趣,會事半功倍。
比如和孩子一起去郊遊,在走走玩玩的過程中,不僅僅教會了孩子認識各種昆蟲、植物、自然現象,同時讓孩子有了熱愛自然、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
如果在這樣玩的過程中,再加入爸爸們陪孩子做一些更加刺激、激烈的運動,更是讓孩子得到了體能上的鍛鍊,以及情緒上的宣洩。
誰能說,這不是一堂好的自然科學課、體育課、思想品德課呢?
教育部在公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
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
不要狹隘地看待學習這件事,給孩子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談到學習,許多人就想到學校里坐在課堂上聽課,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識。
這種理解未免過於狹隘和刻板了。
當一個嬰兒能夠辨認出媽媽和其他人的區別時;當四五歲的孩子開始好奇於男生女生上廁所時為什麼不一樣,而向父母討教時;當女孩子模仿媽媽塗口紅、穿高跟鞋時;當男孩子和爸爸一起組裝新買回來的玩具時;甚至是當孩子把家裡的鐘表「大卸八塊」時……這些都是在學習。
「因需而求謂之學」,我們需要的某種知識和技能我們還沒有,我們去追求它,這就是學習。
人們在生活中用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識是課堂之外學到的,比如社交常識,心理調節能力等。
課堂上的學習僅僅是學習的一種,也是相對於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最為狹窄的學習階段。
對於幼兒來講,他們是通過遊戲和生活學習的,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學習,他們參與的每一個遊戲或者活動都是學習。
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廣泛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饋贈,幼兒藉此增長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廣泛地探索和興致勃勃的狀態對於幼兒來講是無比重要的,前者讓孩子不斷發現自己的天賦,後者讓孩子達到內心的和諧和心理的自我建構。
一些功利心很強的父母,總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學有所成,比如背唐詩、記單詞、學數學等,可謂去本求末。
其實孩子多背幾首唐詩,多識幾個漢字,這一丁點優勢很快就會消失,長遠來講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假如孩子因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對學習產生牴觸感,就更因小失大了。
在學習的過程中,快樂比結果更重要。
孩子從過程中獲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應態度,比孩子所學的具體的結果更重要。
孩子沒學多少東西,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喜歡學習、喜歡知識,這種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
靜觀育兒微信公眾號"jingguanyuer"原創文章。
想獲得免費專家答疑等更多育兒資源,請關注"jingguanyuer"!
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兒童學齡前寶寶(3歲——6歲)最全發育指標 飲食推薦
3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齡,從3歲開始,大部分孩子正式進入社會——上幼兒園了。自此,豐富多彩、喜怒哀樂的世界,開始在孩子面前展開。而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是最純凈的童真世界。和孩子一起,探索「十萬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