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爸爸表揚孩子「你是最棒的!」,他卻說你罵我弱智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由貶低、譏諷、指責、侮辱、謾罵、詆毀、拳腳相加、棍棒……走到另一端,即絕對欣賞、過度表揚、任意激勵、無端誇獎、及時鼓勵,並由此出現一些觀點: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樹起你的大拇指,告訴孩子「你真棒!」。

這些觀點大有走極端之嫌。

事實上,對孩子的教育還需要家長抱持理智的態度,一味地跟著新觀點走,也許並不適合您家中小寶貝兒的成長。

觀點可以借鑑,但要分析後有針對性地借鑑和運用。

記得一期《星光大道》節目,六位參加這台節目的業餘歌手中只有一位小朋友,在這個沒有年齡、性別、閱歷限制的節目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失去優勢,第一輪就被刷了下來。

孩子的心理難以承受,淚流滿面。

主持人走上台去圓場,問孩子還有什麼話要對大家說,淚光盈盈的孩子,帶著哭腔,堅定地大喊:「我是最棒的!」

這樣的情景在許多場合時常發生,但敗了就是敗了,輸了就是輸了,承認現實,承認自己還有發展空間,承認自己還有進一步努力可達到的目標就好了。

既然已經確信自己是最棒的了,那就等於將自己的發展空間縮小為零了,再努力也上不去了。

表揚孩子時,要讓他面對現實。

家長說點實話未嘗不可。

如果一味地把「孩子,你是最棒的!」這種信念不停地傳遞給孩子,一旦他遇到挫折,會否定家長的教養方式;他也許會懷疑大人的真誠,他可能意識到父母的欺騙。

孩子會自問:「既然父母一直說我是最棒的,為什麼我敗下陣來?為什麼我前面還有別人?為什麼我不是第一?」

孩子就是孩子,我們允許前面有人引領他,也不否定後面還有人不如他。

他在今天只是站在人生過程中的某一個點位上,也許那不是最理想的,但那一個位置是屬於他的。

孩子的期末成績許多家長看到了,如果孩子取得了班上第一的成績,是否是年級第一?是否是區(縣)第一?是否是(省)市第一?是否全國第一?是否世界第一?第一,只有一個,所以誰也不是「最」。

家長最好以溫和一些的態度面對孩子,表揚孩子時要具體,而不只是泛泛而談「你是最棒的!」。

有這樣一個具體案例:一天,一位父親聽了一堂親子教育報告,主講人不停地告訴家長要表揚孩子、鼓勵孩子,要時常說「孩子,你是最棒的」。

而其初二的孩子也剛好參加了一堂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班會,老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們為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轉眼,父親下班回來晚了,孩子想到班會上的作業,主動為父親拿了拖鞋,並說:「爸,您換鞋。

」父親突然想起家長會上講師提到的激勵孩子的方法,便脫口說了一句:「孩子,你是最棒的!」他沒想到,兒子竟回應一句:「少跟我來這套!我幫您拿雙鞋就是最棒的?您罵我弱智呢?」說完轉身走了。

父親一頭霧水,難道表揚錯了?

表揚孩子是一件老生常談的事情,但在親子教育課堂上,通過有效的情景互動,我們發現在許多家長心目中,表揚孩子仍僅停留在表面工作,在技術上有提升空間。

我設定了這樣的情境:孩子一蹦三跳地回到家中,或許還唱著那美麗的歌謠,見到爸爸媽媽以一種神秘的表情問:「媽媽,我們考試卷子發下來了,您猜我考得怎麼樣?」

基於以上情境,家長在互動過程中回答是:

1.「你一定是考得很好!」

2.「媽媽相信你最棒,你考第一了。

3.「你的表情告訴媽媽,你考得不錯。

……

以上羅列的對孩子問題的回應,相信都會令孩子很高興,可家長為何不故弄玄虛,延長孩子快樂的時間呢?比如,可以說「好,我猜猜……」、「你的成績,你的成績應該是,我再好好猜一下」等等。

家長的有意猜測,可激發孩子對於自己好成績的良好感受,他可更長時間在父母面前享受勝利者的喜悅。

正如我們講偵探故事,如果一下子就說出結果,故事也就變得乏味了。

情境繼續:孩子打開書包,拿出自己的試卷,興奮地說:「媽媽,我考了100分啊,我們班上,只有五個同學是100分。

」孩子臉上充滿了笑容。

我們如何回應?

家長回答如下:

1.「媽媽真高興,你太棒了!」

分析:孩子學習成績,是媽媽的事情,孩子取得好成績,媽媽高興了。

試問:孩子高興了嗎?

2.「孩子,考得不錯!天外有天,繼續努力啊!」

分析: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為何立即告訴孩子天外有天呢?這就不是表揚,分明是告訴孩子他不行。

3.「孩子,我們出去慶祝一下,好好吃一頓!」

分析:物質刺激和成績掛鈎,下次如果不慶祝,孩子就會感覺失望。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不可替代他對自己的成績負責。

家長應該幫孩子自小樹立一種理念,即學習與吃飯、穿衣是一樣的;相信孩子愛美,相信孩子餓了會吃。

同樣的,如果在孩子心目中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家長就可以從每天督促孩子學習和陪讀中解放出來了。

表揚孩子時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表揚那些在相應年齡段還沒有固化下來養成習慣的良好行為。

我們可以表揚3歲孩子吃飯很乾凈,可以表揚6歲孩子幫媽媽洗碗,可以表揚小學生寫作業認真、學習有效率,也可以表揚初中生有審美能力。

但是如果我表揚上初中的女兒吃飯很乾凈,也許她會放下筷子轉身走了,也許她會故意吃得滿桌都是,這是一種逆反和無聲的反抗。

因為那樣的表揚與她的年齡不吻合,與她的能力不匹配。

第二,表揚近期比較突出的、有變化的行為。

如有的孩子習慣在做功課時拖拖拉拉,不講效率。

家長可採取一些獎懲措施,包括在某一定時間段內做完功課可以玩十分鐘遊戲或者看半小時電視等,除此之外加上口頭的表揚和獎勵,效果會更好。

第三,表揚要注意間斷。

凡是家長認為孩子良好的行為表揚之詞脫口而出或者及時物質獎勵的,容易導致孩子良好行為的目的是為了討好家長,獲取表揚或獎勵。

而一旦自己有意表現好了,卻未得到期待的家長反饋,兒童將可能失去保持良好行為的主動性,也可能採取有意退回到不良行為的方法,引起家長的關注。

而間斷式表揚和激勵,即:不是每次良好的行為都能獲得表揚,在良好行為建立之前表揚的頻率可高一些,隨著習慣的養成,表揚的次數遞減,最後的結果是在無人表揚的情況下,孩子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習慣,不再依賴於外界的力量。

第四,表揚也要有套路,即表揚的模型。

表揚與批評一樣,可運用同一模型,即,表揚(批評)=具體行為+個人感受或評價+期待。

如:春節父母帶4歲的小明回奶奶家,小明主動和爺爺奶奶等人打招呼(或不打招呼)。

父母蹲下來,與孩子面對面或將孩子抱在懷中,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對孩子進行表揚或批評。

若表揚小明,可以說:「寶貝兒,你一見到爺爺奶奶就跑過去高興地叫『爺爺好!奶奶好!』(具體行為),媽媽/爸爸看到你這樣做,為你高興(表達個人感受),覺得你是個懂事的孩子,大家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

(同時可以配合對孩子的擁抱和親吻動作)」

若批評小明,可以說:「小明,今天一到爺爺奶奶家,你就跑著找玩具去了,沒問候『爺爺好!奶奶好!』(具體行為),媽媽/爸爸看到你這樣,有些不高興(表達個人感受),媽媽/爸爸不喜歡沒和爺爺奶奶打招呼的孩子(表揚要適度嚴肅,以示不快)。

小明,我想你現在可能正想著去和爺爺奶奶問好,是這樣嗎?(告訴孩子現在做什麼)」

如果泛泛地說「小明是最棒的!」或者「小明你沒禮貌!」,可能會協助他滋生自大的態度或者不知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

第五,表揚的主體定位在孩子身上,以「你」(指孩子)作為表揚的主語,以「你」為重點,效果會大有不同。

如:「孩子,你努力,你成功!爸爸分享你取得好成績的快樂!」這樣主體是孩子,孩子努力,孩子成功。

家長只是扮演分享孩子喜悅的角色。

(選自馬健《女兒好養》)

==================

  • 歡迎掃一掃加醉梅家庭教育微信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如何巧妙運用批評與表揚

好多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表揚過頭怕孩子驕傲自滿,過分批評又怕孩子內心受到傷害,很多時候不知道何時該表揚何時要批評,應該如何表揚又該如何批評自己的寶貝。下面小編就跟大家探討一下如何巧妙運用...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曉冬今年12歲,在學校里是出了名的調皮鬼,而且經常不聽父母的安排,只要是曉冬覺得不喜歡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做,父母根本沒辦法改變他。更嚴重的是曉冬的脾氣非常壞,只要父母對他稍有批評,他就絕食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