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本書才是教育孩子的真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7

13

本文策劃:劉言 溫珮瀅

在啟蒙教育乃至終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而關鍵的作用。

而家長們特別是80後新生代家長對於家庭教育的關注度、重視度也在不斷升溫。

但與之同步,家長們在家教中體現出來的盲點甚至誤區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早教知識匱乏,親子互動不知從何處下手;懂得很多教育知識,卻依舊解決不了孩子們的實際問題;無法和孩子溝通,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等等。

這些問題是家教領域的熱點,也是難點。

針對於此,本文邀請家庭教育領域內的專家,圍繞家長們普遍會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尤其是,我們所選取的這些專業人士一般均已圍繞熱點問題撰寫了相關家教圖書,在這裡也將一併介紹,以便為家長們提供更為完整的信息服務。

難點1

如何陪伴孩子順利度過不同學段?

孩子進入學校後,很多家長認為「沒自己事了」,從而疏於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專家應診

劉稱蓮

(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諮詢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

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大陪伴作用:一個方面是學習興趣和習慣養成的陪伴,另一方面則是心智養成的陪伴,即如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家長應當清楚,孩子最終要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這其中包括能力、心智、身體、情緒、人際互動等各方面內容。

在孩子的小學階段,家長要把注意力重點放在其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建立上,既要陪伴孩子,讓他學習如何與人交往,也要自我學習處理可能遇到的問題,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進入初中以後,孩子迎來青春期,此時家長要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這一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強,容易叛逆,家長需要給予其更多的包容、理解、接納以及尊重。

只有這樣,孩子才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高中階段的孩子即將面臨高考,處於壓力最大的階段。

該階段的孩子接近成年,但是又有很多心智上的不成熟和心理上的掙扎衝突,所以此時家長對孩子關於解壓方面的陪伴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處於高中階段,家長尤其需要密切關注其表現。

作為家長,一方面需要對孩子有一分信任,相信他可以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學習以及人際關係。

另一方面,家長也需有一分警覺心,觀察孩子的表現是否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當看到孩子出現某些變化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關愛,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我不建議家長過多過問孩子的學習,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知道自己要什麼,家長應當更多地對處於壓力中的孩子給予關愛。

契合其真正的需要,家長才能做到有效的陪伴。

現在的家長普遍焦慮,這種情緒往往掩蓋了他們對孩子的愛,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的都是家長的焦慮以及對自己極高的期待。

事實上,家長應當首先自我成長,放下對孩子成長的焦慮,把愛真正地呈現給孩子。

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家長需要去感覺,如果感到和孩子相處舒服,那麼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愛和溫暖,如果家長自己都感到不舒服,在相處時被生氣、焦躁的情緒填滿,那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總而言之,家長做好了家長,孩子才能做好孩子。

一個內心寧靜的家長,才能夠對孩子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圖書「藥方」

劉稱蓮著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北京大學出版社

25.4(原價36)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三本書介紹了作者在女兒成長的三個階段陪伴的小方法。

每個孩子都有適應其獨特性格的獨特方法,家長需要掌握獨特的方式去陪伴。

在讀書過程中,只要懷揣著對孩子的愛,就能夠利用合適教育理念,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難點2

如何規避「錯位」防「太累」?

目前,不少家長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長規律存在「錯位」,造成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誤將正常的、階段性的表現看成問題,反而該做的教養卻沒有做好。

這讓很多家長感覺教養孩子太「累」。

專家應診

羅玲

(旅澳學者、兒童教育專家、「媽媽加油站」創始人)

對孩子的教養,要建立在懂孩子的基礎上,家長要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同時也要知道當前孩子的心理需求。

合理的教養理念是「管教」,不是在出問題的時候管,而是要在好的時候因勢利導。

怎樣因勢利導?首先要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油罐原理」:人的心裡有兩個「油罐」,一個儲備樂趣、熱情,一個儲備愛。

就像人的身體每天都要消耗體力一樣,人的心理活動也要消耗這兩個油罐的庫存。

當庫存充足,人的心理和情緒動力強勁,庫存短缺則會出現情緒問題,繼而引發行為問題。

在孩子教養方面,父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給孩子的心理「油罐」加油。

從短期看,充滿愛的油罐可以讓孩子減少情緒和行為問題。

從長期看,這個庫存的儲備將影響孩子一生。

怎樣給孩子「愛和樂趣的油罐」加油?可以通過正面語言、正面建設、接納、共情、把「管」變成「幫助和支持」等等。

孩子的「油罐」被加滿的過程,也是自尊心、自信心、抗挫力、樂觀的性格等好的品質得到成長的過程。

在此基礎上,家長更容易建立起規則,從而適當給孩子推動和磨礪,這當中也需要靈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故事力、遊戲力等。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境,家長是孩子最初的影響者,家長和家庭的狀態將對孩子的性格、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家長的格局可以說會決定孩子的命運。

因此家長的心理成長很重要,在引導孩子時也要讓自己成為內心強大的家長。

圖書「藥方」

羅 玲著

《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秀》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7.2(原價39)

《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秀》(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介紹了學齡前兒童各個年齡段的發展特別是心理成長規律,幫助家長看到孩子表面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心理需求,從而讓家長更懂孩子,找准教養的大方向。

此外,該書重點闡述了家長如何在不同階段適時引導和推動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有哪些典型表現及如何應對。

內容還涵蓋大幼兒和小學低年級常見的學習問題,例如成績與能力的關係、英語學習、寫作業、補習班、假期的規劃等。

該書還針對家長在教養孩子過程中自身需要注意的方面進行了說明,比如家長面對繁重的生活、工作、教養孩子的壓力時,如何回到飽滿的狀態等。

家長可以從頭開始,依次按章節來讀,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書中的邏輯關係和遞進層次。

同時,各個章節的內容相對獨立,家長如想了解某一方面的問題也可進行針對性閱讀。

教養孩子是一項系統工作,所以建議家長通讀全書,領會總的教養思路,這樣才能在生活中結合具體的情況靈活運用。

難點3

如何給孩子「舒適有效」的愛?

現實中,很多家長往往覺得自己對孩子越愛越「招恨」,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得「符合期待」,反而會使親子關係更糟糕,影響孩子的成長。

專家應診

孟遷

(中國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薩提亞認證家庭治療師)

通常來講,一個健康孩子的自我生命能量或潛能基本可以應對每個成長階段的生活課題。

孩子在家庭關係中如果得不到與之適應的「心理支持」,享受不到自我發展的「自由空間」,就會產生負面情緒和問題。

而這種不自由往往來自於家長「非孩子所願的愛」。

這種愛的產生主要來自家長的兩種基本心理,一是恐懼,二是自我需求。

比如當下,很多家長會把孩子強行推進各種補習班。

當中不少家長其實是由於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他們對孩子學業的焦慮實則源於自身的生存焦慮,於是通過給孩子不斷報班來尋求心安,減弱恐懼並滿足自我需求。

沒有從孩子個體出發的「愛」很容易「被排斥」。

家長到底如何去愛?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從認同、安全感、重視和接納四個元素中尋求答案。

先是認同,首先要練習對生命善美的肯認,從自己練起,尋找自身的閃光點。

所謂肯認,並不是自我讚揚,也不是單純對好的結果進行肯定,而是學習用愛和理解、包容的心態去感受過程。

這種能力需要練習,比如說定期寫一寫肯認日記。

而後是安全感。

這裡的安全感指的是「尊重界限、尊重自由」。

普遍的家庭關係中並沒有界限可言。

父母為孩子好,就好像對孩子的一切都擁有決定權。

實際上,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強加。

孩子的選擇可能會讓父母不安,但是這並不等於孩子的選擇就有問題。

在良性親子關係中,需要尊重對方的選擇自由,支持孩子做他自己,並且不會因此失去「安全感」。

但這也不等同於無條件服從的溺愛,說「不」也是一種尊重「界限」和「自由」的表現。

再之後是重視。

這要求父母放掉自私的、隱性的自我需求,轉而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意願。

很多父母說很重視「我的孩子」,但根本上是重視「我的需求」,比如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去實現,而對孩子的「渴望」卻很漠視。

最後是接納。

接納不是容忍,是了解。

對孩子了解程度越深,接納程度越高。

比如有的孩子很內向,不愛主動表現,不愛競選班幹部,那麼有的家長就很容易認為這樣的行為不太適應現實社會,要改變。

事實上,內向的孩子也有自身的優勢,比如不太容易被環境影響,更容易專注於一件事情,比較容易走出自己的路。

這是一種風格,而不是缺點。

如果家長對這些都有所了解,那麼就能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能夠有所接納。

以上這四個要素互聯互通,同時也有遞進性。

在親子關係中,有認同,孩子就能和父母說話;有安全感,孩子就能對父母敞開;能夠重視,孩子就會感激;能夠接納,孩子和父母就有歸屬感。

這樣一來,良性的親子關係就會產生,孩子也可以以更自由、更健康的姿態成長。

圖書「藥方」

孟 遷著

哺餵孩子的心靈》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6.3(原價36)

《哺餵孩子的心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闡述了滋養孩子內在生命成長的四大原動力——認同、安全感、重視、接納,這些原動力使孩子感受到愛的喜悅,而孩子對於愛的渴求比食物和水更為強烈。

作者孟遷以7年時間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融入了大量的觀察、實踐和思考。

每篇文字的前面都列舉了現實中容易出現的誤區,方便讀者進行自我診斷,作者希望讀者能夠以放鬆和平等的心態來讀這本書。

難點4

如何面對教養孩子的各種「衝突」?

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衝突:為什麼照著教養書來教卻還是有問題?夫妻的教養觀念不同怎麼辦?為什麼很愛孩子卻對其責備謾罵?為什麼腦子裡明明裝了很多教養觀念但面對實際問題時卻做的走了樣?

專家應診

魏瑋志

(人稱「澤爸」,專業親子教育講師)

很多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面臨理念上的困惑。

針對這一點,家長們需要有一個基本概念,即「親子溝通與教養的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所以,不必完全照搬教養書的內容,更不能都參照老一輩方法來教孩子,而是要通過陪伴與耐心來了解孩子,不斷跟孩子溝通,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有效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先了解再教,才能解決教養理念的困惑。

而在與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衝突也不可避免。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但又尚未成熟且需要教導。

家長要給予孩子「有限制的自由」,並非一定要聽誰的,而是要堅守教養的原則與規範,比如規定用手機的時間、規定何時吃多少糖果、孩子打人了務必制止等。

溝通時,要穩定親子雙方的情緒、傾聽孩子的要求,找到溝通的方法與技巧,達到親子之間的雙贏。

再比如,針對孩子與他人的人際互動特別是孩子間發生衝突等情況,家長切忌介入太多。

因為人際關係是屬於孩子個人的事情,家長只需提供方法,讓孩子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相處方式。

比如對「搶玩具」這種時常發生的狀況,要告訴搶玩具的孩子如何運用詢問、輪流與交換等溝通方式,告訴被搶而哭的孩子如何把玩具要回來。

家長不需強迫孩子分享,而是引導孩子逐漸樂於分享。

圖書「藥方」

魏瑋志著

轉念:從命令式吼叫到親密陪伴

天地出版社

25.7(原價36)

《轉念:從命令式吼叫到親密陪伴》(天地出版社)針對家長們雖有大量科學理念認知但面對實際情況仍然以「打」「吼」「罵」為處理方式的問題,製作了一個親子狀況SOP流程圖,從情緒、溝通、教養、關係四大方面來提供情景教養的辦法,幫助家長實現活學活用。

家長們需要真正轉變觀念,在每一次「做得不對」「做得不好」中思考接下來如果「做得更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面對情緒災難,孩子如何倖免?

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我們從摸爬滾打,升級打怪再到身經百戰,想著法子給孩子更豐富的物質,更優良的教育和更為溫暖的陪伴,希望他們成為更好且更具幸福感的人。殊不知,在關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回頭...