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專家林美慧:爸爸媽媽分享育兒的五大頭疼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林美慧,國際知名的早期教育和親職教育專家,超過35年的幼教經驗,落實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從著作《AI時代慢養的勇氣》,到她的幼兒園中沒有卡通圖案,有的是到處可見的藝術品,連天花板也掛滿藝術家特別繪製的布幔。

她教會父母用「慢養」觀去教導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腳步。

今天,我們就請她來跟爸爸媽媽分享育兒的五大頭疼問題。

---------------------------------------------------

問題一:三到六歲閱讀習慣養成,父母要注意什麼?

林美慧:

三到六歲是孩子從嬰兒期進展幼兒期的階段,孩子天性喜歡學習,像海綿一樣不斷的吸收膨脹。

我看到的普遍現象就是父母太容易被一句話綁架:不要輸在起跑點。

這句話真的傷害了非常非常多的孩子,其實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現在的一件事情,所以這個階段孩子學到什麼更重要。

【要多預備環境,誘發孩子自主學習】

我們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要誘發孩子自動學習,三歲的孩子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要被建立起來,所以我覺得要布置一個豐富的環境,就像去吃自助餐一樣,有人喜歡吃沙拉,有人喜歡吃水果,我們不知道當下這個孩子喜歡吃什麼。

如果我們能夠給孩子多預備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裡面探索自己最感興趣。

幼兒有一個黃金敏感期,當黃金敏感期跟你的關注觸碰在一起,就會產生火花。

【不要一直去追究結果,要讓孩子持續好奇下去】

很多父母很早讓孩子感覺學東西一定要背誦,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並沒有感到學習是快樂的。

你覺得很有成就,但是對孩子來說是一輩子學習的興趣來換取當下的愉悅,這是很大的一個損失。

三歲到六歲是孩子學習抱有很大好奇的階段,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持續抱有這個好奇。

不要去太在意當下的結果是什麼,這個我覺得是很需要的。

【讓孩子愛上閱讀,環境很重要】

現在的網絡時代,我們都可以很快速在電腦上面看到很多資訊,但大多數資訊都是片斷化的。

而且現在信息發展迅速,很多今天的知識變成明天過去式。

所以閱讀是可以讓一個人透過一本書,貫徹對於這件事情邏輯的思考,跟對於這個事情深度理解。

我在國外的時候一直觀察很多家庭,餐廳吃完飯,大人在談話孩子通常會拿出本書看。

很多父母每天就看電視看手機,孩子也沒有環境去看書,所以要讓孩子做什麼事情,環境很重要。

如果家裡擺滿了書,你常常在那裡看書孩子就會養成看書的習慣。

閱讀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孩子畢竟有很多是經歷不到的,南極、北極,可能很多孩子去不到,可是書籍可以讓他拓展生活以外的一些感受。

問題二:職場媽媽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孩子的教育?

林美慧:

很多父母覺得為了陪孩子我不工作,24小時看著孩子。

這樣的孩子幸福嗎?不幸福。

我們剝奪了很多孩子自己獨立的機會,甚至會過度保護。

的確父母應該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如果要陪他,應該是在這個空間裡他做他的事,你做你的事,有需要的時候一起做。

不要坐在那陪孩子玩手機,跟孩子一起閱讀,有時間她讀她的書,我讀我的書。

孩子要學習獨立,你要營造那個環境,而不是說他在看書你在看手機,這樣孩子就沒有辦法養成閱讀的習慣。

陪伴孩子重點不在於量而是重質。

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陪孩子,但是陪他的時間到底陪什麼,到底有沒有傾聽。

比如媽媽今天拿了一張紙貼上幾個顏色,帶他去公園找找這幾個顏色的東西。

我沒有花很長時間,但是孩子會因為你這樣跟他一起做探索,達到了優質的陪伴。

問題三:為什麼會提出AI時代慢養的概念?

林美慧:

只要對的教育方法孩子是很享受、自在的,而不是壓力,不是緊張的功課。

AI這個名詞讓大家覺得是很科技,很夢幻,但是其實又在生活裡面不斷的滲透著。

不管這個時代怎麼變化,其實人是最不容易被取代的。

數據化的東西可以被歸類。

人的笑、哭,人的興趣機器人學不來,機器人可以為你做很多事,但是不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幫你擦眼淚。

越是在高科技時代我們越要重視人存在的價值。

AI時代要發現人的價值在哪,慢養就是一個紮根的工作,就是一個看似很慢好像當下沒有結果,可是這一個慢養的過程裡頭可以培養出孩子很多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未來面對問題,有能力去應對解決的能力。

比如告訴孩子說這個很燙不要摸。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摸過怎麼知道到底是有什麼差異性,所以在慢養的過程讓他體會這些溫度,生活的溫度,很多能力不是灌輸,而是在體驗的過程裡面滋養。

所以越講AI的同時,越要做幼兒教育,幼兒教育重點不在於教人,而是協助把生命最光華的,最好的部分讓孩子能夠自己去找到。

我覺得很多人終其一生覺得自己不快樂,我曾經做過調查:覺得你這一輩子很幸福的,十個裡面三個人。

為什麼不快樂,他們也有很好的經驗也有財富?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自己,沒有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們也無法想像十年後什麼樣,只有強大自己才可以面對,「慢」是強大自己的過程。

問題四: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如何抓住?

林美慧:

每個孩子的氣質都不一樣,孩子氣質類型會影響學習和人格發展。

氣質裡面有個叫做「反應域」的名詞,反應域就是已經在生氣你還不知道,慢半拍。

[舉個例子]

爸爸出門跟哥哥弟弟兩個孩子說,我出門你們都不能偷看電視。

小孩子當然偷看電視,爸爸回來知道後第一個處罰的是做什麼?就是處罰哥哥。

可是哥哥覺得明明弟弟也做我也做,為什麼老是被罵就是我。

人格特質裡面,氣質裡面就是有一個慢半拍的,就是不懂人家的,同理心比較弱。

這個過程裡面,同樣一件事父母怎麼這麼對我?為什么弟弟每次都吃到甜頭,他不會被罵?

對於太機敏的孩子有一些嚴格和正直教育,對於慢半拍的孩子有同理心的教育,知道此刻人家的想法是什麼樣。

這都是非常重要,我覺得認識自己的孩子是要教好孩子最重要的,也是科學管教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問題五:隔代育兒如何緩解衝突?

林美慧:

隔代育兒主要帶領者很主要,主要帶領者如果是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來說孫子是一起玩玩鬧鬧的,對爸爸媽媽來說孩子是用來教的。

本身對於這個孩子的定位、角色就是不一樣的,所以這是難免的事情。

如果說孩子平常都是父母在帶的,有時候奶奶也很喜歡去跟孩子培養一下情感,如果沒有太危害到教育孩子的原則,偶爾你要讓爺爺奶奶適度釋放對孫子的情感。

但如果爺爺奶奶主要帶孩子,孩子的很多行為已經逾越常規的規則,還是要跟長輩善意溝通,比如告訴長輩有一套系統是在幫孩子做氣質分析的,孩子可以做這些不可以做那些,婆婆就可能就接受了,因為這是專家的建議,可以藉助第三方的力量來跟長輩溝通。

我們要努力減少婆媳之間或者夫妻之間在孩子教育這件事情爭鋒相對的情景,家庭的和諧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很重要。

否則孩子會處於一個不安的狀態,這對孩子人格塑造非常不好。

「林美惠詳細介紹:在大陸,她指導過16家幼兒連鎖機構,超過1500所幼教早教學校,2000位以上園長接受她的輔導。

在台灣,超過2500位父母參加過她的父母課程。

她讓越來越多的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她一直認為,孩子的成長與環境息息相關,知道學習的樂趣遠比去學什麼更重要,就算與當下社會氛圍不一樣也不改她的堅持。

轉載自:超級育兒家

圖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健康育兒測一測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進入測評系統。

權威的測評軟體,科學、精準呵護孩子的成長!

在公眾號主頁發送您想諮詢的問題,靜待專家解答即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親子閱讀|你焦慮嗎?讀繪本就好了

在一對一指導了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閱讀之後,我發現很多家長都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焦!慮!我因為做兒童教育,很多家長找我諮詢孩子的問題,我確實遇到過極少數幾個真的可能需要專業機構輔導或者治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