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暴躁 媽媽應對有十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養生導讀:孩子脾氣暴躁,家長很煩心,甚至不少家長「以暴制暴」,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是不正確的做法。

那麼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呢?下面為您介紹十招應對孩子脾氣暴躁,輕輕鬆鬆搞定孩子的壞情緒!

孩子脾氣暴躁,家長不能「以暴制暴」

經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長沒有滿足他的慾望時大聲哭鬧、在地上打滾,或撕扯自己的頭髮、衣服,或抱著成人的腿部賴著不走。

這些行為稱為暴怒發作。

暴怒發作中的孩子往往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會僵持下去。

孩子出現問題通常與家庭有關,心理學認為,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暴躁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家庭不和睦,夫妻之間常因家庭瑣事鬧矛盾,輕者吵鬧,重者打架;二是父母私心嚴重,不尊敬老人等,孩子受此薰陶,便會形成心胸狹窄的不良性格;三是父母教育觀念封建愚昧或因父母一方性情暴躁、獨斷專橫,孩子受到影響。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

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孩子好發脾氣的習慣。

有的母親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拗不過他,就把他推給父親管教,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以後他會變本加厲地在母親面前發脾氣。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

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

家長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1、訓導並非懲罰

小孩犯錯、淘氣的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

孩子可能出於幼稚、嫉妒、恐慌、疲勞、壓力或者挫折感而犯錯。

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陪孩子玩,一起看書,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深入了解孩子的心靈有助於我們選擇適當地訓導方式。

預料孩子可能出現的淘氣行為,可以幫助我們對症下藥。

例如,如果害怕孩子在超市發脾氣,在出門前,我們最好先和他說明我們的購物計劃以及我們所期望的孩子的表現。

2、冷處理很重要

別以為小孩子只顧著發脾氣,他其實也在偷偷地觀察你的反應。

遇到這種情況,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

別理他,要讓孩子明白,你已經看穿了他的把戲,這一套不管用了。

為了讓冷處理有效果,一定要事先做好老一輩的思想工作,千萬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另外,爸媽們要提醒自己,別被孩子的壞脾氣傳染,如果孩子不聽你的勸,告訴自己人在氣頭上都是這樣的,給他一點冷卻的時間吧。

3、食物調整性格

孩子的食物不僅決定了他們的體重,還決定了他們的感覺和行為良好的程度。

對於這類孩子,父母要格外留意他們是否缺乏了富含鈣鎂的食物。

由於鈣有助於神經刺激的傳導,缺乏鈣,令孩子的神經無法鬆弛下來,造成精神緊張,脾氣暴躁。

同樣,缺乏鎂會干擾神經活動傳導,引發暴躁和緊張。

父母在膳食中可增加牛奶、豆製品、海帶、小魚乾、泥鰍、香蕉、蘋果與堅果和深色綠葉蔬菜。

4、轉移注意力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無理取鬧,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獎勵,起因有很多。

比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歡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時候,他就故意搗亂或吵鬧;有些小孩子不讓父母離開,爸爸媽媽急著去上班,他就是不讓等。

對待年齡比較小的小孩子,書上說的要講道理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

小孩子比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態度強硬地逼他就範,也會搞得大人和小孩都非常生氣。

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既讓他有新鮮的感覺,又不會違背父母的原則。

5、找個有威信的人來鎮場

孩子平常最容易跟誰找茬?肯定是那個疼他最多的人。

在小孩子的心裡,像媽媽、奶奶這些經常照顧自己的人都是軟柿子,就算髮脾氣也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所以肆無忌憚。

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要求助於那些權威人物,比如爺爺、爸爸,常常一兩句話一說,小孩子就乖乖聽話了。

6、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性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時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儘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

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

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7、同情並給與鼓勵

小孩子的心理非常簡單和單純,但是也非常脆弱,經不起一點打擊。

比如,有些小孩子很用心地在拼拼圖,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者是很努力地搭積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時候,突然塌了。

此時,小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想像當中那麼能幹,就會情緒低落,甚至大哭大鬧。

此時,父母應該告訴他,其他小朋友也可能發生過類似的情況,也無法完成這個任務,讓寶寶覺得「這件事情很多人都遇到過」。

這樣就能夠緩解小孩子心理的壓力和自責情緒。

父母同情的表達可以拉近與小孩之間的距離,而拉近距離之後的勸慰效果會更佳。

8、提供選擇的機會

如果孩子行為良好,提供選擇的機會將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例如,讓他自己決定穿蘭色還是黑色短褲,多給他機會讓他嘗試自己作出決定並被家長認可的快樂。

尤其是當你在特定場合下需要孩子的配合的時候,這點最為重要。

例如,當你吩咐孩子準備洗澡時,清楚告訴他:「你有5分鐘的時候來看收拾玩具,然後過來洗澡。

9、保持冷靜地教導

小孩子在公眾場所鬧彆扭是最令父母尷尬的情形,但是大人這時必須讓自己先冷靜下來,不要大聲喝斥他。

小孩子鬧情緒、發脾氣,有時是帶點試探性質的,大人表現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分。

此時,父母應該先深呼吸,由一數到十,平靜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再跟他說話,這也是給他一個調整情緒的時間。

小孩子一般見到父母如此冷靜,就可能覺得無趣而收斂了。

如果他仍然無法冷靜,就告訴他「我們現在要走」,然後抱走他,等到了無人的場所,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

10、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冷靜地守在他的身邊,輕輕撫慰,或者給他倒杯水,等著他慢慢平靜下來,然後幫助孩子理順自己的感受,「你覺得哪裡難受?」「你希望媽媽做些什麼?」引導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這也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用語言來調節情緒的方法。

小孩都愛聽故事,講一個愛發脾氣的小動物如何不受大家歡迎的故事吧,讓孩子理解,原來亂發脾氣還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此外,家長也需要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經常對別人亂發脾氣。

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無論好壞,都可以在家長身上看到影子。

一個亂發脾氣的孩子,家中一般都能找到一個「榜樣」。

當然,孩子學習的「榜樣」不一定是父母,也有可能是長期跟孩子生活的祖輩或者照顧孩子的保姆。

作為家庭成員,無論是誰,都要在家裡以身作則,不要動不動就亂髮一通脾氣。

我們不亂發脾氣,雖然不能確保孩子就一定不會這樣做,但只要我們用態度和行動堅定地給孩子做好榜樣,學會克制自己和調節情緒,孩子的問題起碼不會變得更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整天發脾氣,怎麼教育才好?

很多家長都在反映孩子脾氣暴躁的問題,其實孩子脾氣暴躁與生活環境、家庭因素、教育等有關,想要改善孩子脾氣暴躁,父母就要約束自己做好以下幾點,當然了找准原因是關鍵,先把導致孩子脾氣暴躁的根源去除才能...

1歲半寶寶脾氣大咋辦,有這些妙招就別愁

1歲半的寶寶已經會走路了,能聽懂大人的很多話,只是自己語言表達上還欠缺。和嬰兒最大的區別就是:1歲半的寶寶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坐著讓媽媽乖乖餵飯的寶寶。想幹什麼...

如何改善寶寶發脾氣

孩子脾氣不好怎麼辦?1、訓導並非懲罰小孩犯錯、淘氣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孩子可能出於幼稚、嫉妒、恐慌、疲勞、壓力或者挫折感而犯錯。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陪孩子玩,一起...

小孩脾氣不好怎麼教育

1、首先,家長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因為您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反而會成為孩子亂發脾氣的榜樣,也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一個反強化的作用。

新加坡磚家建議,遇到暴躁小孩要講究教育策略

小孩在公共場所大鬧彆扭,又哭又鬧,父母當下該如何處理?父母應不應該在孩子發脾氣時立刻指責他們,還是孩子發脾氣時,為人父母就應妥協,買下孩子要的玩具等等?新加坡磚家南洋仲景心理諮詢中心的張博士提出...

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如何控制這洪荒之力?

近日,有家長留言,詢問如何養成孩子的好脾氣。或許,您已被孩子的壞脾氣所困擾。也許一言不合,他就撒潑耍賴、扔東西、破壞物品……面對這種境況,也許你再也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立即火冒三丈回應過去。...

教育孩子的本質就是兩個字「規範」

家長們經常會抱怨孩子又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比如: 孩子常撒謊 、 孩子喜歡打人、孩子膽小 、孩子愛發脾氣、孩子總喜歡故意打擾父母 、孩子不服管教、孩子自卑、孩子自私、孩子嫉妒心強、 孩子不尊重別...

一個決定孩子一生的成長階段!

中國有句民諺:「三歲看大,七歲至老。」意思是說,小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稟性,可以預測他老年時的心理、行為表現;而到七歲左右可以預測他一生的狀況 「3歲看大,7歲看老」,一個人的性格在其7歲之前就...

孩子脾氣大 找准原因再想法

現在很多家長見面之後都相互訴苦,說孩子還沒養大成才呢,可他們的脾氣卻越來越大了,動不動就又哭又鬧,有的還向大人發火,真的拿他們沒辦法。這不,下面兩個家長正苦惱著呢。 案例一:樺樺的媽媽這幾天正鬧...

寶寶脾氣大有哪些原因 如何應付大脾氣的寶寶

孩子脾氣大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到父母或身邊養育人的影響,大人的情緒習慣是寶寶模仿的直接途徑;或者父母對寶寶管束過嚴約束太多,寶寶的很多行為都受到阻礙,積壓下來就會導致壞情緒等。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