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本質就是兩個字「規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長們經常會抱怨孩子又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比如: 孩子常撒謊 、 孩子喜歡打人、孩子膽小 、孩子愛發脾氣、孩子總喜歡故意打擾父母 、孩子不服管教、孩子自卑、孩子自私、孩子嫉妒心強、 孩子不尊重別人的感受 。

其實這些「毛病」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下面小編來分析我們的家長是怎樣「用心」培養孩子的這樣毛病的:

1. 孩子常撒謊(父母不夠寬容,喜歡懲罰孩子)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犯錯,不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就是一頓揍。

孩子當然會害怕,孩子一害怕,下一次犯錯的時候,就會採用一種逃避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避免受到同樣的責罰。

相反,若父母能夠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予以接納,並幫助孩子去主動尋求解決辦法,那麼情況將會大不一樣。

孩子不僅學到了正確的面對問題的態度,更不會在下一次犯錯誤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只是如何逃避父母的責罵。

2. 孩子喜歡打人(父母常用「暴力」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孩子學會打人,通常是父母教會的。

我們最常見的是這兩種情況:

(1)父母常對孩子說:「你再不乖,我就打你」。

實際上大人往往並沒有真的去打孩子。

(2)孩子真挨打後哭了、聽話了,很多父母會說:「你看你當初不聽爸爸媽媽的話,還得挨了一頓打,你早聽話我不就不打你了嗎」。

這兩種情況,孩子都會學到:打我,的確是一個讓我變乖的方法,我也會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別人乖。

孩子就因此可能在模仿中習得了「打人」的行為。

這時候,父母需要不斷地跟孩子重複,幫孩子建立新的行為方式。

最終讓孩子明白,打人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

更多時候,我們都可以採取更為有利的方式去搞定一個事情。

3. 孩子膽小(父母經常嘲弄、辱罵孩子)

有時孩子在面對某些情境時比較恐懼,他會感知到這個情境有害,就產生了恐懼的情緒,讓自己離開,這是保護自己的一個方式。

當他告訴父母時,他的父母跟他說「這有什麼可害怕的呀,這有什麼可恐懼的呀」。

父母不承認、不允許孩子情緒的流露和釋放,很多時候孩子本來就特別難受,還一邊抽泣著,還要停止哭。

長久如此的話,孩子的情緒得不到釋放,會儲存到身體裡面。

很多年以後,孩子們已經忘記了曾經有過什麼樣的事情,但是這個情緒的記憶還存到他的身體里,會對他以後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4. 孩子愛發脾氣(必然有一個脾氣不好,習慣通過發火這種不良方式與人溝通的父母)

很多父母遇事很容易大發雷霆,若父母容易發怒,身邊的孩子會模仿他們,逐漸形成了愛發脾氣的性格,這好比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一樣,孩子在大人潛移默化的「壞脾氣」影響下,逐漸也養成了相似的性格。

所以說,父母在兒女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有可愛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孩子在大人身上,既學到了好的一面,也同時擁有了不好的一面。

5. 孩子總喜歡故意打擾父母(父母給予的親密感不夠)

孩子總是希望爸爸媽媽注意自己,為此會故意做出一些動作:在你跟朋友侃侃而談時,打斷你們的談話;在你忙別的事時,故意哭鬧然而卻擠不出眼淚……

這時,不要急著批評孩子,仔細想一想是不是你忽略了孩子的存在,不妨暫時放下手上在忙的事,過去摸摸孩子的頭,給他一個擁抱、一句安慰,陪他玩一會兒,你會發現,孩子很快就不那麼鬧騰了。

6. 孩子不服管教(家庭教育觀念不統一)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暴露雙方觀點的不統一,更不會當著孩子的面爭執。

因為孩子還是有點「小狡猾」的,他會依附於在爭吵中「獲勝的強者」。

比如,媽媽不讓吃冰淇淋,而爸爸故意「唱反調」給孩子買,那麼日後當媽媽單獨看孩子時,孩子就可能理直氣壯地頂撞媽媽:「爸爸都給我買了,你為什麼不買?壞媽媽!」這樣就很難管教了。

7. 孩子自卑(父母「代勞」太多,不能耐心鼓勵)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獨立完成一件事之後的那種「成就感」!但是,很多父母總怕孩子獨立完成不了一件事,於是就給孩子一大堆建議,甚至乾脆幫孩子動手。

這樣一來,在孩子心裡,最終取得成功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一旦碰到需要自己獨立面對的事情,就不知所措了。

8. 孩子自私(必然有一個溺愛的父母)

即使二孩政策開放後,現在大多數家庭還是獨生子女家庭。

當孩子被「眾星捧月」似的呵護著,自私也便在所難免了。

家裡自己愛吃的水果、糖果孩子總是獨享,不願給任何人吃;

只要別人拿走或者碰他喜愛的玩具,孩子就會生氣哭鬧;

現在父母常常以孩子的生活及物質需求為中心,把最好的給孩子,滿足孩子一切物質需求。

殊不知,在不斷滿足幼兒需要中,助長了孩子的霸道、自私。

當孩子看到別人有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時,哭鬧後成人一般都會滿足。

從而,滋長了孩子對物質的索取,孩子不斷滋生的慾望是自私的根由,慾望的無止境,自私便隨之而生。

9. 孩子嫉妒心強(父母常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

孩子有點嫉妒心是正常現象,因為孩子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好,這樣媽媽就會更喜歡自己。

但是,孩子的認知是不完整的,父母無心的一句話到了孩子那裡,往往就偏離了本意。

媽媽拿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作對比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多向人家學習,但是由於媽媽的語氣不夠和善、比較的次數太多,孩子就認為:媽媽喜歡別人家孩子,卻很討厭我。

於是就對比自己優秀的小朋友充滿了敵意,也就是嫉妒。

所以,下次再作比較時,媽媽語氣要和善一些,不要過分「長他人孩子志氣,滅自己孩子威風」。

10. 孩子不尊重別人的感受(父母常命令孩子)

一個經常被父母命令的孩子,總是帶著埋怨去執行父母的命令,覺得父母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感受。

時間一長,當他跟小朋友相處時,也會變得自私、蠻橫,不去替別人想一想,因為,他生活的氛圍里就缺少「包容」「體諒」這樣的美好品德。

結論: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而良好性格的養成和「細節」習慣的培養本質上是做人、做事的規範修煉,

需要家長們注意在責備孩子缺點的同時,應該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是否有規矩,是否符合社會的規範,因為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孩子。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無私、靈動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利、自大的心理歷程。

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面鏡子,不斷發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並用新我來為孩子做示範和表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快住手!這六招實力毀娃

良好的性格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擁有良好性格的人往往更受人歡迎。所以,在孩子性格的培養上,家長必須要花大力氣。大家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樣的事情對孩子有好處,什麼樣的事情會毀了孩子。

孩子脾氣暴躁 媽媽應對有十招

養生導讀:孩子脾氣暴躁,家長很煩心,甚至不少家長「以暴制暴」,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是不正確的做法。那麼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呢?下面為您介紹十招應對孩子脾氣暴躁,輕輕鬆鬆搞定孩子的壞情緒!孩子脾氣暴...

如何教育暴脾氣的孩子

「孩子上小學以後,越來越難管教了,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不聽話,一點事情不如他意就會發脾氣……」這是許多家長共同的心聲,但是你們知道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脾氣暴躁呢?作為家長,又該如何教育脾氣...

打不得,講不聽,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寶寶?

「我家孩子想要什麼一定要拿到,不給就喊,就哭,就躺地上……」「不開心的時候就大喊大叫,就扔東西,打人,有時還打自己……」「爺爺奶奶總說孩子還小,不用做規矩,但越來越管不住了怎麼辦?」每次媽媽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