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媽媽只用一招,就讓發脾氣的孩子立馬聽話!朋友圈轉瘋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實話,面對孩子的脾氣,你有沒有那麼一瞬間,是想直接揍孩子一頓的?如果真誠的回答這個問題,相信一大部分父母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實踐君

那天,我不讓兒子玩手機,他竟然這樣做...

前幾天,朋友來我家做客,給我說起了一件她兒子的事:

周五放學後,8歲的浩浩玩起了手機。

一叫寫作業,對方馬上就回答說周六再寫。

聽到兒子這麼說,她有些心疼,想著就玩會兒沒事,平時上學也挺累的。

可是吃完晚飯,兒子拿起手機又要玩。

她連忙喝止:「我們之前約定好了,周五到周天,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

剛剛你已經把時間用完了!」

兒子撒起嬌來,賴著說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就玩最後半個小時。

說著打開手機,卻又被她阻止。

見媽媽堅決不讓自己玩手機,浩浩急得跳了兩下,坐在地上,大聲哭鬧起來,「不行,我就要玩,就要玩」,說著還哭了出來。

她一把將兒子從地上拉起來,嚴肅的說這樣亂發脾氣是沒用的,然後撒手去收拾碗筷。

沒料到,身後傳來了『砰』的一聲巨響,一轉頭,發現是兒子把平時吃飯的椅子推倒在地。

替換高清大圖

說到這,她嘆了口氣:「當時我特別生氣,就想二話不說揍他一頓。

不過看他哭得眼睛都紅了,就忍住了。

現在的孩子發脾氣,大人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朋友沒打兒子,忍住脾氣蹲下安慰是非常難得的。

用暴力去打壓孩子心中的怒火,只會讓孩子做出更多另父母傷心的事來。

發脾氣分兩種,你的孩子是哪種?

發脾氣是孩子表達感情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但是爸爸媽媽知道嗎?細分起來,孩子的脾氣可以劃分為兩種:

樂樂數學又考了100分,放學後他興沖沖的回家和媽媽分享喜悅。

但家裡來了客人,樂樂媽只是看了眼試卷,說了一句繼續努力之後就又和客人聊起來了。

他不開心了,拿著卷子蹭到媽媽的旁邊晃動試卷,連喊了好幾聲『媽媽』,樂媽都沒怎麼搭理。

孩子變的暴躁起來,抓起果盤裡的零嘴亂扔。

樂樂媽氣極了,站起身來直接給了孩子一個耳光。

這時,孩子應該是被嚇到了,懵了幾秒,也沒有哭,接著撿起掉落在地上的卷子,自己走回了房間。

樂樂為什麼發脾氣呢?因為想讓媽媽看到自己的好成績,想把這份喜悅和媽媽一起分享,但是媽媽只顧著和客人聊天。

他覺得自己被疏忽了,所以要做點『特別的事情』引起媽媽的注意。

這一種脾氣,是有理由的,他是在用行動表達內心的渴求,給媽媽傳遞一個信息:媽媽,我是不是不重要,你能不能看看我?

如果不及時安撫,可能會導致孩子認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以後有脾氣也不敢發。

而另一種,是孩子無理取鬧,無論父母怎麼解釋都沒有用。

這位媽媽已經跟女兒解釋了:「你買的東西實在太貴了,媽媽買不起,要不等到明年,媽媽慢慢存錢,有錢之後再買行嗎?」

女兒不答應,就是要買,無奈這位母親只能下跪祈求。

可女兒一點都不心疼母親,當場發脾氣。

這種脾氣,不是要證實什麼,是一種索取。

孩子理所當然的認為,他人就是要滿足自己的要求,而父母無論怎麼安撫都沒有用。

說白了,這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

他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父母及時教育,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不然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

陳喬恩小時候不敢發脾氣,結果...

許多父母認為,管他是哪種脾氣,反正孩子發脾氣本來就是不對的。

不給點教訓,他們怎麼知道下次不能這麼做了!

可是不講方法直接動手教育,讓孩子畏懼家長,變得不敢發脾氣,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真的是好事嗎?

陳喬恩已經成為了大家認可的演技派,但是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回憶起童年時光,她卻表示,自己小時候不敢發脾氣,因為怕被媽媽打。

替換高清大圖

在採訪中她整個人都顯得高度緊張,處於一種心理應激的狀態,在說到媽媽會打她的時候,還警惕地回頭看了看,確認媽媽沒有在,才安下心來。

那警惕驚嚇的眼神,掩蓋不了內心的恐懼。

而她也表示,因為童年的記憶,自己多年不敢說話,也不敢交朋友,甚至有點自閉,和母親的關係也一直不好。

在小時候,孩子是最軟弱無力的,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

如果父母因為不想讓他發脾氣,不問原因就上去一頓揍,那得來的結果無疑是孩子與父母疏遠。

再嚴重些,孩子還很有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不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越來越自閉,導致情緒障礙。

有心理研究指出:童年裡過度的消沉,沒有光彩。

擁有糟糕童年的人成年後患抑鬱症的機率更大。

不敢發脾氣的孩子,最可憐。

孩子發脾氣要這麼做,讓他與你更親近

「不能打不能罵,總不能由著他的性子吧?」

「有一次女兒亂發脾氣,我打了她,導致她現在都不愛跟我說話,怎麼辦啊?」

「我有時候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每次想好好講道理,可看到兒子張牙舞爪的樣子就控制不住自己。

......

孩子發脾氣,最頭疼的還是不知怎麼處理的家長。

到底怎麼做,才能在不傷害的孩子的情況下,讓孩子平息怒氣,控制自己的脾氣呢?

實踐君給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及時應對。

當孩子發脾氣有原因,你得這樣教育:

接受孩子的情緒

孩子發脾氣時,最忌諱的就是父母也發脾氣,甚至用自己的脾氣蓋過孩子的脾氣。

這只會讓親子間的關係越來越僵,並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啊,不管對錯,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孩子發脾氣時冷靜下來(如果不能冷靜,一定要馬上離開現場,可以去洗碗、打遊戲、和朋友傾訴.......總之千萬不要硬碰硬),接收孩子的負面情緒。

如果可以,當孩子生氣時,你抱抱他,心平氣和地撫慰,幫孩子從被憤怒控制的情緒中脫離出來。

替換高清大圖

鼓勵孩子說出內心想法

爸爸媽媽語氣好一些,鼓勵孩子說出原因。

如果孩子能積極的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那恭喜你,孩子已經能暫時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的面對問題了。

如果孩子不管不顧,那爸爸媽媽有必要告訴孩子『有問題我們一起解決,但是你不說我怎麼知道呢?』『不管你說什麼,爸爸媽媽都不會怪你』......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說,家長可以試著猜一猜,與孩子互動,引導他學會表達發脾氣背後的原因。

要知道,比憤怒更加可怕的是孩子慢慢成為了不會表達憤怒的人。

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當孩子說出了發脾氣的原因,爸爸媽媽要理性對待。

如果孩子說的合理,家長一定要考慮,是否聽取孩子的意見。

並且在事情解決之後,告訴孩子,以後遇到了問題一定不能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

那孩子總是無理取鬧的發脾氣呢?別急,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讓孩子把脾氣發完

父母要冷靜,當孩子發脾氣時先別急著上去安慰。

讓他自己把情緒發泄完,然後再上前告訴他:「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但是不會縱容你,接受你的壞脾氣。

用行動讓孩子明白,你可以發泄心中的不滿,但是你的無理要求爸爸媽媽不會滿足。

父母要自我反思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背後,很有可能藏著也愛發脾氣的父母。

孩子總是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言行舉止,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時,先自我檢討,自己平時是否也常在家裡大吼大叫。

教孩子適當發泄情緒的方式

平時可以多和孩子聊聊,你是怎麼樣處理不同情緒的。

「媽媽做事情做不好,也會感到沮喪。

這時候媽媽可能會想出去散步,讓心情變好一點點。

「爸爸生氣的時候,會想要找個地方靜靜地呆一會。

等到不那麼生氣,再回來想怎麼解決問題。

從你的經驗孩子領悟到,發泄情緒除了哭鬧,還有別的方式。

慢慢就會學會調節情緒的方式。

替換高清大圖

當孩子慢慢地長大,他們的能力會提升,也能應付很多挫折,這時的孩子其實智力發育已經很完整了,只是情緒上的控制能力及表達能力還不強,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引導。

而不管如何,父母的情緒平和,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因為你的平和堅定地態度才是關鍵。

當孩子知道你堅定地守住原則,也不會被脾氣操縱時,這時的管教才會有效,才會讓他們活的更加真實。

12

實踐君問答:平時孩子發脾氣,你是怎麼應對的呢?

|責任編輯: 實踐君

|素材來源: 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常發脾氣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說到沖孩子發脾氣大多數爸爸媽媽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養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剛打掃好的衛生,被孩子潑了一地的水說了無數遍,還是把髒衣服扔在床上早上去幼兒園,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如此調皮搗...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博士媽媽說:最近不少麻麻在微信留言,問的是差不多相同的問題,說的是家裡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耍脾氣,自己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想吃糖,但媽媽拒絕了,因為孩子半小時前才吃了一顆,孩子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