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忍不住「指點」孩子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拿起玩具小汽車當作手機打電話,那玩具魚竿卻弄反方向,你是否都會忍不住會告訴他正確玩法?其實,這剝奪了兒童嘗試、學習和發現的過程,破壞了兒童獨立思考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時,你的干涉,還會招致孩子大哭大鬧。
不如,把觀察和探索的機會留給孩子,他們自己發現的玩法,更會帶來快樂與成就感。
以後碰到問題,更會自己努力嘗試解決。——陳忻《養育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忍不住去「指點」孩子,告訴他這是蘋果,這是橘子,這個應該放在這裡,這個不能這樣做……當然,我們並不認為自己這樣做有什麼不妥之處,更想當然地覺得我們是在教授孩子對事物的認知。
然而,我們卻在無形中抹殺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錯誤是每個孩子必須經歷的過程,也只有錯誤才能讓孩子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發現科學事實和概念。
錯誤要靠孩子自己糾正,這個過程家長無法替代。
「探索」是懷抱著某種好奇、某種想法,然後尋找答案,重要的是失敗、錯誤,在不斷嘗試中獲得的體會與自信。
從一出生,孩子就具備了旺盛的好奇心。
好奇心能幫助孩子擁有主動學習的動機,但很多家長在不經意就將孩子的創意表現抹殺在萌芽狀態。
首先,家長要重視孩子對每一個事物的解釋。
經常問問孩子「你怎麼想?」「你能做什麼」「你覺得……怎麼樣」,認真地和孩子交流,傾聽他的發言和對事情的看法,哪怕他的理解有違常識,哪怕他的想法天馬行空。
如果你可以長期堅持下去,任由他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意,你會發現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會對事物建立自己的獨特認識,並且在團體中擔當重要的角色,能很積極地參與到集體討論中,自信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從小注意孩子對事物的獨立看法,進行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是科學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
在孩子的前期培養教育中,我們不是為了要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而是為了開闢孩子良好的思考道路。
其次,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提出問題。
在孩子的心中埋藏著各式各樣的問題,這是孩子具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的表現,因此我們更要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即使孩子有的問題問的「出格」,一時答不上來,那也不要緊。
只要實事求是的告訴孩子,等自己查到了有關資料再作答覆,這樣的態度不僅會提高自己的威信,更有利於與孩子密切交流。
國外教育學者認為,關鍵是創造提問題的環境,讓孩子們意識到,他們能提問、可以提問且有權利提問。
《通訊教育雜誌》一篇論文指出,6歲至18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平均每月在一個小時的課堂上,只提問一次。
而這個數字,相當於一個四歲的孩子所展示出的好奇心。
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激勵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尤為需要。
1.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
聰明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是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
孩子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積累了經驗,當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時,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2.主動提出問題和孩子一起討論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父母經常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的大腦經常處於活躍狀態,通過這種方式來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而在孩子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父母要善於提出開放性的題目,讓孩子勇於突破常規的想法,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3.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孩子發表意見時,即使是錯誤的,也要讓孩子說完,然後再給予適當的指導。
對於孩子的正確意見,父母應該積極肯定和表揚,增加孩子主動表達的自信心。
4.允許孩子標新立異
孩子有新奇的想法,父母不要否定孩子,要允許孩子標新立異,因為標新立異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表現。
*淘兒學,專注於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知識和信息*
8種方法提高中國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有這麼一則笑話:在一所國際學校里,老師給各國的學生出了一道題:「有誰思考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糧食緊缺的問題嗎?」學生都說「不知道」。非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糧食」;歐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緊缺」,美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