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要看看!孩子的三次叛逆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第一次: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

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第二次: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此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次: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常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理變得更加矛盾,甚至煩躁!

父母如果此時強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

應該要先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

不妨多給他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

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他的社交圈雖然我們無法干預,至少可以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比如多帶他出去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信任,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不同時期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心理變化,所以我們的教養方式不能一成不變。

做父母,也是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無論何時,請記得收起你的家長專制!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子貴學苑

關注我們,關注教育

關注我們,關注孩子成長

關注我們,關注教育公益事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人生的幾個叛逆期,家長必須知道!

相信很多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都知道,自己也曾經經歷過叛逆期。知道,在那段時間裡的「可怕」。所以,在面對自己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用最溫和的方式來伴隨孩子,走過叛逆期。當然,可能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