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個孩子,卻讓另一個孩子作別了這個世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有個新聞特別讓人揪心。

長沙2歲女童被一位男孩故意抱上電梯,乘至18樓後她走了出去,墜樓身亡。

監控錄像顯示,這位小女孩和兩名五六歲的男孩兒一起進了電梯,男孩惡作劇般地按了高層,走出電梯。

小女孩緊隨其後,卻又被男孩抱回電梯,一個人被關在電梯裡。

就在電梯門緩緩關上的那一時刻,轎廂內的光線慢慢消失。

封閉陰暗的電梯讓她心生恐懼,她拚命跺腳、哭喊。


隨後電梯上升至十八樓,小女孩搖搖晃晃地跑出電梯,從平台上墜亡,作別這個世界。


-01-

事件發生後,這個視頻在網絡上瘋轉。

悲劇的發生有多方面原因。

不可否認,物業監管不力,監護人大意疏忽,相關人員都難辭其咎,但那個小男孩的行為值得我們思考。

這起事故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每一個曾用「他還是個孩子」開脫的家長臉上。

有些孩子平時調皮搗蛋,家長會想:「孩子越皮越聰明。

當孩子出門坐地鐵飛機,孩子大聲喧譁,追逐打鬧,影響其他乘客休息時,家長會說:「小孩子天生就是愛動。

和小夥伴在一起玩,孩子搶奪東西,家長心裡暗想:「我的娃就要有這種霸氣。

帶孩子去商場逛街,孩子東摸西蹭,甚至去掀別人更衣室的門帘,家長要說:「他還小不懂事。

家長為熊孩子行為的開脫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即孩子是不懂事的,對自己行為的對錯分不清楚,所以應該得到周圍人的諒解。

而且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越調皮越聰明,更不會幹涉阻止。

然而頻頻發生在小孩子身上的悲劇,和這些理念沒有關係嗎?

-02-

最近,有個朋友在為她家樓上的噪音苦惱。

樓上的熊孩子每天在家跑來跑去,蹦來蹦去,三餐在家吃,飯點挪凳子、桌子,聲音不絕於耳,早晚摺疊床哐當哐當響。

每天早上五六點,玩具就扔得噼里啪啦響。

上去理論,被樓上老人趕出來,牙尖嘴利地說他們還是小孩子,有什麼辦法呀。

和孩子父親交涉,誰知這中年男人說要尊老愛幼。

一天十六小時花樣噪音,朋友感覺自己快被折磨瘋了。

有的家長認為,「愛鬧」是孩子的天性,應該包容他們,釋放他們的天性。

一直以來,我們在教育方式上提倡不要扼殺孩子的個性,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想像力,從而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這點沒錯。

但是,孩子也是懵懂無知的。

你在保護孩子天性的同時,也應該告訴孩子「搗蛋」的底線。

禮貌、是非黑白、品德品行等原則性的東西一定要教給孩子。

沒有家教的孩子,刁蠻任性,讓人討厭。

一味寵溺,讓孩子連基本的禮貌和教養都沒有,是為人父母的失敗。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應該適時制止,正確教育。

據說,孩子在三到六歲時就已經形成了90%的性格,人生接下來的數十年不過是10%的範圍里微調而已。

這個說法也許有失偏頗,但我的確相信,一個人的性格,會在他開始認識和接觸世界的短短數年間成型。

有一則故事

楚漢時期的韓信路過一樹林,被躲在樹上嬉戲的玩童朝身上撒了泡尿,韓信沒有發作,反從懷裡摸出幾粒碎銀打賞孩子。

孩子以為向行人撒尿還可掙得銀子,也就樂了,待韓信離去,又朝另一個將軍身上撒尿。

將軍大怒,拔出佩刀,一刀便殺了孩子。

這個故事,相信大家看了都會有體會。

今天,你捨不得教育孩子,長大後社會一定會幫你「教育」。

-03-

還記得《蠟筆小新》嗎?小新是一個年僅5歲,正在幼兒園上學的小男孩。

小新之所以讓人喜歡的地方,不僅在於他笑點不斷,還在於他人特別好,雖然調皮,喜歡捉弄人,但他特別懂事,遇到比他小的小朋友,他總是充當大哥哥。

他會冒雨給媽媽送傘,在小葵害怕的時候保護她,風間要轉學的時候唱歌送別……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小暖男一枚。

他心地善良,溫情脈脈,這顆幼小的心靈在呵護別人的時候其實就在尊重呵護生命。

長沙2歲女童,如果遇到的是像小新一樣有愛心的大哥哥,她的生命就不會被漠視,不會匆匆作別這個世界。

-04-

自由從來都是相對的,世間沒有絕對的自由。

教養本身就是一個讓天性和社會性慢慢磨合的過程。

聰明的父母懂得教育的原則,並把這份理念,融進生活中的點滴。

日前,浙江衢州一書店店員開門營業時,發現門縫裡塞了一張紙條和40元錢,上面寫:"我教子無方,兒子在你店裡偷了四本畫書。

本應帶兒子來道歉,沒開門,對不起。

家長是孩子言行的責任人。

你必須告訴孩子界限。

你可以讓孩子調皮,但不能讓他囂張。

孩子的言行不僅代表他自己的形象,更代表了他的家教。

孩子雖然單純,但感知能力遠比大人以為的要敏銳,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所以說,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當你面對孩子,用你的方式把這個世界最基本的規則、禮儀、道德標準講給他聽時,他是聽得懂的。

但你覺得「長大了他自然會懂」,可能他就永遠不會懂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