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良好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孩子呱呱墜地到上小學,好象就一眨眼的事,好快呀!我們家大寶下半年也將邁入小學校園,成為一名小學生。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隨著角色的轉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也越來也高,很多孩子由此不適應,厭學、逃學...時有發生。
那麼孩子將要上小學之前,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哪些生活習慣來適應小學生活呢?
我們將幼兒園和小學進行一個差別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
首先,要讓孩子做好上小學的心理準備。
上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在幼兒園老師的照顧一般都比較周全,吃喝拉撒睡老師都會做好安排,提醒。
進入小學,孩子可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了,和父母分開的時間也更長,別說是孩子,做父母的多少都有點焦慮和恐懼。
孩子進到一個新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朋友,陌生的環境,渴了要自己去喝水,生理急了要自己去廁所,還得分清上下課時間。
這些是人的五大需求中最基礎,解決了這些,孩子才有安全感。
只要不對學校產生恐懼,其他都還可以慢慢適應。
所以我會做幾個方面的心理建設,1.多和孩子聊聊小學生活的暢想,告訴他會有哪些挑戰,平時通過遊戲的方式和孩子試練習。
2.儘量提前帶孩子去新學校走走,看看大哥哥姐姐們在校園的活動,了解一下環境,讓孩子有個直觀感受。
3.家長千萬不要有與上學有關的事來嚇唬威脅孩子的這種語言和行為。
比如說:「你這麼喜歡看電視,上了一年級看你還看,看老師不教訓你!」等這類恐嚇語。
會讓孩子對學校產生厭惡情緒。
其次,提前培養孩子獨立性和社交能力。
在幼兒園穿衣吃飯都有生活老師幫忙,有些孩子還不會自己穿衣服,鞋子反了也分不清。
這些在小學就都是問題,弄不好還會有別的小朋友嘲笑而打擊孩子自信心。
進入新的環境,建議先幫孩子物色能一起入同一個學校的,興趣愛好價值觀相近的,先交好朋友,到時進到小學就不那麼孤單,減少不適應。
再者,要提前建立起時間觀念。
在幼兒園學習是遊戲,遊戲也是學習。
小學可就分得清清楚楚了,上課是上課,還得遵守紀律,提高注意力聽老師講課,課後還有作業。
所以時間觀念很重要,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逐漸養成重視時間的良好習慣,培養他們自己管理時間的規則意識。
提前教孩子學會認識時間,體會時間的長度,區分上課和下課的意義這些都很重要。
我特意買了個掛鐘掛客廳,時不時會問下孩子請幫我看下幾點鐘啦?剛開始孩子們都是不會看的,就告訴他們,短針指到哪就是幾點,長針走到哪就要算算,一個大格五分鐘。
幾個大格就是幾個五加起來。
這個做父母的要用心一點,常常看常常算一段時間後就會了。
會認識時間了就可以要求每件事要多少時間玩成,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看電視多少分鐘,刷牙要幾分鐘,睡覺要幾個小時?一分鐘的時間可以做些什麼?等等。
這樣,
他們就會對每天的作息規律有初步的了解,進入小學不會因為對將要發生的事沒概念而產生恐慌或不耐煩。
最後,父母要有個良好的心態。
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舒緩情緒。
孩子上小學標誌著他們離我們又遠了一點,他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需要自己獨立,去闖蕩他們自己的世界。
不把小學看得過於重要,但也不要不當回事。
看得太重要,父母自然會有一種焦慮,這種焦慮會傳導給孩子造成孩子的恐慌,不利孩子健康成長。
太不當回事,認為和幼兒園差別不大,不去理會也不行。
一旦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及時幫助,會讓孩子覺得被拋棄。
把它當作是孩子的又一次脫敏過程,只有經歷才能更好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