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一流父母做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流行一句話: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其實不論父母是一流、二流、三流,歸根結底是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充當一個什麼角色,是引導者還是扶持者。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文章為家長們分析了一流、二流、三流父母的不同,並提到一流的父母可以帶給孩子包容理解、時間觀念以及思考力。

一、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中國大多數家長,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他們含辛茹苦,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營養、健康保健等生活層面上,滿足於實現孩子在飲食、健康、服飾、玩具、用品、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內容。

如果孩子是由老人照看長大,產生這種情況的幾率更大。

隔代人似乎更願意在生活照料的層面上貢獻愛心。

這樣,對孩子「養育」的職能漸漸變成了單純的養,「育」的職能就在無盡的關愛中被弱化掉了。

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

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

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

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父母難辭其咎,在這種保姆式的照顧下,孩子缺乏獨立意識,缺乏勇於創造的精神,最終庸庸碌碌一輩子。

二、二流的父母做教練

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練。

他們會用各種手段,不惜一切代價,逼迫孩子學會各種技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誕生了無數的虎媽、狼爸。

他們堅持用最傳統、最原始的古老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家裡常備藤條和雞毛撣子,讓孩子們從小背《三字經》《弟子規》,背不上來就要揍人。

他們不准孩子看電視,不准自由上網,不准隨意開空調。

他們認為,孩子是民,家長是主,打是一種文化,當然,他們會在打之前把道理講清楚。

但是時間會證明,這種教練式的教育方式,雖然讓孩子看起來比同齡人獲得了更多的技能,進入了更好的大學。

但接受這樣的教練式教育,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容易導致精神崩潰,扭曲本性,最終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偏激。

其實教孩子什麼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接受好的規矩,形成好的習慣,樹立好的目標,這是根本。

打是打不出來這些的。

三、一流的父母做什麼?

1、一流的父母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曾有個媽媽帶孩子去逛商場,她覺得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個熱鬧非凡的場所,可結果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場裡一點也不高興,甚至有點害怕。

媽媽不明白,一向喜歡玩的孩子怎麼會排斥又漂亮又熱鬧的商場呢?

但是當她蹲下來詢問孩子原因的時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見一條條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點也不能讓人賞心悅目,反倒讓人非常不舒服。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許多家長會從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動,間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麼做、怎麼玩、玩什麼。

但小孩就是小孩,他們的身體和思想的高度都還有待成長,如果大人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場,就很難明白孩子的喜怒哀樂。

蹲下來,你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聽覺、視覺與理解特性,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溝通和交流。

2、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管理時間。

對於「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差,有些孩子成績好」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甚至老師會說,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

但是人們往往會忽視這點:

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對時間的管理。

這就是有些人想方設法補課、熬夜,最終也學不過另外一些同學。

因為他並沒有掌握時間管理的訣竅。

3、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獨立思考。

有這麼一個發人深省的笑話:

在一所國際學校里,老師給各國的學生出了一道題:

「有誰思考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糧食緊缺的問題嗎?」

學生都說:不知道。

非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糧食」;歐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緊缺」;美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中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思考」。

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會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而從來沒有想過哪些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

每當孩子遇上困難時,父母都會不假思索幫孩子把困難解決。

長此以往,孩子的思考能力被扼殺,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更談不上了。

但是現如今的社會,沒有思考力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再優秀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當然,遇事不會思考、不敢動腦解決的孩子,也註定成為不了優秀的人。

那麼如何教孩子獨立思考呢?

針對不同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發生的具體問題,提供機會讓孩子懂得獨立思考所帶來的魅力,逐漸鍛鍊他遇到事情自己面對,並想出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家長們常說:這孩子,你怎麼就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

可是家長們,你們又何曾去嘗試了解孩子的想法?

理解與溝通是相互的,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們請降低身段,站在和孩子等高度的位置,去交流、去引導、去讓孩子們成為自己人生的執行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