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問答」父母如何做,才能協助孩子建構起安全感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花時間給與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前的陪伴;越小的孩子需要陪伴的時間越長。
陪伴孩子遊戲,讓孩子在穩定、有序的環境(包括人文、物質環境)中生活。
儘量不要在產假結束後把孩子塞給(外)祖父母或小保姆;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孩子3歲以前媽媽最好能做全職媽媽(或只做半天工作)。
即使條件不允許媽媽放棄工作,在孩子3歲之前,作為媽媽,要儘量多地考慮孩子的需要,放下自己對成功、社交、娛樂、財富的需求,多陪陪孩子。
一旦孩子的心靈得到了滿足,就會自然「放開」父母,漸漸學會自己單獨做事。
二、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更不能懲罰孩子;不威脅、不要挾孩子,不從身體和情感上拋棄或威脅拋棄孩子,不說諸如「你不聽媽媽的話我就不喜歡你了」、「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再這樣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此類的話;不因為孩子哭泣或發脾氣,父母扭頭走掉等。
而是接納、鼓勵、支持、尊重孩子,允許孩子哭泣、允許孩子經驗各種情緒感受、允許孩子從錯誤中成長。
三、父母要鼓勵孩子獨立、自主,接納孩子的個性;允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他做的又慢又差;在他做事的時候耐心地等候,積極地關注,及時給與鼓勵和讚揚。
四、給孩子建立適合他年齡階段的規則,讓孩子明確地知道各種界限,這樣孩子就不會在與人交往和做事的時候無所適從,不知所措,或者不斷地試探底線和疆界,使自己和父母心煩意亂。
五、父母自身要不斷地學習、成長,修養身心,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僅不把不良情緒帶給孩子,還能夠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提供平靜而充滿愛和關懷的陪伴、支持!建設、經營親密、和睦的家庭氛圍和夫妻關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以身作則,提供孩子學習、模仿的範例。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
對孩子和成年人來說智力成長都是依附在心理成長之上的。
安全感是我們身體、情緒、認知發展的基礎,是我們一生幸福、健康的基石。
沒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樓閣,即使擁有優越的物質條件,在生命的重大課題出現的時候,可能根本就不堪一擊。
面對情緒災難,孩子如何倖免?
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我們從摸爬滾打,升級打怪再到身經百戰,想著法子給孩子更豐富的物質,更優良的教育和更為溫暖的陪伴,希望他們成為更好且更具幸福感的人。殊不知,在關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回頭...
這幾本書才是教育孩子的真經!
0713本文策劃:劉言 溫珮瀅在啟蒙教育乃至終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而關鍵的作用。而家長們特別是80後新生代家長對於家庭教育的關注度、重視度也在不斷升溫。但與之同步,家長們在家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