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6歲階段幼兒的大腦正處於活躍的黃金時期,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

孩子的模仿對象會隨著孩子接觸的人物而改變,一開始是與寶寶互動時間最長的爸爸媽媽作為模仿對象,後面有些孩子甚至會模仿熒幕中的畫面,像是電視或平板之中看到的動作或對白。

不同階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模仿力,那麼,隨著年齡發展,不同階段的孩子可能出現哪些模仿能力呢?會通過怎麼樣的方式模仿呢?

6個月之前:通過眼神交流進行模仿01

與孩子進行眼神交流是前6個月階段的重中之重,建議家長平時抱著孩子時,儘量保持和孩子進行眼神注視;當爸媽與寶寶四眼相對,寶寶覺得有安全感,進而啟動模仿機制。

若是寶寶看著爸媽,爸媽卻不予理會,他就會開始哭鬧,因為寶寶他被拒絕了,覺得傷心,當然也就不會有模仿的出現了。

許多爸媽都會覺得小嬰兒聽不懂、也看不清楚,就讓他自己靜靜躺在嬰兒床上。

但是,殊不知,這樣就會忽略了寶寶對臉型及嘴型的模仿,如果寶寶沒有模仿的意願與動機,就可能影響之後學習說話的能力。

有些寶寶學講話的速度較慢,可能是與模仿經驗有關。

因此,不要以為寶寶前6個月時期什麼都不會,這6個月反而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6個月-1歲:對物品的概念尚不成熟02

寶寶6個月大之後,視覺功能逐漸發展,可以看見的範圍變得較遠,對於外在環境的刺激,也越來越有興趣。

此時身體動作已可以打破小嬰兒時期只有反射動作的限制,動作模仿的能力會變得較好。

但是,這時候寶寶對於物品的概念還不太成熟,看到爸媽拿起棍子敲打鼓,寶寶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隨手拿起身邊的物品敲敲打打,無論那是玩具還是電話,在寶寶看來並無二異。

爸媽不要強迫寶寶這個東西只能這樣、那個東西只能那樣,因為這個階段的動作模仿比物品特質來得重要。

這個階段,父母可以在孩子模仿的行為中,加強孩子對語言與行為的關係認知。

如和孩子暫時離別揮揮手的時候重複:「拜拜、再見」,和孩子握手的時候就說:「握握手」等等,促進寶寶語言社交的發展。

1-2歲:進入語言和動作模仿爆發期03

等到將近1歲時,孩子就會進入語言發展的階段。

1歲的孩子對於動物或物體的叫聲很有興趣,能夠模仿大約4種動作的叫聲。

到了1.5歲左右,孩子差不多開始學著說話。

語言能力也是模仿過程,必須配合聽覺區辨能力,加上嘴型動作的模仿組合。

若孩子在嬰兒時期擁有許多模仿經驗,其語言發展也會更加成熟。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語言過程之中,如果希望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得好,就需要有主體聲音的刺激,孩子才會模仿。

所謂主體聲音指的是與孩子直接對話,而不是像在音響播放出音樂或電視節目的講話背景聲音。

否則即便每日24小時長時間播放音樂或故事,也不太會誘發孩子模仿的動機。

1歲大的寶寶在模仿動作的特質上,出現配對概念,也就是特定物品會有相對應的動作,例如當孩子拿到梳子,就知道往頭上做出梳頭髮的動作;拿到電話就會把話筒放到耳邊聽,嘴巴總碎碎念好像在和人在聊天,物品與動作之間的連結變得明顯。

1~2歲的孩子移動能力更為成熟,除了在地上爬行之外,開始會走路,甚至爬到柜子上,對於環境周遭的一切都十分好奇,但孩子還不能分辨事情的對錯,因此爸媽應該將危險物品收置於孩子不易取得之處,並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語與行為,以作為孩子的模仿好榜樣。

2-3歲:開始具備延緩模仿的能力04

2~3歲的孩子開始出現一連串的動作模仿。

1歲孩子的模仿動作就是反覆地玩水果的遊戲;到了2歲,就可以將動作組合起來,象是切了水果之後,把水果放在玩具盤上,再把盤子端給別人等進行一連串的動作和序列的動作。

在美國社會學家米德(Mead)的兒童社會化理論之中指出,2~3歲的孩子會模仿不自覺模仿他覺得重要的事情,但當他們經常看到父母在使用筷子時,他們模仿著像父母一樣拿起筷子。

這個階段的寶寶模仿能力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隨著身心發展,幼兒模仿範圍逐漸擴大,模仿動作「內化」(interiorization)而形成心像。

他們開始具有「延緩模仿」(delayed imitation)的能力,就是當孩子將日常生活發生的事件,或是對於人物的觀察儲存於記憶中,不像以往只能在當下立即模仿動作,而是在某一個環境之中,再把過去的記憶叫出來,不需要直接看著對象做出動作。

3-4歲:喜歡模仿角色,但推理能力尚不成熟05

孩子從一開始模仿大人的表情、動作,再來是出現配對的模仿動作到一連串的模仿動作,大約到了3歲開始有角色的概念,也就是會模仿角色。

這時候的孩子十分迷戀扮家家酒的遊戲,很喜歡扮演各種不同角色。

在扮演遊戲時,通常會選擇扮演與自己同性別的角色,像是小女生就會傾向模仿媽咪或姊姊、小男生會想模仿爸爸或哥哥,此種性別模仿,是兒童心理發展中性別認同的重要學習歷程,也是因為開始有了角色的概念所致。

這時可以協助孩子創造遊戲情境及提供適合的遊戲道具,引導孩子在活動中對社會角色及規範的認識及了解。

這個時間點還有一個模仿特質就是,孩子的模仿能力越來越好,幾乎什麼都可以模仿,但推理能力還沒有那麼成熟。

爸媽最常犯的錯誤,會告訴孩子這邊有個洞,不要踩它,但卻故意做出踩的動作,下一秒,你就會看到孩子伸出腳想要踩那個洞。

習慣與大人溝通的爸媽,通常告訴他人不能做某事時,為了強調為什麼不能這樣做,而會特別口頭解釋,並身體力行示範,但對於未滿4歲的孩子來說,雖然他耳朵聽到了爸媽說不可以,但是眼睛看到的動作是執行,就會想要模仿動作。

所以,爸媽一定要避免做出「引以為戒」的示範,否則等於是挖洞給孩子跳。

4-5歲:同理心發展,變得善解人意06

4~5歲孩子開始進入團體生活,此時他們最喜歡模仿老師,總是要求爸媽扮演小朋友,自己則是模仿老師的角色。

除了扮演老師的角色之外,還會加入許多在學校發生的情境,甚至找更多的朋友一起來扮演,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配合玩出一個遊戲。

在這些演練的過程之中,孩子就會推理,並察覺別人感受。

神經生理學者驚訝地發現,人類模仿他們的表現獲得快樂或悲傷時,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素會變得很活躍,從而出現鏡像。

也就是說人們在模仿他人的時候,也能像他人一樣感受到快樂或是悲傷。

為什麼古人有「感同身受」的形容詞呢!這大概就和模仿他人的表情和言語,孩子會變得善解人意的原因。

4歲多的孩子也正處理問題解決萌芽的階段,孩子會身處某一個情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模仿等到後來,就會與同理心及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有關聯性。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新事物

是最原始的學習方式

如何保護孩子的模仿能力

遇到問題如何解決

下面幾個小妙招趕緊收好啦

Q1:如何回應孩子的模仿行為?

學齡前的孩子其實尚不了解模仿動作的意義,因此當寶爸寶媽們發現孩子正在模仿自己的行為時,要做出反應和回饋。

因為爸媽的態度和反應是關鍵。

這也就提醒總是以自己生活為主的大人,你的一舉一動的生活型態可能淺移默化地影響了你的孩子,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自己先做好。

Q2發自內心讚賞孩子好的模仿行為

父母若是希望孩子模仿這個行為,就應該讓孩子感覺受到獎勵和支持,發自內心對孩子表達讚賞,如對他微微笑或是鼓鼓掌,跟孩子說:「你做得很棒棒哦,媽媽為你自豪」。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眼神鼓勵,不管口頭上再怎麼鼓勵,如果雙眼沒有看著他,孩子還是會覺得爸媽不真誠,只是在敷衍他而已。

Q3:出現不當模仿不應急著處罰

如果孩子出現不恰當的模仿反應,建議爸媽儘量不要使用高壓處罰方式,因為可能只是孩子在某個情境模仿了不適合的動作而已。

與其責罵孩子,不如教導孩子應該怎麼做才合適。

對於孩子而言,可以學習到替代行為,這也是一個模仿,以適當的行為取代不好的行為,否則有時候爸媽不斷地告知孩子你不可以做這些動作,反而是提醒了孩子你還可以怎麼做。

以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

Q4:社交衝突,如何處理?

倘若此時孩子有社交衝突,除了冷處理及轉移法之外,爸媽應該引導孩子了解原因及教導孩子正確方式,而不是一昧的責備、處罰或是表示「就是不要做就對了」反而容易使得孩子想要故意去挑戰。

Q5;選擇性忽視孩子為了吸引大人注意的行為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的模仿行為是為了要引起大人注意,例如孩子故意把水倒得滿地都是,這時候建議適度的忽略是較妥當的做法。

不過,爸媽也注意到不同階段孩子的發展重點。

如果是未滿1歲的寶寶,把水倒在桌上再以小手觸摸,其實寶寶只是想要了解桌子與水之間的關係,爸媽應該適時地讓寶寶探索。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孩子還是會故意把水打翻,吸引爸媽來到孩子身邊關注他,爸媽就應該忽略孩子的這個行為。

經過1、2次的忽略之後,孩子知道這樣做沒有什麼效果,可能就不會再做了。

爸媽應該是把注意力擺在孩子表現較適當的行為上。

比如可以先示範如何喝水,當孩子拿起水杯,自己把水喝光,並將水杯輕輕地擺放在桌上時,然後馬上給予孩子稱讚,之後孩子就知道以適當行為取代不好行為。

Q6:爸媽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

有些爸媽會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因而沒有注意到自己行為的影響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確還不懂這些行為的意義,但他們就已經會模仿了,也正是因為不懂又會模仿,於是將眼前不開有的行為全都照單全收,在不適當的情境出現不恰當的行為,因此,這就是爸媽本身的身教問題了。

因此,若是爸媽不希望孩子模仿某個不適當行為,除了不要鼓勵這個動作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自己的身教,也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大人本身減少出現在孩子面前的不良行為,孩子就沒有這個機會模仿。

反之,在孩子面前出現的總是好的行為,孩子當然就會模仿好的行為了。

模仿需要孩子不斷地挑戰自己,

開發自己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也就意味著孩子不停地在用自己的大腦

模仿,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歲前寶寶大腦發育的高峰,錯過不可逆!

寶寶三歲,我們應該充分關注的是寶寶的行為發展、認知提升,比如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發展、語言的發展、邏輯性的發展等等,而絕不是以為抓住一個寶寶的興趣點就是未來培養方向的線索了。三歲前是大腦的「組裝期...

0-5歲寶寶的模仿能力,這樣回應寶寶會更聰明

隨著年齡發展,不同階段的孩子可能出現哪些模仿能力呢?(文字較長,建議收藏)6個月之前:眼神接觸是模仿關鍵剛出生的新生兒就會模仿大人吐舌頭或張開嘴巴的動作,不過這時候可能只是單純本能反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