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怎麼教育?不看後悔!吳堡本土教育專家分享兒童教育心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兒童早期教育不能依賴老人霍忠厚

我是一名有四十多年教齡的教育工作者,近二十年來專門從事幼兒家庭教育的研究,所以,非常關注幼兒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因為幼兒早期教育的成敗,與父母對幼兒的關注程度有直接的關係。

身為幼兒主要教養人的家長,應該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否因為自身工作或享受而放棄責任,轉而由幼兒的爺爺、奶奶、姥姥承擔起主要教養人的責任?在我看來,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對幼兒的早期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為,無論從老人的年齡、身體條件、精神狀態來說,都已經無法勝任。

下面我對此提出一些個人看法,供廣大幼兒家長參考。

通過對幼兒教育的調查,我發現大多數從小由老人帶大的孩子,在語言的發展方面較為遲緩,語言發展上的遲緩並不是指嬰幼兒說話的早晚,而是指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程度。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就在0-3歲。

語言環境的優劣決定了語言的發展。

有些家長卻不以為然,認為跟著老人一樣可以學習說話,怎麼就阻礙幼兒的語言發展了呢?其實,我所指的語言環境是家庭這個小環境,而幼兒的直系親屬就是這個小的營造者,如果營造者能給幼兒創造一個非常有利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學習語言就會事半功倍。

反之,則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讓老人作為這個小環境的營造者,是非常不合適的。

第一

大多數老人講話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幼兒在這樣的語言壞境中長大,肯定也會帶有這些地方口音,而大的語言環境要求幼兒會說普通話。

方言在與他人交流時很可能造成阻礙。

一個叫王小東的幼兒,從小在清澗由姥姥帶大,一口清澗地方話。

送回吳堡後,因為語言的不同,班裡的幼兒不太跟他交流,更不說跟他玩耍。

這種由於發音不準,地方口音太重造成的障礙不僅影響幼兒與他人的交流,還會影響到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通常這類幼兒為了避免被人嘲笑,就會儘量少開口說話,少回答問題。

這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性格也會變得膽怯、孤僻、內向。

第二

幼兒在語言的發展時期,最需要家人的引導和鼓勵。

而老人由於年齡的關係,思維會變得混亂,有時說話詞不達意,囉囉嗦嗦毫無重點。

幼兒在這個年齡段是最好奇、最喜歡問為什麼的時候,問的多了,老人就會不耐煩,要麼嗯嗯啊啊不予理睬,要麼就會不耐煩的打斷幼兒的提問,阻止幼兒再次提問。

這樣做又怎麼能夠對幼兒起到引導的作用呢?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0-3歲是嬰幼兒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的嬰幼兒是最需要家人關注的。

他們希望在自己牙牙學語時得到大人的關注和鼓勵,如果此時得不到家人的關注和認可,幼兒就會失去用語言表達思想、情感的興趣。

很多老人認為這麼小的孩子,只要吃飽喝足、會說幾句話就可以了,小孩子的話不需要那麼認真聽。

幼兒的語言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忽略、搪塞,他怎麼會願意多說話,多發表感想呢?再者,幼兒喜歡聽故事,老人的視力大多不好,不願意給孩子講故事,而聽故事、回答故事中的提問、複述故事,又是鍛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不少老人由於文化水準的限制,語言非常貧乏,整天就圍繞在「吃飯、睡覺、走路……等這樣貧乏的語言環境中生活,使孩子語言的訓練受到制約,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可能得到有利的發展。

現代社會雖然是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但語言仍是人際交往非常重要的手段。

幼兒時期語言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和培養,對幼兒今後的人際交往會產生很大的障礙,不利於幼兒性格和行為能力的發展。

第三

老人帶出的幼兒從性格和行為能力的培養來說,也都不盡如人意。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日益增多,三、四個老人看著一個幼兒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

俗話說:「親孫子勝過親兒子」。

老人對於孫子輩的幼兒會格外的呵護,更何況是幾個老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那就達到溺愛的程度了。

吃的:要讓孩子吃飽、吃好。

玩具:只要孩子要,再貴也給買。

反正不能讓孩子受委屈,於是使幼兒變得任性、專橫、唯我獨尊,有一點不如意就會又哭又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有人說了,這樣孩子得到充分的自由,多好呀!可是,該給幼兒自由的時候,老人又不願放手了,幼兒天性好動,喜歡爬上、爬下,摸這、摸哪,喜歡探個究竟。

老人因為擔心孩子小,怕磕著、碰著,發生意外,就會極力阻止幼兒,甚至代替幼兒去完成。

比如幼兒想爬著去拿玩具,爺爺、奶奶會把玩具都放在他面前,想要哪個,拿哪個,不用你爬著去找。

想出去玩,跟著你。

走路要慢慢的,跑步不能太快了,否則會摔倒。

高的地方不能爬,低的水溝不准下,太危險。

沙子不能玩,太髒。

水不能玩,太涼。

想自己學吃飯,怕撒了,寧願追著孩子到處跑著喂,也不讓孩子自己吃,致使一些六、七歲的孩子還要餵飯吃,10歲的孩子不會剝雞蛋。

想自己學穿衣,怕穿反了,幫孩子全穿好。

這樣一來,幼兒失去了嘗試各種事物的自由,變得膽怯、不自信,做事慢慢吞吞、畏手畏腳,失去了學習自理技能的自由,變得懶惰、自私,事事都等著別人替他做好,不管別人感受如何。

這樣的幼兒自理能力極差,環境適應能力也很差,離開爺爺、奶奶來到幼兒園,就會表現出膽怯、自卑、不知所措,很難適應新環境,融入集體生活。

還容易養成兩面性格,在家裡稱王稱霸,誰也管不了。

到了幼兒園又老實、內向,不願與人交往。

在學習方面,由於依賴性強,不願多動手動腦,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不會,我不知道」。

不會又不敢問,久而久之,就對學習不感興趣了。

到那時候,做父母的再想去管教,不好的行為習慣已經養成,再改就不容易了。

有些做父母的會說,真的這麼嚴重嗎?3歲以前,孩子這麼小,不讓老人幫著帶,我們自己那麼忙,哪裡能管的了呀!其實,也並不是說不能讓老人幫著帶孩子,只是說不能過於依賴老人。

把孩子放在哪,就什麼都不管了,就是過於依賴。

如果實在忙於工作,可以讓老人幫著帶一帶,不過,做父母的應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多關注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在幼兒的教育方面應與老人進行溝通,讓老人與自己教育幼兒的方式儘量保持一致。

如果條件允許,應該讓幼兒與父母住在一起,老人只需起到輔助作用。

這樣,對於幼兒的發展會更加有利。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那一份教育責任只能由父母承擔。

父母究竟應該怎樣給孩子做好這個榜樣,還真是一個挺難的課題。

但願我們做父母的都能盡到父母的責任,都能給自己的孩子做最好的榜樣。

處處以良好的行為感化孩子,教育孩子,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你開什麼花,孩子就會結什麼果,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著孩子,影響著孩子,教育者孩子,而且這種教育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