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上起紅疹?五分鐘教你家庭判斷寶寶皮膚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的皮膚天生細嫩光滑,但皮炎威脅著寶寶皮膚健康。

皮炎是新生兒皮膚常見疾病,也是新手媽媽非常關心的話題。

最近有朋友因為寶寶皮膚起疹子,一直以為是濕疹沒有及時就醫,結果讓寶寶吃了不少的苦頭。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如何快速分辨5種常見皮疹的小竅門,寶媽可以對照分辨寶寶皮炎屬於哪種類型,再配合學習《寶寶濕疹應該如何進行家庭護理?美國兒科學會濕疹管理指南學起來》的濕疹護理指南,相信各位新手寶媽會對寶寶的皮膚護理有更全面的認識。

脂溢性皮炎

寶媽經常發現,有很多像頭皮屑似的淡黃色油膩鱗屑在寶寶頭上堆積,怎麼洗也洗不掉。

其實這種淡黃色的皮屑就是被稱為「乳痂」、「嬰兒搖籃帽」的脂溢性皮炎。

  • 特點

1、出現時間:常見於3周—12個月的嬰兒,其中3月齡左右的嬰兒最常見。

2、皮炎形態:邊界清楚的紅斑狀丘疹和伴油脂性黃色/白色鱗屑的斑塊。

3、出現部位:最常見部位是頭頂、前額和耳後,其他部位如面頰、眉毛和眼瞼,鼻唇溝以及頸部和其他的皮膚皺褶處(腋窩,肘前窩、膕窩和尿布區)也會出現。

4、常見症狀:無症狀且非炎症性的,一般無瘙癢或輕度瘙癢,寶寶的飲食和睡眠都不受影響,除了看起來不衛生,對身體沒什麼壞處。

  • 治療

一般來說脂溢性皮炎可數周至數月內自行消退,一般情況下推薦使用潤膚劑(如白凡士林、植物油和嬰兒油)以松解鱗屑,對於累及範圍較廣或持續時間較長的病例可加用局部使用2%酮康唑乳膏或弱效局部用皮質類固醇類治療。

新生兒痤瘡

新生兒痤瘡也稱為新生兒頭部膿皰病,一般是有幾個大紅疙瘩在臉上,很少出現在頸部和耳後,大約20%的嬰兒會出現新生兒痤瘡。

  • 特點

1、出現時間:一般出生後2-3周出現。

2、皮炎形態:表現為孤立的、小而堅硬的丘疹,基底部稍紅,頂端有皮脂,有些有白頭和黑頭粉刺、小結節和膿胞等多種形態。

3、出現部位:常見在臉頰、前額、下巴,少數也會出現在頭、頸、胸。

4、常見症狀:無其他症狀,一般無瘙癢。

  • 治療

通常在4個月內自行消退,一般不會留疤痕,不需要加強處理。

塗抹2%的酮康唑乳膏或1%的氫化可的松乳膏可加速病變的清除。

這裡要提一下嬰兒痤瘡,是與新生兒痤瘡不同的疾病,在3-4月齡發病,男孩中多見。

嬰兒痤瘡通常在出生後一年的後期自行消退,但也可能持續到3歲,並偶爾有瘢痕形成,需要藥物治療。

濕 疹

嬰兒濕疹,又稱為特應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全球5%~20%的兒童受累於濕疹。

其中70%的患者有此類疾病的家族史,父母一方有特應性疾病(濕疹、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的兒童發病風險為父母均無特應性疾病兒童的2-3倍,如果父母雙方均有,則風險為3-5倍。

  • 特點

1、出現時間:一般出生後2-6月出現。

2、皮炎形態:皮膚發紅、乾燥、連片,有瘙癢,嚴重者可伴有抓撓引起的皮膚(黏膜)破損、廣泛性皮膚增厚、出血、滲出、皸裂及色素沉著改變)。

因此常常觸摸寶寶的皮損部位皮膚會感覺比較粗糙,有干皮脫屑的表現。

3、出現部位:嬰兒期(0-2歲)分布在面頰、額部和頭皮,兒童期(2-12歲)濕疹發生在肘窩、膕窩和小腿伸側。

4、常見症狀:瘙癢常較明顯,較小寶寶喜歡蹭來蹭去緩解局部瘙癢。

容易反覆,大多數1歲半後可自愈。

輕度濕疹對日常生活、睡眠及心理社會健康狀態幾乎無影響,嚴重者將影響睡眠質量、日常活動及心理社會功能受限。

  • 治療

1、治療濕疹,保濕最關鍵。

給寶寶洗完澡後,皮膚水分含量充足時建議立即使用潤膚劑。

一般推薦水分含量較低的粘稠乳膏或無水軟膏(如凡士林等)防止乾燥。

而含水多含油少的洗劑會通過蒸發作用加重乾燥並激發特應性皮炎加重。

2. 讓寶寶避免接觸刺激性的物品,如皮膚有接觸,應立即清理。

3. 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根據疾病嚴重程度選用相應的外用藥膏。

4. 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為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一種替代選擇,尤其是對面部、頸部和皮膚皺褶處的治療,但一般用於2歲以上兒童。

如果皮膚出現膿點、滲出、流水提示並發感染,需要立即去醫院就診。

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又稱尿布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屁股」,是一種刺激性接觸性皮炎,主要由局部潮濕環境引起的黴菌感染所致。

  • 特點

1、出現時間:無特定發病時間,基本用尿不濕或尿布的小寶寶都有可能會有。

2、皮炎形態:從無症狀的紅斑狀丘疹到痛性脫屑丘疹和淺表糜爛不等。

3、出現部位:臀部、下腹部、生殖器和大腿上部。

4、常見症狀:輕度尿布皮炎可能只是紅斑,沒有任何症狀不痛不癢。

中度則出現更廣泛的紅斑,伴有浸漬或淺表糜爛,有疼痛和不適感。

  • 預防及治療

尿布疹是可以預防的,新手媽媽在給寶寶清洗臀部後,需要及時保證臀部皮膚乾爽。

輕中度可使用凡士林、氧化鋅等屏障製劑可物理性地阻擋化學刺激物和潮濕環境與皮膚的接觸,同時還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摩擦。

熱 疹

熱疹又稱為痱子,多為捂熱引起,是由於小汗腺導管堵塞導致的短暫性的皮膚疾病,常見於夏天,但其他季節也同樣會出現。

熱疹可分為白痱、紅痱和深痱,新生兒熱疹主要為白痱和紅痱。

  • 特點

1、出現時間:通常在出生後第1周內發生。

常在捂熱情況下發生。

2、皮炎形態:受熱後出現,根據形狀可分為白痱(白色粟粒疹)、紅痱(紅色粟粒疹)、深痱(深部粟粒疹,多見於成年人,嬰兒中非常罕見)。

3、出現部位:常見於頭面部、脖頸、軀幹等處。

4、皮炎症狀:白痱一般無任何症狀,紅痱通常伴瘙癢或刺痛,出汗會加重。

  • 治療

本病不需要特定的治療。

當嬰兒被置於較涼爽的環境中並較少出汗,保持寶寶皮膚涼爽透氣,適當調節室溫,皮損通常會迅速消退。

口糧姨將上述知識整理成簡潔版總結表,寶媽寶爸們保存參考:

最後需要提醒各位寶媽寶爸的是,雖然每個皮疹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有時也會遇到不太典型的皮疹或多種皮疹同時發生,這時快速區分有一定難度,所以當寶寶發生皮炎時,應及時諮詢家庭醫生,讓寶寶及時得到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臉上這是怎麼啦?原來很多新生兒都有過

文/俏媽不少人總以為小寶寶的皮膚一定是白白凈凈的,其實在嬰兒剛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裡,臉上甚至身上的皮膚都有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嚴重起來時還怪嚇人的。新生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一般有嬰兒濕疹、粟粒疹、脂...

媽媽必看 | 新生兒皮膚問題大匯總

新生兒出生後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皮疹,這常常困擾我們經驗尚淺的寶媽們。事實上,一些看似嚴重,讓家長特別緊張的新生兒皮膚狀況,卻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任何治療的必要;另外一些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